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四川黑茶的指纹图谱,为四川黑茶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11个不同生产厂家的22个黑茶样品及我国其他黑茶主产区的13个黑茶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以甲醇和体积分数2%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条件下构建四川黑茶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分析各样品与该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并对35个黑茶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了14个色谱峰为四川黑茶的共有峰;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0%;22个四川黑茶样品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为0.825~0.978;对相对峰面积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临界值为10时,35个来自全国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可聚为4类,来自四川的22个黑茶样品可聚为一大类。【结论】根据构建的四川黑茶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鉴定和评价除方包茶之外的四川黑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广西产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Thunb.)D.Don]的叶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罗汉松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HPLC对广西产罗汉松叶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建立共有模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使用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0批不同产地罗汉松叶的共有峰进行确认,对其相似度进行评价;使用SPSS 21.0,以共有峰原始峰面积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中,精密度试验主要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稳定性试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表明样品提取液在24 h内较稳定;重复性试验所有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2%;建立罗汉松叶的指纹图谱,10批不同产地罗汉松叶初步建立其共有模式,标定了22个共有峰,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都在0.900以上,相似性良好。在10批罗汉松叶药材的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无明显差异。10批罗汉松叶样品可分为3类:S4为第1类;S3、S2和S1为第2类;S5、S6、S7、S8、S9和S10为第3类。【结论】建立的罗汉松叶指纹图谱特征性强,准确可靠,可为罗汉松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药材活性成分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研究了重庆地区11批6年生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μm,ID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227nm,流速0.8mL/min为HPLC指纹图谱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色谱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峰9可作为参照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平均RSD均小于2.0%;非共有峰面积在4.1%~8.3%之间,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规定小于10%的检测要求;全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均≥93%。表明所建立指纹鉴别方法具有稳定性高、精度准、重现性好,选定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对栽培南方红豆杉药材组分的一致性作出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以描述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整体特性。【方法】利用HPLC法分析26个泾渭茯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指认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的主要色谱峰。以乙腈-0.4%(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梯度洗脱系统,在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流速1mL/min条件下,建立泾渭茯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泾渭茯茶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获取各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26个不同类型和批次的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1~0.94,其中共有峰15个。经过HPLC-MS分析,主要的共有峰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可可碱、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普洱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槲皮素。【结论】26个批次的泾渭茯茶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不同炮制方法续断指纹图谱,为评价续断炮制品的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15批续断样品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测定结果中23个共有峰的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果】15批不同炮制加工后的续断样品间相似度在0.853~0.99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分为2类。【结论】建立的续断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矮膜苞芹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矮膜苞芹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WondaCract ODS-2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 0.1% 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测定10批药材的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和统计软件中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标定出共有色谱峰13个,10批药材中有7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0.9。【结论】建立了矮膜苞芹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中药制剂“蒲和饮”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AgilentC18色谱柱 (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 236nm,柱温为30℃.用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对“蒲和饮”的HPLC图 谱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蒲和饮”有效成分连翘苷、咖啡酸和芍药苷分别在0.021~2.12 mg/mL,0.0125~ 0.4012mg/mL,0.053~2.10mg/mL体积质量分数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稳定性、精密性和重复性试验色 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相对标准偏差)都在3%以内,即制剂的稳定性、仪器精密性及方法重复性 良好.在“蒲和饮”的HPLC指纹图谱中,标定出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色谱图确定了3个有效成分色谱峰的归 属,分别为咖啡酸、芍药苷和连翘苷.随机抽取的10批样本的HPLC 图谱与标准对照图谱间的相似度均大于 0.914.结论:建立了中药制剂“蒲和饮”HPLC指纹图谱的考察方法,以及该方法下“蒲和饮”的HPLC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建立金银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批次的金银花样品检测。【方法】色谱条件:YMC-Pack ODS-A C18(1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6%乙酸(0~30 min, 92%~72%)和乙腈(0~30 min, 8%~28%),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0 mL/min;色谱柱温度25℃。方法学考察合格后,检测14批金银花样品,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金银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14批金银花样品的相似度在0.971~1.000之间,共标定出11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的8个,分别为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和木犀草苷。14批金银花共有峰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平均值为96.31%,RSD为0.47%。聚类分析将14批金银花样品分为4个,但主成分分析后缩减为3个,其中主成分1包括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2个未知成...  相似文献   

9.
