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2004-2006年甘肃省全省区域试验,对甘啤5号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啤5号属丰产、稳产型品种,适应性较广,在产量构成三因素中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3y=0.7039),其次为有效穗数(r1y=0.6157),穗粒数最低(r2y=0.0046)。该品种在甘肃省区试中品种与地点互作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环境回归系数接近于1,酿造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藏生产上种植的11个春青稞品种(系)春播的试验资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系数为:千粒重(r2y=0.7900)>穗粒数(rly=0.6476)>有效穗数(r3y=-0.2119);直接通径系数为:千粒重(P2y=0.6587)>穗粒数(Ply=0.4539)>有效穗数(Ply=0.1847)。根据分析及结合西藏拉萨地区青稞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了拉萨地区春播青稞高产育种应增加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降低有效穗数(即分蘖数);春播青稞高产栽培应适当降低分蘖数。  相似文献   

3.
张双喜  李华  魏亦勤  李红霞  刘旺清  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65-4465,4479
以宁夏灌区1983~2005年区域试验汇总材料为基础,利用DPS软件对宁春4号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均为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呈极显著相关(r=0.681 0),株高次之(r=0.393 5),穗数、穗粒数较小;穗数与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8 4)。对宁春4号环境指数与产量间的回归分析得方程Y=-973.273 2+1.099 8x。千粒重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是株高,穗粒数、穗数较小;该品种在正常年份虽有较好的稳产性,但不利年份产量稳定性较差。培育超高产的品种在协调穗数和穗粒数的同时,注重粒重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52的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和明确云麦52的各产量相关性状对其产量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2005~2007年度云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云麦52的产量与小穗数、最高茎蘖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0.726**、0.717**和0.695**),千粒重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0.491*),退化小穗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r=-0.451*),与基本苗、有效穗和成穗率相关性不显著;而偏相关分析表明云麦52的产量仅与小穗数成极显著正相关(R=0.711**)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R=0.641*),其余6个性状相关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P=0.595)、最高茎蘖数(P=0.462)、千粒重(P=0.263)对云麦52产量的贡献较大.[结论]在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52的推广应用中,云麦52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增加肥水的供应保证其大穗和高分蘖力的特性以及高千粒重,同时协调发展其他产量相关性状有利于云麦52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灌溉条件下开展了水地燕麦品种银燕6号的播种量与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播种量(x)与产量(y)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0.013 6 x2+13.427x+2 163.5),通过对方程求解,当播种量x=493.63万粒/hm~2 (即127.5 kg/hm~2)时,理论产量达到最大值y=5 477.55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银燕6号的播种量与基本苗(r=0.968 6)、成穗数(r=0.973 4)、株高(r=0.978 4)呈正相关,播种量与穗粒数(r=-0.973 7)、千粒重(r=-0.755 5)、生育期(r=-0.935 4)呈负相关;从产量构成三要素来看,成穗数(r=0.689 5)与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r=-0.646 8)、千粒重(r=-0.277 2)与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要实现水地燕麦高产,应主攻成穗数、保持千粒重、控制穗粒数。  相似文献   

6.
Ⅱ优航2号高产结构分析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保  王乌齐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41-42,45
Ⅱ优航2号根系发达,分蘖力较强,株叶形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其高产结构中,有效穗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对产量通径(P=0.9528)和净贡献率(Pr=0.4764)最大,其次为每穗实粒数(r=0.42*,P=0.9005,Pr=0.3782),千粒重是品种的稳定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有限(r=0.08,P=0.1654,Pr=0.0132)。认为产量9000 kg/hm2适应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40万/hm2,每穗结实粒数140粒,千粒重28.5 g左右,攻穗增粒是高产栽培的重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分蘖壮秧;适时移栽,适当密植(基本苗150~180万/hm2);科学运筹水肥,施纯氮、P2O5、K2O分别为150、105、150 kg/hm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国家北方中晚粳区域试验资料 ,对GS豫粳 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GS豫粳 6号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 ,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 ,千粒重次之 ,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 ,在高产栽培上 ,应主攻亩成穗数 ,同时兼顾穗粒数 ( 1 0 0粒左右 )和千粒重 ( 2 6g左右 )。  相似文献   

