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口黑鲈优鲈1号(简称优鲈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于2010年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具有高背短尾、畸形率低、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为推广这一优良品种,于2011年从南县凯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引进优鲈1号,进行池塘养殖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3~1公顷,池底平坦,水泥护坡,不渗漏,淤泥少,水深1.8~2米。  相似文献   

2.
<正>一、大口黑鲈"优鲈3号"该品种是以2012年从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中挑选出的10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易驯化摄食配合饲料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环境及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与大口黑鲈"优鲈1号"相比,10月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7.1%,15日龄幼鱼驯食5天后的驯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优鲈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的品种,经养殖推广,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品种特征:该品种生长快、体型好,个体间生长均匀性增加,高背短尾的畸形率由5.2%降低到1.1%,具有高背短尾、畸形率低、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杭州地区大口黑鲈优鲈1号池塘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进行了试验探索和总结。通过亲本培育、人工鱼巢设置、人工孵化、苗种培育、驯食等试验,初步总结了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口黑鲈优鲈1号每片棕片单次平均产卵量为1.1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5.2%,孵化率为52.6%,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2%,驯食成活率为62.5%,基本满足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先前研究所获得的8个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检测目标,分析其优势基因型在大口黑鲈选育群体中的分布数量,探索生长相关分子标记应用于大口黑鲈基因聚合育种的潜在可行性.【方法】采用STR基因分型技术对大口黑鲈‘优鲈1号’F2、F3、F5和F6选育群体的生长标记基因型进行检测,8个生长标记中含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别位于IGF-I、POU1F1、PSSⅢ和MSTN基因上)和4个微卫星位点(分别是JZL60、JZL67、MisaTpw76和MisaTpw117).【结果和结论】试验鱼所含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0~6个,F2、F3、F5和F6选育群体中优势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平均数量依次为2.12、2.70、2.90和3.08,呈现逐代递增趋势;优势基因型的分子标记数量与大口黑鲈生长速度呈同步递增趋势,说明人工选育在一定程度上聚合了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6.
大口黑鲈食性驯化技术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梁国方大口黑鲈自1983年引入我国以来,因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外形美观,深受养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被誉为“淡水石斑鱼”。但由于大口黑鲈为肉食性鱼类,掠食性强,在自然水体中主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活体饵...  相似文献   

7.
正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是我国海产蟹类第1个人工选育新品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201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亲本来源于我国沿海四个地理群体(莱州湾、海州湾、鸭绿江口、舟山)。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全甲宽变异系数小、规格整齐,可用于大规格商品蟹的  相似文献   

8.
<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60号》公告(2016年2月2日),由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南昌县莲塘鱼病防治所、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合作研发的赣昌鲤鲫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成为我国淡水养殖鱼类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5),这是江西省选育的首个鱼类杂交新品种。至此,由江西省水产技术人员自主选育的水产新品种已达6个,使江西形成了"三红二鲫一杂"的本地选育新品种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60号》公告(2016年2月2日),由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南昌县莲塘鱼病防治所、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合作研发的赣昌鲤鲫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成为我国淡水养殖鱼类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5),这是江西省选育的首个鱼类杂交新品种。至此,由江西省水产技术人员自主选育的水产新品种已达6个,使江西形成了"三红二鲫一杂"的本地选育新品种格局。  相似文献   

10.
大口黑鲈是国内淡水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探究大口黑鲈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和孵化装置,在5个温度梯度(20、22、24、26和28 ℃)和2种孵化装置(孵化盆和孵化框)下进行了受精卵孵化试验。结果显示,水温在20~28 ℃时,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成正比;2种孵化装置对孵化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出苗数差别明显,孵化盆组各温度下出苗率为0;孵化框组孵化率和出苗率均在26 ℃达最大值,分别为66.0%和62.5%,均与24 ℃无显著差异,与28 ℃差异显著。孵化盆会导致初孵仔鱼的大量死亡,不宜作为初孵仔鱼培育装置;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为24~26 ℃,适宜孵化温度内可适当提高水温来加快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时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淡水鲈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格苗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本文阐述了大口黑鲈养殖现状,介绍了轻型结构大口黑鲈育苗装置,总结了大口黑鲈轻型结构育苗技术,以期为大口黑鲈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混养是一种以“互利共生、效应互补”为原则,通过养殖中时空互补形成的绿色养殖模式。大口黑鲈白天一般在水体中上层活动,河蟹则喜欢晚间在底层活动,为“蟹鲈混养”提供了基础。市场前景近年来,以品质提升、生态向好、效益稳定为目标的混养模式深受欢迎。河蟹与大口黑鲈混养可以有效降低养殖风险,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效益。大口黑鲈对饲料蛋白质的要求较高,剩余饵料和排泄物可以满足河蟹池塘水草的营养需求,水草又能吸收养殖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保持水质清新。因此,  相似文献   

13.
加洲鲈又名大口黑鲈 ,原产于北美洲淡水水域 ,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适温性肉食性淡水养殖品种。现将加洲鲈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 :面积一般1~10亩 ,水深1.5m左右 ,水源方便 ,池底淤泥少。放养鱼苗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带水清塘消毒 ,后抽干原塘水 ,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亚种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微卫星特异分子标记两种方法鉴定了中国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侧线鳞为58~68片,肋骨数为15对,这与原产地大口黑鲈北方亚种较一致;选择鉴别两亚种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Md06、Msal21)对中国养殖大口黑鲈进行特异性扩增,并以原产地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和大口黑鲈北方亚种样品作为对照,结果为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特异性扩增片段大小和原产地北方亚种扩增条带相同。综合形态学和分子标记两方面的结果,表明中国养殖大口黑鲈应属于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 salmoides。  相似文献   

15.
大口黑鲈规模化养殖中易出现脂肪肝等疾病,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试验基于鱼类补偿生长这一现象,采用“饥饿-投喂-再饥饿-再投喂”的循环饥饿模式来研究加州鲈的补偿生长效应,探讨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的健康状况及补偿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建立一种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的投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饥饿1d+投喂2d的循环投喂模式,能够综合平衡大口黑鲈生长速度、成活率、饵料系数、肥满度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我们推测最终能够实现最大程度节省饲料、人力,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对虾"黄海5号"是经8代连续选育,于2017年培育出的首个中国对虾抗WSSV新品种。"黄海5号"抗WSSV存活时间、收获体重和养殖存活率分别提高了30.10%、32.05%和13.51%;"黄海5号"获国家级水产新品种证书1个,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对虾"黄海5号"对中国对虾"育繁推"种业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口黑鲈池塘养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口黑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池塘养殖中大口黑鲈病害不断发生,常见病害主要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对以上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及其特征、流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当前大口黑鲈常见病害的有效防治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食性驯化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点之一。本文采用"诱食+迫食""定点+沿线"的投喂方法,实现了大口黑鲈食性的快速转化,缩短了驯化时间,提高了驯化成活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7,(7)
<正>最近,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团队育成的武昌鱼新品种"华海1号"正式对公众发布。团头鲂,俗称武昌鱼,仅分布在长江中游及其附属大中型湖泊。团头鲂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命名的第一个鱼类,也是我国水产科学工作者人工驯化成功的第一个淡水养殖品种。研究团队从2007年开始,经连续4代选育  相似文献   

20.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是一种名贵淡水鱼类,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病害少、肉味美、营养丰富、商品价值高、养殖效益好等特点.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