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全国7个省大规模的村和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本文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采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建设还相当落后,集中于几种基础的或初级的设施;而且投资主体是农户,政府投入十分有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结果都表明,农户修建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设施受到卫生补贴政策、相关规章制度和项目工程的显著影响,另外,农户的人均纯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修建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设施。在人口居住越密集、交通越发达的地区,农户修建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概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江省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污水污染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农民生活和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为此,通过对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受农村地理空间分布的制约,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处理方式不合理和选用处理标准水平不高、村民环境意识淡薄、管理队伍混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和规范管理等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省琼海市某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行新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示范工程,结合入户调查村民的社会经济状况,研究了海南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并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以实际居住人口计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率约为0.227 kg.capita^-1d^-1;其物理组分以易腐垃圾为主,占总量的40.4%±6.3%;惰性垃圾占总量的30.8%±6.2%;有毒有害生活垃圾量极少,占总量的0.1%。示范运行结果表明,以混合收集,人工分拣,可堆肥垃圾就地堆肥、惰性垃圾集中处置为特征的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技术,减量率达到50%左右,无害化率达到100%,堆肥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具有技术可行性。示范工程的运行成本为304.5元.t^-1,其中,收集239元.t^-1,分拣和堆肥65.5元.t^-1。按户籍人口计,年人均18.7元,仅为村民年纯收入的0.4%;示范工程运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欢迎,村民对垃圾收集处理付费支付意愿高达95%,表明实行村民付费解决长期运行费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滇池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是污染治理的基本条件。基于农村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分析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系统分析,提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控制方案。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为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县〉呈贡县〉盘龙区〉五华区〉嵩明县,湖滨平原区〉山地丘陵区;采用ArcGIS9.2软件,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镇污水处理站纳污处理范围的空间关系,提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间布局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从给水排水规划、工艺设计、施工管理、运行费用、运行监管、产权明晰和运行管理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巢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如何保证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与处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简明扼要地推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对农村生活污水常用处理技术的技术分析和选用原则总结后发现,各类技术的系统性不够,更缺乏处理技术与适用村庄特点的对应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为基础,系统地归纳、总结了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的十大处理模式,并对十大模式适用的村庄主要特点、造价与运行费用、应用实例及处理效果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不当造成的河流污染普遍存在。农村生活污水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问题。因此,有效处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阐述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背景下,分析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园林地慢速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而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该研究从土壤自净功能出发,结合传统土地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和澳大利亚FILTER系统技术特点,提出了园林地慢速渗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优化了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布水和排水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污水接纳与处理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N(总氮)、TP(总磷)、COD(化学需氧量)、TOC(总有机碳)、NH4+-N(铵态氮)均有较好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7%、89.2%、89.5%、60.2%、85.7%,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良好,具有技术可行、成本有效和管理方便等特点,为中国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例,通过入户调查的形式,了解农户对当前生活污水治理的认知、支持、配合以及支付意愿;通过村镇干部访谈,考察其所在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现状、面向农户的政策实施情况及政策的宣传力度,挖掘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动力和阻力;通过三大示范工程的跟踪调查,总结经验,探寻当前农村治污项目实施前期、中期、后期以及运行维护阶段制约的瓶颈因素,为后续工程的方案修订、实施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巢湖流域9个县市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巢湖流域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三水分离处理、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和一体化设备集中处理等4种模式。其中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模式能减轻黑水管网布设的费用,在规划良好的村庄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污水处理模式;三水分离模式主要是就地处理冲厕黑水,该模式投资比较省,无需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可在经济水平落后且远离河流等公共水域的村庄应用;集中处理模式和一体化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具有污水处理可控的优点,但需要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投资费用高昂,在经济发达且良好规划的新村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江阴市陆桥湿地系统为例,采用生态-生化组合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生态-生化组合湿地的运行情况和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化-生态优化组合工艺达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物需氧量(BOD5)、固体悬浮物(S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87%、80.70%、67.73%、77.24%、60.98%、92.64%。但该湿地系统对氮、磷和SS的净化能力仍有一定的波动性,在冬季尤为突出。研究结果为后期生态-生化组合湿地工艺和管理的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为生态-生化组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推广和示范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发生量、排放特点及治理现状;介绍了人工湿地类型、特点及污染物净化机理;结合我国农村现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适用条件及场所。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活污水往往不能纳入城市管网,且呈分散、难以收集、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现状特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经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实施科学、合理、实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模式事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文章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农村生活污水特点,提出独特的雨污分流方法,比较了多种末端治污模式,特别推荐了...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进而破坏生态系统。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且环保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口密度低、生活污水水质相对简单的农村地区,是一项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两级回流生物膜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低碳高氮磷特点,研究两级回流连续曝气生物膜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和机理。在平均处理量90t/d、水力停留时间为3.0d,稳定运行12个月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氮、全磷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7%、84.8%、69.2%、68.0%、58.9%和87.9%;出水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氮、全磷和悬浮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在51.0、15.8、10.8、16.5、2.3和15.7mg/L以下,满足天津市农村污水处理厂排水标准,改造后工艺运行更加稳定,出水NH3-N和TN有明显改善,符合农村污水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处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述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认为人工湿地用作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投资少等特点,很适合赣南新农村的发展要求、环保条件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7.
污水灌溉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试验及模拟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大面积不加控制的污水灌溉和未经处理的污水自由排放造成的地表水体污染问题,提出了由作物生长季节污水灌溉、低温季节污水储水入渗和地下水管理3个子系统构成的污水灌溉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灌溉子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污水储水入渗子系统冬季工作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MODFLOW模型对地下水管理子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模拟,探讨了污水灌溉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运行性能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季节内,污水灌溉子系统可有效提高系统水力负荷、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对地下水水质无显著影响;在无作物生长的冬季,污水储水入渗子系统可保持冰层下污水持续入渗,确保低温下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采用适当的地下水管理调控措施,可避免高定额污水灌溉和储水入渗对地下水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达到地下水管理子系统控制范围内地下水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污水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该文根据厌氧生物膜技术和推流原理,采用内充空心球状填料的地下厌氧管道式或折流式反应器为处理设备,研究了农村生活污水地埋式无动力厌氧达标处理技术(UUAR)。经过一年多的小试、中试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1d及常温条件下,UUAR对农村生活污水CODCr、BOD5、SS、T-N、T-P、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和蛔虫卵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6.1%~68.3%、70.8%~76.8%、80.5%~90.2%、18.26%~23.0%、33.9%~35.2%、95.8%~99.8%、37.4%~82.9%和78.7%~10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通过优化设计和调节球状填料的配比,并延长水力停留时间至2d,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出现剩余厌氧污泥的积累问题。UUAR无日常运行费用,适宜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本文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探讨了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生态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3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正确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状况,选取重庆三峡库区3个行政区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有无下水设施的18户典型农户为监测对象,对其生活污水日产生量、pH、COD、TP、TN、TAN等6项指标进行了连续12月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18户对象农户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pH、COD、TP、TN、TAN等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5.22 L·cap-1·d-1、6.67、838.93 mg·L-1、4.19 mg·L-1、53.60 mg·L-1、13.39 mg·L-1,具有人均污水日产生量明显低于而各特征指标的浓度明显高于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COD、TP、TN、TAN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表现出夏季浓度较低,冬季浓度较高的规律,且COD、TP、TN、TAN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性的地域、季节、农户收入水平和有无下水设施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COD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收入水平和季节,TP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有无下水, TN和TAN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