贵州地道药材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贵州地道药材半夏的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半夏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对11批贵州不同产地的半夏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的11批半夏样品有18个共有峰,共有峰峰面积的RSD在6.84%~38.37%,相对峰面积的RSD在0.02%~38.63%;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从0.196~1.710,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0.02%~1.93%,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建立的贵州地道药材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夏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为贵州地道药材半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一飞  王广基  佟玲  张瀛  朱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8-11559,11561
[目的]建立北柴胡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250 mm×4.6 mm ID,5μm)色谱柱,在柱温25℃、检测波长220 nm、流速为1.0 ml/min的条件下,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对9个不同产地的柴胡样品进行梯度洗脱,分析其指纹图谱。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2004年A版)软件,对9个不同批次的北柴胡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各批北柴胡药材中均有11个特征峰,各峰分离度良好,各批次药材间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0%,药材间相似度均>90%。[结论]该研究采用HPLC法,以柴胡皂苷a为内参比峰,建立了北柴胡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北柴胡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所酿制的干红葡萄酒抗氧化性的差异及其与总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EPR)和福林-肖卡法(Folin-Ciocalteu,简称FC)分别对河北沙城产区5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检测DPPH清除率和总酚含量,筛选适当的EPR试验条件。【结果】干红葡萄酒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在样品稀释200倍、反应时间5 min的条件下,各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赤霞珠葡萄酒为最强72.31%,宝石解百纳72.23%,梅鹿辄68.31%,西拉和增芳德分别为59.03%和56.34%。梅鹿辄、宝石解百纳和赤霞珠葡萄酒的总酚含量,分别为3 044.43、3 026.92和2 886.81 mg•L-1。西拉和增芳德葡萄酒的总酚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2 085.51 mg•L-1和1 647.64 mg•L-1。【结论】电子顺磁共振法可以简便、快速检测干红葡萄酒的抗氧化性,不同单品种干红葡萄酒DPPH清除能力表现明显不同,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y=0.01116x+37.327665,相关系数rGAE/DPPHequiv=0.91753。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类红葡萄酒CIELab参数与花色素苷化合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永胜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0):4271-4277
【目的】分析葡萄酒颜色空间参数与花色素苷化合物的相关性,旨在从颜色角度区分研究不同类型的红葡萄酒。【方法】采集河北沙城和昌黎两个产区12种年份、品种以及陈酿方式有差异的葡萄酒样品,经反相C18柱分馏得到9个馏分,然后低压旋转浓缩至干,用与分馏样品等量的模拟酒溶解。之后,葡萄酒及其分馏物经UV-visible 光谱分析,计算CIELab颜色空间参数。透射光谱相关分析表明,4个馏分与供试葡萄酒颜色相关性显著,然后这4个馏分经HPLC分析鉴定花色素苷化合物。【结果】数据主成分分析表明,年轻红酒和陈年红酒在主成分图中差异明显,年轻红酒围绕花色素苷化合物呈分散分布;年轻红酒颜色的主要贡献者为花色素苷化合物,陈年红酒的颜色与花色素苷化合物几乎没有联系;CIELab参数a*与花色素苷化合物含量正相关,L*和b*与之反相关;4个馏分中花色素苷化合物差异明显。【结论】供试样品分析研究认为,从颜色角度分析花色素苷化合物可以区分不同年份、品种与陈酿方式的红葡萄酒,尤其是区分不同年份的红葡萄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有机溶剂萃取、HPLC定性与定量分析各处理葡萄与葡萄酒中的主要单体酚含量。【结果】在赤霞珠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0种单体酚,包括非类黄酮和类黄酮类,葡萄与葡萄酒中类黄酮类多酚的总含量(409.43~538.63 mg?kg-1和56.16~81.30 mg?L-1)高于非类黄酮(76.91~98.85 mg?kg-1和30.65~41.22 mg?L-1)。在类黄酮中,黄烷醇类儿茶素含量及所占比例最高,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占所测单体酚总含量的74.94%~79.70%和48.60%~50.62%。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生草可提高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含量及其总量,其中高羊茅和白三叶草处理葡萄果实中安息香酸、水杨酸、咖啡酸、儿茶素含量及单体酚总含量与清耕(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高羊茅处理使葡萄酒中没食子酸、咖啡酸、儿茶素等含量显著升高,在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各处理单体酚总含量由高到低均为高羊茅?白三叶草?紫花苜蓿?清耕(对照)。【结论】行间生草可提高葡萄与葡萄酒中多酚化合物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葡萄农药残留及其对葡萄酒酿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烟台地区的3个酿酒葡萄品种为材料,分析葡萄与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比较农药残留对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气相-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和气相-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对样品中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进行检测。【结果】在烟台地区4个地块的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品种中,均存在三唑酮,平均浓度71.09 µg•kg-1;地块1的霞多丽、地块3的赤霞珠中检测出六六六,浓度分别为2.23 µg•kg-1和4.86 µg•kg-1;地块2和地块3的2个葡萄品种中均检测出三氟氯氰菊酯,浓度在2.36-7.51 µg•kg-1,平均浓度为4.28 µg•kg-1。