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对柳杉一代种子园的27个无性系种子发芽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该种子园无性系间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总体发芽率水平较低,平均为6.32%;未萌发粒中,涩粒占73%,空粒占23%,涩粒和空粒是导致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林木种子园是重要的林木良种基地,其主要任务是生产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并保证稳产高产。本研究以湖南省会同县第3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中的29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无性系球果纵径、横径、体积、产量及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涩粒率、霉变率、发芽起始时间、发芽持续时间等10个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无性系的结实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0个性状指标在29个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球果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103.53%;种子霉变率(75.40%)次之;再次为种子发芽率(38.21%)。不同无性系间,球果的纵径、横径、体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率与种子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子霉变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球果的产量与球果的纵径、横径、体积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种子的发芽起始时间与发芽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球果、种子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排名前9位的6、27、22、23、28、26、5、14、9号无性系,可为第3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留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广西二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种子的品质特征及遗传变异,筛选优良种质,对种子园28个无性系的球果总重、种子重、出籽率、种子千粒重、优良度、发芽率和发芽势7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个无性系的球果总重、种子重、出籽率、种子千粒重、优良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值分别为1...  相似文献   

4.
黔杉二代种子园良种是杉木25个优良全同胞和10个优良半同胞为入园材料营建的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生产的混系良种。黔杉二代种子园良种的球果多为卵圆形,紧包宽鳞无性系所占比重大;种子检测表明,球果鲜重的出种率在3.0%左右,净度9.5%,发芽率48.5%。建园材料材积增益高,遗传增益21%~82%、平均为39%;子代测定结果表明播种育苗造林后第5年试验林材积增益比1.5代种子园良种提高了16.7%,第7年的材积增益比1.5代种子园良种提高6.6%。  相似文献   

5.
为了重建杉木种子园提供建园双优材料和经营管理好已建成的杉木种子园,本研究以遂昌杉木种子园中亲本无性系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数量遗传学理论,研究播种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性和遗传相关。与此同时,设计了检验空瘪涩粒成因的一小试,对杉木空瘪涩粒成因的"生态假说"进行检验,并采用数量遗传学中的线性模型理论,对空瘪涩粒成因的"生态假说"进行完善。试验结果是:杉木播种品质受强度遗传控制,并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同时播种品质性状间存明显负相关。据此得出结论:选育出播种品质性状优良的品种是可能的,直接降低种子的空瘪涩粒率,就可以间接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小试的分析结果是:空瘪涩粒率是受多因子综合作用和最低因子限制原则,既可从控制遗传的角度,又可从改善环境、利用遗传与环境互作的角度,来提高杉木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白榆种子园种子品质的检验结果表明,种子园种子播种品质显著优良,发芽率高且发芽集中,种粒饱满。通过方差分析,种子园各无性系半同胞自由授粉种子播种品质差异显著。建议以种子的播种品质为依据,再结合育苗试验进一步进行子代测定,选优淘劣,使种子园向改良代和高级种子园过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种实特性,对融水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等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7个无性系球果产量、球果特征以及种子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球果产量(77.74%),其次是果体积(50.31%)、发芽势(40.41%)、单果重(37.54),发芽率(35.80%)、优良度(26.75%)。不同无性系的球果纵径、球果横径、单果重、果体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显著负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呈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初步筛选出8个球果产量和种实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杉木种子园辅助授粉与种子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杉木种子园进行授粉试验,以观测辅助授粉对杉木种子播种品质的影响。据1992年试验结果表明,辅助授粉有效地增加种子千粒重,提高健全籽率和降低空籽率,对涩粒的影响较小;无性系间授粉效果有差异,早花型无性系授粉效果最好,晚花型无性系次之;同一植株雌球花不同时间授粉差异显著,两次授粉效果优于一次授粉;不同配方辅助授粉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选择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无性系种子园8个优良无性系球果样本按大、中、小分为3个等次,进行出种情况及种子部分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青海云杉球果平均单果出种量为0.878g,平均出种率为3.37%;种子平均千粒质量为7.254 1g。平均发芽率为89.75%,平均发芽势为68.2%;球果单果出种量、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指标均与球果大小有关,随大、中、小规格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一、种子园的概念及类型(一)种子园的概念。种子园是用优树、优良无性系的枝条或用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生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种子的场所。其目的在于改良种子的遗传品质,确保种子的稳产高产。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其遗传增益大于母树林或一般的种子生产基地。我国福建杉木初级种子园生产的种子,经子代测定,材积增益平均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红心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广西重要的特色杉木种质资源,从挂果量、球果大小、苞鳞生长形态、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宽比和单果鲜重等方面,对广西融水县红心杉专营种子园中的39个无性系的结实特性及球果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心杉挂果量具有明显的大小年现象。苞鳞松张、苞鳞紧包和苞鳞反翘3种形态在不同无性系中分布均匀,同一无性系的球果苞鳞形态较稳定,多数无性系球果类型为中果苞鳞紧包型。母树树体大小与苞鳞生长形态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高大母树和矮小母树球果主要呈苞鳞紧包和反翘,中等母树球果主要呈苞鳞松张和紧包。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宽比和单果鲜重在不同无性系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sy73和sy90球果体积较大,sy75和sy92球果体积较小,两者形状接近圆形,多数无性系球果体积中等呈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12.
沙床容器育苗是目前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育苗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轻基质水分、电导率和温度等方面比较沙床和托盘育苗2种方式之间的差异,探讨沙床在杉木容器育苗中的水分、电导率和温度平衡能力。结果表明:晴天和阴天时,轻基质水分含量呈递减趋势,沙床中轻基质杯水分含量降低幅度极显著低于托盘;雨天时,托盘中轻基质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沙床,沙床有利于排出轻基质杯中多余水分。沙床对轻基质杯中的养分具有一定的保持作用,可减缓轻基质杯中的养分流失速率,这种保持作用在距离施肥稍长一段时间表现尤为明显。轻基质杯中温度比空气温度低1~2℃,3种天气情况下,沙床中轻基质杯中的温度均高于托盘,沙床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育苗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从生长量、生物量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1年生杉木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31.38 cm、4.51 mm,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25.69 cm、3.34 mm)。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杉木苗的根冠比分别为0.24、0.16;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分别为84.3、68.8条。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以及根冠比显著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说明沙床较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更利于保持苗木水分的平衡。采用沙床培育的苗木出圃率为88.75%,显著高于托盘培育的苗木出圃率。  相似文献   