8.
对 12份法国蓖麻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和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及小区产量 8个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法国蓖麻品种的播种至出苗期与开花至成熟期呈正相关 (r=0 .12 78) ,现蕾至开花期对开花至成熟期的间接作用P3→ 2→y =0 .6 986比其直接作用P3→y =- 0 .6 5 2 8明显。②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2 76 8、r =0 .2 2 4 5 ) ,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的间接作用 (P3→ 2→y =3 92 75、P3→ 2→y =3 5 4 4 3)比其直接作用 (P3→y =- 2 4 437、P3→y =- 2 2 6 0 2 )明显。③出苗至现蕾期与百粒重呈正相关 (r=0 .346 7、P2→y =5 0 32 9)。④现蕾至开花期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1488) ,现蕾至开花期对小区产量的间接作用 (P3→ 2→y =1 4 40 9)比其直接作用 (P3→y =- 0 .74 5 4 )明显。⑤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百粒重对小区产量具有真实的通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漯优7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漯优7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并对其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漯优7号4年平均比对照增产6.4%,具有分蘖成穗适中,穗大、株型理想、综合抗逆能力强等特点,是一个半冬性、丰产稳产型小麦新品种。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每公顷穗数(x1)与穗粒数(x2)呈正相关(0.5645),与千粒重(x3)呈负相关(-0.6744),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0.0867);通过对其进行通径分析,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1.2066),千粒重次之(0.1601),每公顷穗数与产量呈负效应(-0.5230)。对其间接效应进行分析表明,每公顷穗数通过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是主要的,其通径系数P1→2→y=0.6811。因此,在生产中在减少小花退化和不育小穗的同时,设法消除或减小负效应,协调好每公顷穗数与千粒重的关系,才能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52的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和明确云麦52的各产量相关性状对其产量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2005~2007年度云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云麦52的产量与小穗数、最高茎蘖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0.726**、0.717**和0.695**),千粒重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0.491*),退化小穗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r=-0.451*),与基本苗、有效穗和成穗率相关性不显著;而偏相关分析表明云麦52的产量仅与小穗数成极显著正相关(R=0.711**)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R=0.641*),其余6个性状相关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P=0.595)、最高茎蘖数(P=0.462)、千粒重(P=0.263)对云麦52产量的贡献较大。[结论]在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52的推广应用中,云麦52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增加肥水的供应保证其大穗和高分蘖力的特性以及高千粒重,同时协调发展其他产量相关性状有利于云麦52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山西南部水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12—2014年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的4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为:穗长变异系数最大,为9.61%。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各年度间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系与对照各农艺性状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基本苗、有效穗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但综合作用中穗粒数最大。根据分析结果及山西南部生态条件,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西南部小麦育种过程中应该将穗粒数较多,千粒重稳定提高的小麦品系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荣丰A所配系列早杂组合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0年参加江西省区试的12个荣丰A所配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表型值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结实率和穗长的变异系数较小;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简单正相关,其余6个性状与产量呈简单正相关;有效穗、株高和穗实粒数等性状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穗长、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对产量起负向直接作用。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有效穗>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黄淮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表明,近期育出小麦品种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更加接近,之间的换算系数应以0.95为宜;经对新育出的品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穗数(r=0.3389)>穗粒数(r=-0.3346)>千粒重(r=0.325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数,以穗数与之最大为0.6052,其次是千粒重为0.5198,最小的是穗粒数为0.1988;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数,又一次说明了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负相关性。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黄淮麦区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数,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与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系)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鉴定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潜力与适应性,比较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与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明确新疆冬小麦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攻方向.[方法]选用引进国内冬小麦品种33份、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7份,采用间比法试验设计,进行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差异的分析.[结果](1)参试品种较对照(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增产的有35个,其中增产25;以上的引进品种有5个,分别是Yl19、邯5316、观35、衡5229和济麦22号;河北品种平均产量最高,产量为528.04 kg/667 m2,穗数为37.50×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5.10粒,千粒重为43.90 g;山东品种平均产量居第二,产量为513.11 kg/667 m2,穗数为40.49×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90粒,千粒重为43.73 g;新疆品种平均产量较低,产量为458.37 kg/667 m2,穗数为40.81×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20粒,千粒重为42.69 g.(2)引进品种中,穗粒数产生正向影响(0.4497),而穗数(-0.0811)和千粒重(0.214)起负作用;新疆品种中,穗数(0.9238)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0.9031)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新疆现有主栽品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较少,与国内主要麦区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比较,提高穗粒数育种可能是未来提高新疆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小麦区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安徽省淮北地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和大田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小麦区试半冬性组的284个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由强到弱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都比较大,贡献由大到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三因素均与产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且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根据分析结果和安徽淮北地区的生态条件,在合理控制穗数群体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稳定提高千粒重是获得小麦高产的关键。在产量水平9000 kg/hm2以上的高产育种和大田生产中,目前最佳的产量因素构成为:穗数600万~675万穗/hm2,穗粒数35粒以上,千粒重41~47 g。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深两优1813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对百亩片的调查取样,进行了深两优1813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也较大;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穗数与实粒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千粒重和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微弱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深两优1813在超高产栽培下使单产达15 t/hm2的目标产量,产量结构应达到以下标准:有效穗29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大豆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选择效率提供帮助,为区域性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及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64%,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3%;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呈正相关,与生育天数、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4.356 7%。[结论]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密切相关;产量的构成主要性状有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单株粒重、每荚粒数。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注意产量高和生育期、株高适中的品种,要着重对第1、2、3主成分的综合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87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表明,多抗,丰产,优势,广适小麦新品种绵阳26号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1084.3321+5.2564x1+9.0142x2+5.2486x3+8.3796x4+6.3627x5。稳定千粒重,主攻穗数和粒数的提高,是发挥绵阳26号高产潜力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新优63等9个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分析和1991~1994年江西省及南方区试资料比较,结果表明:新优63的单位面积有效穗与生产上一些应用组合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实粒数显著少于部分应用组合,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极显著地高于其他供试组合。进而对新优63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该组合千粒重大是其特殊的增产原因。本文指出:通过重粒型组合的选育可能是突破目前三系籼型杂交晚稻组合产量徘徊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