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襄阳市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紧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城市人地关系相关指标构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2009—2014年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从36.07上升到76.07,并且是逐年上升,符合2009—2014年襄阳市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SPSS统计分析总体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Landsat 8 TIRS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遥感技术反演襄阳市地表温度,计算热岛效应强度指数,定量分析襄阳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地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地表植被分布状况和建筑密度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襄阳市的城市热岛效应在2014—2017年逐渐增强,热岛扩散范围主要为城市新建开发区及交通网的延伸区域。城市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归一化建筑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且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性尤为突出。建议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强城市绿化投入,合理增加城市植被覆盖度及适度降低城市建筑密度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3.
人类生活质量与城市生态状况与密切相关,生态状况评价研究能为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为了解东莞市的生态状况,以2016年东莞市Landsat8卫星影像为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法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对比分析2016年东莞市的生态状况。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法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生态评价结果差异不显著,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能有效地反映东莞市的生态状况;东莞市2016年RSEI指数为0.584,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趋于良好,生态状况处于"中等"的面积比重最大,为54.35%,"良好"等级的面积次之,为43.43%;东莞市生态状况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东南部和中南部的山区片和丘陵片生态环境状况较好,市区片和水乡片较差。  相似文献   

4.
翁翎燕  苏建莹  张芳怡  陈东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46-6947,6958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广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数不断提高,但集约利用水平偏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最重要因素;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加强,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土地集约利用应加大对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投入。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214-216
为研究襄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协调关系对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利用1996~2011年的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1年,襄阳市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却出现稍微的波动。16年间襄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也呈现一定的波动特征。具体如下,1996~1999年四年为严重失调,2000~2001年两年为轻度失调,2002~2003年两年为中度协调,2004~2007年三年为良好协调,2008年为中度协调,2009~2011年为良好协调。整体上看,襄阳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进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保障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单位需要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单位在相关作业操作时,都重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论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襄阳市三微(微博、微信、微电影)一网(旅游网站)等新媒体营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襄阳市旅游新媒体营销现状与不足,探讨襄阳市利用新媒体进行旅游营销的提升手段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水资源状况及其当前管理政策进行分析,对襄阳段农村水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在借鉴国外农村水环境治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襄阳市当地的环境和资源特点对襄阳市水环境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襄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参照襄阳市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意见》和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今后襄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超  林彬远 《北京农业》2011,(12):150-151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王超  林彬远 《北京农业》2011,(21):32-33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詹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92-1193,1205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分析襄阳市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的影响因素。襄阳市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来优化配置工业用地,提高其集约利用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通过提高襄阳市工业用地门槛标准等措施来促进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旨在为促进襄阳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和襄阳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合肥滨湖新区城市景观系统向周边绿地板块的融合与延展,形成公园板块、广场空间、道路绿化、滨湖绿廊等有机结合的新型城市绿色网络系统。"网状"的生态景观系统,通过渗透与连接的方式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提升,突出生态持续的滨湖新区崭新的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65-166
食品产业是襄阳市支柱产业之一,在"十二五"期间,襄阳市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但在经济新常态下,襄阳市食品产业进入了瓶颈期,产业经济发展增速呈下降趋势。在分析食品产业宏观发展趋势,深入剖析襄阳地区食品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襄阳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襄阳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襄阳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640 839 hm2,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444 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196 540 hm2。说明襄阳市目前己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襄阳市科技信息资源校地共享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区域城市科技信息资源校地共享的主要因素,对如何加强襄阳市科技信息资源校地共建共享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建立高校与地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无形的,但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积极的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消极的社会心态则会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处于城市边缘地区或者被城市包围的农村社区变成了"村改居"社区。这些"村改居"社区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地域,而该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态度。作者通过湖北襄阳市某典型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社会心态调查,分析了该类社区居民目前的社会心态状况,认为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2日,在湖北省“金融支持襄阳省级副中心城市发展推进会”上,襄阳市农业担保公司分别与农业发展银行襄阳市分行和交通银行襄阳分行签汀了授信协议,授信总额度达9亿元,为推进全市涉农“企业成长工程”夯实了融资担保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两山"理论辩证地剖析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古镇旅游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文中以漫川关古镇为案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在肯定了绿色旅游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旅游产品创新状况、古镇基础设施状况、居民收益提升状况,分析了漫川关古镇旅游绿色发展上存...  相似文献   

20.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距北京市最近的沙源地,其生态环境的变化严重影响当地及京津地区的发展。通过对比分析2001年与2015年浑善达克沙地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特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研究该地区近年来生态状况,分析气候变化趋势、生态系统组分构成、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荒漠化面积变化趋势,探讨引发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对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牲畜数量呈下降趋势,荒漠化程度不断降低,生态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第一产业产出长期维持在同一水平上。近年来,虽然生态环境状况出现好转,但仍不可忽视恶化地区,还应不断加强全民生态意识,继续推进禁牧、造林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