14.
福建第3代杉木种子园子代在广西造林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第3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林在广西前3年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以探究福建种源在广西造林初期的适应性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子代林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及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年生子代林在广西整体表现为林分胸径与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对照。3年生子代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3.57 m、4.46 cm和0.004 m^3,分别高于对照5.04%、11.66%和26.89%。子代林在广西生长表现良好,生长优势明显,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的造林效果较好,可为广西进一步开展杉木育种研究和良种基地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优质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弄清八角林下肿节风药材种植基地环境及原生药材的质量状况,参照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对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鸿鸪分场肿节风种植基地的土壤、灌溉水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肿节风种植基地的土壤质量指标达到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水质量达到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基地空气质量符合免检要求,基地原生药材检测指标符合WM/T 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要求。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良好,符合GAP相关要求,适合作为肿节风药材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合理施肥方法,以江南油杉播种苗木为材料进行试验,分析了15种不同施肥方法对江南油杉苗木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处理15(50%沼液)以外,其他14种施肥处理的江南油杉苗高、地径、地下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地上干重、总生物量、根颈粗、小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清水)(P<0.05),而对江南油杉苗期最大根长增长不显著。15种施肥处理对江南油杉地上部分的增长量的促进效果明显大于地下部分的增长量。15种施肥处理中以处理4(0.5%复合肥+0.1%尿素)对江南油杉半年苗苗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效果最好,分别为22.750cm、3.095mm、2.341g,分别是CK的340%、242%和618%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15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木材的干燥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干燥基准,本研究利用百度试验法对15年生巨尾桉木材进行干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干燥速度为4级,较慢;截面变形程度较严重,为4级;初期开裂也较严重,为4级;扭曲等级为2级,内裂最为严重,达到5级。针对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得出15年生巨尾桉木材干燥初期温度为38℃,干湿球温度差2~3℃,末期温度为65℃,拟定25~30 mm厚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在实际的窑干生产中,只需对拟定的干燥基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便可以得到适合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本研究可为巨尾桉木材的实木加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酸雨处理对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苗木的影响,分别设置不同pH值的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酸雨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苗木生长指标,采用苗木质量指数评价刨花润楠苗木质量。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酸雨处理对刨花润楠幼苗株高及地径的生长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对生物量积累没有明显的影响,改变了根系形态,使根系变得更短更粗。苗木质量指数(Q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QI排列顺序为硝酸型2.5>硫酸型4.0>对照>硫酸型2.5>混合型4.0>硝酸型5.6>硫酸型5.6>硝酸型4.0>混合型2.5>混合型5.6。  相似文献   

19.
八个杉木地理种源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八个杉木不同地理种源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其中广西融水杉木的核型公式为2n=22=22m(2SATs),其他种源第7对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核型公式为2n=22=20m(2SATs)+2sm。核型类型为1B,第4对染色体短臂上有一对随体。融水杉木少数分裂相发现有一条B染色体,在研究中发现,同源染色体两成员长度差异对数多(核型杂合程度高)的种源,均系属于优良种源。而差异对数少的种源为一般种源(会同杉木除外),核型杂合程度的高低。可作为判定种源优劣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