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断地加快,人们对农业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农旅综合体发展迅速,温室是农旅综合体的一个重要载体,而温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景观水系的营造,过程中采用比较艺术的形式对水系进行设计,通过合理的施工的方式营造出优美的水景。本文对温室内景观水系设计展开研究讨论,提出施工技术要点为农旅综合体发展中水景的打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乡村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旨在实现各产业的协同发展。系统评估田园综合体农旅耦合发展状况对促进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生空间"理论,以都江堰天府源田园综合体为例,构建了田园综合体农旅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模型;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量化分析了2014—2018年天府源田园综合体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天府源田园综合体农旅耦合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与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仍缺乏双向深度耦合;2014—2018年农业与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288上升至0.784,农旅耦合度由0.480上升至0.500,耦合协调度由0.372上升至0.626,进入初级耦合协调阶段。最后,针对当地田园综合体各部门发展不协调、政府规划落实情况不佳、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田园综合体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从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针对农业和旅游业不同特点,分化成3个二级评价指标、 18个三级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构建田园综合体农旅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与森林覆盖率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经济效益与旅游景区的生态水质量对旅游业的影响最显著,旅游业经济效益与农业生态效益对田园综合体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14):176-177
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既是实现以旅推农、以农促旅、农旅融合的有效路径,又是获得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农旅融合视角,对金沙县油菜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以期对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164-165
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多功能农业发展的代表形式之一,这样的方式更适宜于昆明市松茂村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松茂村农旅融合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民单一的收入渠道,也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生产发展方向转变为农业经营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兼顾的生产管理方式,为促进农业产业园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基于农旅融合视角下,分析松茂村樱桃生态观光园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因地制宜探究樱桃生态观光园未来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12-116
基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视,摸清目前苏州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对蒋巷村与三山岛两个农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个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其产业基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发展路径等,以求发现农旅融合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制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政策和区域农村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实证依据,并尝试从政府和经营主体两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俨然已经成为时代命名下的重要课题。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线工程,具有将农业、旅游业等综合融合发展的效能,其方式的转型是促进升级转换的重要方式,而创意农业的发展就是其中的第一要素。因此,笔者认为本文基于德国创意农业发展背景下研究荆门市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农村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对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兴旺、农民的增收、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介绍了重庆"1+3"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现状,发现当前重庆市田园综合体建设主要面临建设用地难批、项目融资难获、农业人才缺乏、发展模式同质化等瓶颈;提出通过"上修、内调、下创",破解田园建设用地难;提高参与主体合作水平,破解田园要素短缺难题;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为田园建设增加魅力等建议,以期为重庆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汶川县地处我国西南边远山区,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当地传统农业的发展,如何让农民尽快摆脱贫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汶川县把渔家大院作为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和旅游优势先导产业,确定农业休闲旅游业为发展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增强村民自主管理的活力等措施,突出经营主题和特色,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供了范本和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08-110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全面崛起,农业旅游是其中一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业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新型产品业态,正引领着现代农业园区走向时代的前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给予了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大平台。这种农旅结合的先进模式,成为了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以农业主题公园为切入点,通过与国外先进农业主题公园做对比,找出其存在的缺陷,为我国建设农业主题公园提出一些建议,以及为农业转型发展注入效果明显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两年,田园综合体成了一个热名词。不少仁人志士开始在农村安营扎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特色产业等资源禀赋,筹划建设各种形式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非常值得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支持。有关部门明确指出,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应把田园综合体当作"引爆"旅游业乃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以农旅相结合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受到青睐。2013年国务院对休闲农业做出了明确要求并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对强化农旅结合、全面促进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培育田园综合体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介绍,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对农村建设发展的实践意义,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农村产业融合必然的发展趋势.武隆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涉农产业基础较好,具备农旅融合的先决条件.采集武隆区旅游业与其他涉农产业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测算农旅融合水平,发现武隆农旅融合达到一定水平,旅游业同农业、林业融合较好,同牧业、渔业融合有待提升.继续提升武隆区农旅融合水平还存在服务人才缺失、宣传力度低、品牌效应低等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妥善解决湘南地区"三农"问题、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湘南乡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南作为湖南省一个农业大区,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具有区位、资源、客源市场等优势,其生态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作用下,构建并推行湘南"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一号文件多年连续提出振兴乡村经济和大力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政策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而使得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为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本文对国内外农旅融合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农旅融合的定义、发展现状、作用意义、对收入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综述。现有研究将为农旅融合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从研究方法上看,过去的研究主要涉及方法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但调查的样本量和覆盖面还有提升空间。从研究内容上看,过去的研究囊括农旅融合的定义、作用机制,但在农旅融合造成的影响上鲜少涉略。对于农旅产业融合的研究,学术界多数偏向于从宏观视角切入,缺乏微观层面的研究。因此,未来应从微观层面出发,加强对特定地区的农旅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紧密,在尊重农业发展的前提下,农旅融合作为乡村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是融合旅游产业、合理开发乡村资源、带动村民致富的有力措施;是响应和践行村庄规划发展中的大势所趋。目前,基于农旅融合的村庄规划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视角相对狭窄,偏经济学、社会学方向,很少从规划的角度思考。本研究从农旅融合角度出发,以屏边县大份子村庄规划为例,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农旅融合”和“大份子村规划”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大份子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发展关系。结合耦合性结论提出相对应的科学性建议,为村庄未来的规划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充分利用省内现代化的大农业资源,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多维度融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旅产业。该论文以目前黑龙江省农旅产业发展中的“非标准化”和“同质化”问题为着眼点,在分析农旅产业的消费者特征及其需求偏好的基础上,借鉴张家界自然风景区和重渡沟自然风景区发展农旅产业的先进经验,结合黑龙江省农旅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提出了黑龙江省农旅产业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发展的具体操作路径,为推进黑龙江省农旅产业的提质扩容与创新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马剑平 《农技服务》2011,28(1):82-84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将农业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结合起来的一种休闲方式,对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以贵州桐梓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例,阐述桐梓县立足"三农"资源,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借助特色民俗文化,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功能拓展,吸引游客观光休闲,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旅融合产业是在农旅融合模式下,以农业生产功能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产业链、农村旅游和配套商业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整体服务大众和推动农村发展的一体化产业.本文以四川省剑阁县盐店镇五指村为例,进一步探索对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