农药百菌清对供试的蛇龙珠葡萄酒发酵过程抑制作用最明显,当浓度高于0.20 g•kg-1时,其酒精发酵后期将出现停滞现象;供试的赤霞珠发酵结束后,葡萄原料中农药残留六六六、三唑酮、百菌清、三氟氯氰菊酯到葡萄酒中的转移率分别为32.14%、0.67%、0、0。【结论】烟台地区酿酒葡萄原料的农药残留较低,均符合中国相关标准要求;农药残留对葡萄酒的发酵过程具有一定影响,并给葡萄酒的感官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从葡萄原料引入的农药残留种类和含量均减少,不同种类农药残留的转移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ABA、GA3和6-BA处理对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欧亚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 L.)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于转色期前7 d分别对果实进行不同质量浓度ABA、GA3和6-BA处理,研究葡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1)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100和200 mg/L ABA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果实总糖、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总酸、单宁和总酚含量,但2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质量浓度GA3处理总体上使葡萄果实中的总糖、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有所提高,总酸、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但不同质量浓度GA3处理对果实总糖和总酸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400 mg/L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单宁和总酚含量。(3)不同质量浓度6-BA处理使赤霞珠果实中的总糖含量略有提高,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400 mg/L 6-BA处理使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总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单宁和总酚含量有所提高。【结论】100和200 mg/L ABA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部分品质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400 mg/L GA3处理对果实着色具有促进作用,而400 mg/L 6-BA对果实着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树龄对成熟赤霞珠果实品质等的影响,为赤霞珠葡萄品质评价和酿造优质葡萄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楼兰酒业果园内5 a、15 a、30 a树龄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果实成熟时的果穗紧密度、果穗质量、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皮颜色、种子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pH值、有机酸、花色苷、多酚、单宁等指标。【结果】 吐鲁番市鄯善县赤霞珠葡萄果穗质量多分布在45.58~69.13 g,果穗质量最大(186.90 g)的是5 a树龄的,最小(22.04 g)的是30 a树龄的;30 a树龄的果穗较为松散,SSC含量较高,有机酸含量偏低,固酸比较高,但不同树龄间果穗的变异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果粒质量主要分布在0.46~1.30 g,果粒质量最大(1.95 g)的30 a树龄的,最小(0.14 g)的是5 a树龄的。树龄对果粒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皮中花色苷、单宁、多酚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5 a树龄赤霞珠葡萄果穗质量最大,果实果皮中单宁、多酚含量都最高,果实品质相对最好,是适合酿造优质葡萄酒的最佳树龄。  相似文献   

18.
架式与新梢留量对赤霞珠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军贤  张振文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8):3784-3790
【目的】研究架式与新梢留量对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影响。【方法】以赤霞珠为试材,采用HPLC分析法,研究不同新梢留量、单篱架与“V”形架栽培条件下所酿干红葡萄酒中单体酚的种类及含量。新梢处理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延长1 m架面留新梢10、13和16个。【结果】(1)单体酚总量随单位新梢留量的降低而增加(119.08—146.40 mg&#8226;L-1),且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V”形架栽培下的葡萄酒单体酚总量(133.47 mg&#8226;L-1)高于单篱架(119.08 mg&#8226;L-1)。(2)各处理条件下葡萄酒中非类黄酮含量(100.13—123.46 mg&#8226;L-1)均高于类黄酮含量(17.08—25.25 mg&#8226;L-1),前者占单体酚总量的81.08%—85.66%,后者占14.34%—18.92%。(3)各处理条件下均可检出待测10种单体酚,类黄酮类物质以儿茶素为主,非类黄酮类物质以没食子酸为主。【结论】降低赤霞珠葡萄单位面积留梢量可提高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含量;“V”形架栽培可提高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对新疆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新疆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影响,为确定酿酒葡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葡萄转色期后、不同采收时段的5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指标和葡萄最佳采收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果实品质:梅鹿辄和赤霞珠果实的纵径、横径以及单果重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总体均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黑比诺、北玫和北红果实的纵径、横径以及单果重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逐渐增大。葡萄果实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都呈逐渐增大趋势。可溶性固形物从高到低为梅鹿辄>北红>北玫>赤霞珠>黑比诺。酿造品质:各品种的pH和酒精度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酿制的酒样中,黑比诺的总糖含量最高为5.48 g/L,赤霞珠的总糖含量最低为3.71 g/L,均符合GB/T15037-2006葡萄酒分类标准。【结论】在新疆焉耆盆地地区梅鹿辄和赤霞珠的最佳采收期在8月25日,黑比诺、北玫和北红的最佳采收期在8月2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