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伏岭舞犭回是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本文对伏岭舞犭回的传统流变、社会转型期变迁及面临的文化传承困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和现代化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其民间自然流传方式已经面临传承危机,主要体现在村落内文化认同感减弱、文化传承出现危机、以及组织力量的缺乏3个方面,因此要实现舞犭回的长盛不衰需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文化主体的发展方向作出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2.
乡村要振兴,文化是关键。基于此,本文从乡村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入手,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迎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当前,乡村民俗文化发展面临着开发混乱、失真失质,文化断层、传承受阻,保障不力、经费不足等问题。对此,可通过突出特色、开发产业,重视培养传承人,加强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等路径来实现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审美与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民族化、本土化的设计理念日益重视,传统符号的优点也更加充分的显露,并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怎样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符号结合,形成独特的商业空间环境风格,积极创造既能够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也要同时注重文化传承的商业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文化思潮的推动下,养生文化主题园林已成为大众关注的一种新的园林形式。面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功能相融合的新课题,笔者以"传承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而创新则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方向"的思想为指导,从"养生文化与园林文化渊源"入手,找到两种文化的"同源性"和"统一性"关系,分析传统园林蕴含的养生思想和文化。并通过两个不同类型"养生文化主题"园林设计的实践和总结,提出养生主题园林的营建,需结合现代设计新思路、现代景观的空间特质和景观功能需求,创建符合现代审美情结和审美意识的景观意境,充分利用现代景观元素和科技手段,使其赋予多元的景观内涵、独特的空间形式、愉悦的身心体验和心理感知。  相似文献   

5.
传统美学意蕴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功能归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曙  王譞 《农业考古》2007,(6):230-233
新农村景观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问题,需要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准确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承续性内在关联,从而主动适应和促进新农村建设。本文对中国传统美学意蕴进行归纳与阐述,强调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理应融合、传承和发展"上善若水"、"天人合一"与"复归于朴"的传统美学意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传统村落的特征、风貌及活动形式等方面简单论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提升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打造与传播的重视程度,实现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传承理念的创新、途径的创新及制度的创新,更好地彰显民俗特色,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徽州古民居装饰符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符号类型与特点,分析了其文化传承问题,并阐述了几点解决对策,旨在弘扬徽州古民居装饰符号,使其得到良好的传承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当代景观设计面临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从造型、色彩、材料和空间四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途径,以期对创作具有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的景观设计作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传统民居中的居住形态,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社会文化体系的认同:要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传统民居可以提供有力的地域文化、设计手法和创作规律,因此研究民居与民俗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杨娇娜 《农家参谋》2022,(2):130-132
中国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十分丰富,且历史悠久,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宝贵财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相互结合,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当前社会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岱山祭海作为重要的海洋类民俗文化活动,近年来正在积极进行转型。通过考察祭海文化的由来,对这些年举办的"祭海谢洋"大典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对海洋文化的传承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分析中国海洋文化节的发展现状,对海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活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湖州荻港村落文化积淀深厚,从早期的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及所带来的名人文化在村落中仍清晰可辨。该文选取荻港村这一案例村,通过探析其传统村落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的现状,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尝试从协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恢复文化生态3个方面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传统村落的现状分析与常德文化内涵的解读,对其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更新策略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常德市有一定的传统村落资源,其传统村落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桃花源文化、善德文化、农耕文化、水文化和楚文化等;常德市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更新策略包括针对性活态传承、增强传统村落活力、保护传统生活方式及满足现实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4.
庆阳窑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洞是甘肃庆阳地区的传统民居,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堪称陇上景观之一绝。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别窑建房"、"弃窑下山"、"离窑就塬"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潮流,传统窑洞正面临严峻的困境和挑战。发展和保护窑洞民居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窑洞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中有很多优秀的值得传承,但也有些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适应,有的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体现彝族传统文化的丧葬习俗、婚姻习俗等,通过各种形式对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着影响,其中有的已成为其贫困的根源。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防止返贫困现象的发生,必须重视民族文化习俗在贫困问题中的影响,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从彝族丧葬习俗、婚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观念、语言文字等分析了其传统文化习俗对彝族贫困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保护,对于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以福建黄田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黄田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发现,自建设美丽乡村以来,福建黄田村从"三农"主体出发专注乡村振兴在生态、人才、产业、文化4方面的探索,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传统文化保护不充分、文化传承难以落到...  相似文献   

17.
巴渝民宿扶贫项目注重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依托"巴山渝水"的自然人文资源,创建了乡村民宿产业标准体系,形成了巴渝地区乡村传统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在地文化窗口,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乡村民宿发展之路。在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互动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房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充分地展现了国有企业在脱贫攻坚战面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秉持初心、积极作为、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与品质。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园林是一次深刻的园林思想解放运动,马克·特雷布反古典园林的六项原则是对现代园林特征的高度概括。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传统园林思想解放、形式自由,几乎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全部六项原则。根据时间次序判断,中国传统园林是西方现代园林的历史模版。抛弃其具象的材料、色彩和形式等表层符号,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值得传承的民族精华。  相似文献   

19.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背景,论述了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功能以及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容,最后提出了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其中的饮食民俗文化更是呈现着异彩纷呈的文化盛景。中国饮食民俗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食事活动在中华"泥土乡情"味的大地上经久积淀而成的风俗习惯、精神意义的集合。探寻中国饮食民俗文化中蕴含的"泥土乡情",反观"泥土乡情"承载着的中国饮食民俗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自豪感,拓宽乡村振兴战略视野皆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