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柑桔潜叶蛾在6个温度下的发育、存活、生殖情况,根据实验数据所呈现的规律,建立了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存活、生殖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生物物理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拟合柑桔潜叶蛾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也能很好地拟合世代存活率及内禀增长能力与温度的关系;抛物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潜叶蛾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当环境瘟度为30℃时,内禀增长能力最大(rm=0.1669).相应的周限增长速率λ=1.1816d-1.世代平均历期T=15.9100d.净增殖率R=14.2400.  相似文献   

2.
大连地区方氏云鱼尉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详细地研究了大连地区方氏云鱼尉的繁殖生物学。其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曲线显示,每年只形成一个峰值。绝对怀卵量变动于304~2781粒之间,平均1023粒;相对怀卵量变动于83~269粒/g(纯重),平均158粒/g(纯重)。绝对怀卵量与纯重的关系为R=187.8W-140.8,与体长的关系为R=0.02281L4.2786。产卵群体由Ⅱ~Ⅳ龄组成,以Ⅲ龄为主。产卵期为10~11月份,卵产出后雌鱼有护卵习性。根据生态学参数判断,方氏云鱼尉为r-选择型鱼类。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猖獗危害与虫源基数及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搜集和整理了河北省正定1972~1993年棉铃虫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并运用相关矩阵法对世代间卵量、幼虫密度、成虫始期、历期和蛾量间关系及2~4代卵量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原因。结果表明:(1)越冬蛹数量加大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基础,1~3代幼虫密度与越冬蛹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虫源积累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重要原因。2~4代累积卵量与上代累积卵量、幼虫密度、蛾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建立了幼虫密度与上代史源的关系式;(3)各代间成虫始蛾期里正相关,但发生期早晚与蛾量及下代卵量、幼虫密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二三代累积卵量与5月下旬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9,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有强烈的趋嫩性,卵散产,80%以上的卵产于玉米尚未开花的雄穗上。胶东地区秋玉米抽雄盛期,是第三代棉铃虫产卵盛期,而开花盛期,则是卵孵化盛期。多年观察结果表明,第三代棉铃虫在秋玉米上的卵量(y)与第二代蛾量(x)密切相关,其相关式为y=-315.9+1.7783x。第三代棉铃虫幼虫量(y)与第二代蛾量(x)相关式为y=-31.3+0.1340x,第三代棉铃虫幼虫量(y)与第三代卵量(x)相关式为y=2.42+0.0989x。  相似文献   

5.
测定柑桔潜叶蛾在6个温度下的发育、存活、生殖情况,根据实验数据所呈现的规律,建立了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存活、生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生物物理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推迟合柑桔潜叶蛾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也能很好地抉事世代存活率及内禀增长能力与温度的关系;抛物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潜叶蛾卵孵化率、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与的关系,当环境温度为30℃时,内禀增长能力最大(rm=0.1669)相应的周限增  相似文献   

6.
大连地区方氏云Wei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详细地研究了大连地区方氏云Wei的繁殖生物学。其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曲线显示,每年只形成一个峰值。绝对怀卵量变动于304-2781粒之间,平均1023粒,相对怀卵量变动于83-269粒/g,平均158粒/g。绝对怀卵量与纯重的关系为R=187.8W=140.8,与体长的关系为R=0.02281L^4.2786。产卵群体由Ⅱ-Ⅳ龄组成,以Ⅲ龄为主。产卵期为10-11月份,卵产出后雌鱼有护卵习性。根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11种烟草夜蛾HeLiothisassulta性引诱剂合成样品中,以B,D,E3种诱蛾效果最优,A,C,F次之,G,H,I,J,K较差;在同一时期内不同样品间或不同区组间的诱娥高峰日无显著差异;诱娥高峰日与累计蛾量达50%的日期之间也无明显差异.本文还研究了诱蛾高峰日的蛾量与总诱蛾量的回归关系及诱蛾高峰日与下一代卵孵化高峰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3年的调查与试验,测定了稻秆蝇卵量与被害穗率的关系,以及被害穗率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其回归关系式为Y=128.5249+47.2311x,相关系数r=0.9961,据此得出,用40%氧化乐果防治稻秆蝇,为害允许水平为4.77%,苗期以着卵量计算防治指标为97粒/m^2。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叶片及其氨基酸含量对山楂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和室外试验表明:苹果树体上部为山楂叶螨6月份大暴发的种群主要积累部位,应作为防治重点;外部叶片和上部叶片老化较内膛的叶片快,叶片老化是山楂叶螨种群数量6月份以后下降的又一关键因素;不同部位叶片所含的各种氨基酸同相应的内禀增长率无关,但所含的氨基酸总量与其有密切关系,5月份成正相关(r=0.9306);6,7,8月份则成负相关(r=-0.8984,-0.9515,-0.9804),说明叶片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武育粳3号单穗重和穗粒与产量均呈抛物线型相关,其回归方程,单穗重与产量为y=-678.6+1307.5x-359.3x^2,r=0.7476^**。穗数与产量为y=-1955.5+170.8x-2.94x^2,r=0.7094。因此高产群体的单穗重和穗数都要控制适宜量,武育粳3号以单穗重1.189g,亩穗数29.04万相组合为桂。促进低位分蘖成穗,降低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是建立高效个体、高产群体的基  相似文献   

11.
影响甘肃马鹿产茸量的气象因素及其回归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气象要素的2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6月份气温、5、6、7月份相对湿度、6月份日照时数、7月份降水量、5-7月份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以平均降水量、5-7月份总降水量11个指标为影响甘肃马鹿产茸量的主要指标,5月份为产茸公鹿管理的关键时期;对6个气象指标与10a的鲜茸产量进行了双重筛选回归,并建立了回归模型:Y=1.1729 37.7215X1-27.2111X2 3.3542X7-4.6166X8 2.2553X12 4.9403X20(R=0.9910)。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结全爪螨种群在桂花上的消长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桂花桔全爪螨种群一年中有4个高峰,其为害最高峰在4月中旬~5月上旬及5月中旬~6月上旬,环境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时数、降雨量及天敌对卵量影响较小,对幼、葳、成螨的数量影响较大,其中天因子的影响尤为显著,螨量与光照时数呈负相关的关系。螨量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y5=0.2562+0.0584xr2-0.132xs1+0.1172x3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子对太湖地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厘定影响农田土壤水分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野外试验研究平台的旱作物生长季监测数据(逐日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决策系数。【结果】(1)供试实验基地农田土壤水分与日降水量、日蒸发量、日照时长、平均风速及日最大空气湿度等因子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566、-0.454、-0.331及0.371),但与日最高气温不显著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直接影响大小顺序为:日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日蒸发量>日平均空气湿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小空气湿度>日最高气温>日最大空气湿度>日平均气温,但计算的决策系数表明,日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综合决定能力最大;(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旱田土壤水分的气象因子多元回归模型:Y=10.174+0.386X4+1.095X7-0.509X8-0.766X9-0.345X10(R2=0.912,P<0.01),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气象因子对太湖地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其中降雨量的影响最为主要。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可以用来预估气象因子变化下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变化,但还需要更长时期监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瓜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是葫芦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桔叶,瓜架竹杆内越冬。1—2代主要为害丝瓜和冬瓜,3—5代主要为害冬瓜和秋黄瓜。一龄幼虫头宽为0.234毫米,Dayer常数为0.62,幼虫共5龄,取食量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产卵前期为2~3天,卵、幼虫和蛹期分别平均为4.6,11.7和8.4天。卵、幼虫,蛹和世代(卵一卵)的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的曲线回归方程为:Ye=12877640x~(-4.6379),Y=279253x~(-2.9963),Yp=211317x~(-3.1155)和Yg=8857x~(-1.7476),田间每年在6~10月发生,以8~9月虫量最多,在丝瓜、冬瓜和黄瓜生长季节出现两个虫量高峰,第一个虫量高峰期三种瓜类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温度、湿度对普通钝绥螨 Amblyseius vulgaris Liang et Ke 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为最适温度.25℃下,未成熟期平均发育历期5.16d,成螨寿命34.16d,产卵期21.85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45.62粒,种群内禀增长率 r_m=0.259.湿度对螨卵孵化和幼螨成活影响很大,25℃下相对湿度不足43%是限制卵孵化的极限区.  相似文献   

16.
温湿度对锯谷盗实验种群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种温度(23.5,26.0,28.9,32.0,35.8℃)和3种相对湿度(55%RH,76%RH,93%RH)组合的情况下,对锯谷盗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温、湿条件下该种群卵期为4.0-8.4d,幼虫期为10.6-23.3d,蛹期为5.4-9.8d,从产孵到成虫羽化之间的未成熟期为18.6-39.2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4-14.8℃,幼虫为13.1-15.1℃,蛹为7.3-12.1℃,未成熟期为13.7-14.8℃;卵期有效积温71.2-80.1日度,幼虫期170.9-236.1日度,蛹期111.9-150.8日度,未成熟期为319.6-378.0日度。同时分析了温、湿度对上述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及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适时有效防治金纹细蛾,2008—2012连续5年,在泰安肥城苹果园使用信息素诱捕法检测了金纹细蛾成虫的发生动态。金纹细蛾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发生量较低,果园第1、2代成虫发生量均远远低于防治指标,一般选择第3代作为防治的关键时期。据检测金纹细蛾成虫的发生量动态数据,以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作为气象因子,采用简单逐步回归建立了金纹细蛾第3代发生高峰期的预测预报模型:Y=-26.07719441+0.03172086213X1+0.26477681472X3;采用简单逐步回归和多因子互作回归建立了金纹细蛾世代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YI = 76. 7670083+1.7896678278X1+ 3.189238346X4 ; YII =- 518. 557711 - 3.220994915X1 + 0.22643837696X1X2 +0.14479769093X2X4 +0.023406769049X3X5。经检验,简单回归模型能够较为准确预测出金纹细蛾第3代发生高峰期,多因子互作回归模型和简单回归模型均能准确预测金纹细蛾的世代发生量,其中以多因子交互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和田间观察试验,对高粱炭疽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分生孢子盘产孢、孢子飞散传播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保湿时间、温度和光照条件与高粱炭疽病分生孢子盘产孢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即保湿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多,其关系符合回归方程y=165×EXP{-3.326 764×EXP〔-0.302 4(x-3)〕}(r=0.99);温度与产孢量间的关系符合回归方程y=226×Sin2(-0.619 048x+0.157 738 0x2-0.000 744 0x3)(r=0.91);在散射光条件下的产孢能力与在黑暗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昼夜孢子的释放量没有明显差异;植株上孢子的垂直分布情况有显著规律性,从顶叶至底叶孢子的分布呈递增趋势,病斑的田间分布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李焕  李春芳  何峥嵘  王干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52-11753,11789
利用哈巴河县2000~2008年5~9月打瓜生育期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到打瓜气象产量和温度、降水、湿度、地湿4个因子呈显著相关特性。逐步回归后建立打瓜产量预测的数学模型:Y=2262.677-42.639X1-12.309X2+68.710X3+3.795X4,经检验其平均偏差为0.69%,可知预测模型较准确,能满足业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接虫法,探讨了不同密度菜青虫对春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青虫百株虫量(x)与甘蓝产量(y)呈显著负相关,相关式为y=165.8904—0.0385x(r=-0.9902)。通过五种曲线模拟及回归分析,得出了虫口密度与甘蓝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即=0.0208x~(1.0057)(r=0.9961)。提出了豫南地区甘蓝菜青虫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5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