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6月中旬开始,在江西地区及周边地区不断发生猪病疫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50%~80%,给发生该疫情的猪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多数专业人员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一般为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猪流感、伪狂犬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本刊得到相关信息后,立即联系养猪业内的相关人士,就此病的情况作了采访,现报道如下。由于本病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农业部及各科研机构对此病的调查、研究尚在进行中,因此大家的观点仅为养猪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诊山东省利津县某猪场发生的疫情是否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所致,试验利用BHK-21传代细胞对疑似猪伪狂犬病死亡猪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PCR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动物试验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接种病料后48小时BHK-21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PRV荧光抗体阳性、PCR扩增片段大小为220 bp,测序结果与NCBI中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同源性为96%~98%,接种家兔后表现出明显的伪狂犬病症状,病毒毒价达到1×107.25TCID50/0.1 m L。说明该猪场的疫情由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是在猪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2014年12月,某猪场出现猪呼吸道疾病呼吸综合征疫情,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此次猪群发病主要集中在断奶仔猪,发病率在50%以上,病猪死亡率达30%,发病4d后即开始出现死亡现象。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猪场及周边曾出现过类似病情。  相似文献   

4.
2016年3月,贵州省瓮安县建中镇某养猪场发生了一起生猪急性发病,急性死亡.通过对该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和猪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发生猪高热病应如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雄 《养猪》2006,(6):25-26
2006年5月份至今,我国华东、中南、华北等地区部分猪场的猪群发生了以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后期下痢,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猪高热综合征),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50%,甚至9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猪界谈“热”色变,许多地区的猪场业主和技术人员处于极度恐慌状态。由于大部分猪场的病猪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防治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当猪场发生猪高热病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消毒猪高热病主要由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三峡库区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原的感染及流行规律,本试验于2013-2015年从三峡库区的18个规模化猪场采集了180份发生腹泻的病料进行猪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猪流行性腹泻病病毒(F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病毒(RDV)4种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6个地区4种仔猪腹泻传染性病原检出率由高至低顺序为PEDV、RDV、TGEV和EPEC,依次为22%、12.7%.5.5%和3.8%,表明三峡库区规模化猪场PEDV和RDV感染广泛,且三峡库区规模化猪场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某猪场发生疫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最后确诊为仔猪圆环病毒病、中猪非典型猪瘟,同时继发细菌感染.通过对发病猪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猪的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主要的病毒性繁殖障碍病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疫病有单一感染某种病毒致病,也有混合感染多种病毒致病.但这些疫病一旦在规模化猪场暴发,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综述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以期为规模化猪场预防和控制该类疫病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猪博卡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博卡病毒(PBoV)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可以导致仔猪急性腹泻。为建立该病毒的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PBoV的NS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建立了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PBoV阳性样品中特异性的扩增出482 bp的片段,而对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的核酸样品均无非特异性扩增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该PCR方法对PBoV的最低检测量为213.6拷贝。此外,应用该方法对湖北、湖南、河南省的各大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248份病料样品中有172份样品为PBoV阳性。其中,对4个发生腹泻疫情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分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PBoV在腹泻猪群中的阳性率达到73.95%,并显著高于非腹泻猪群(47.83%)。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PBoV在国内猪群中流行广泛而且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找到剑河县某3个猪场剑白香猪发生流产、死胎的原因,掌握感染情况,试验从发病的3个猪场采集6头流产胎儿和猪血清1 611份,用猪细小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病毒核酸,用猪细小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自然感染抗体。结果表明:6头流产胎儿均为猪细小病毒核酸阳性,3个猪场的猪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是35. 09%、42. 06%、46. 18%,0~30日龄仔猪、商品猪、后备猪、能繁母猪、种公猪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是45. 33%、33. 61%、36. 96%、51. 27%、45. 83%。说明3个猪场猪细小病毒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在3个猪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PRDC(呼吸道病综合征)它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子及多种因素导致机体免疫低下,呼吸系统衰竭的复杂综合性疾病.2002~2004年在很多规模化猪场都有发生,主要以保育仔猪以及8~10周龄猪只多发,表现咳嗽、呼吸困难、死亡率增加等,其他阶段的猪也有发生.中大猪死亡少,但是生长速度缓慢,咳嗽,料肉比增加,僵猪增多;本病的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0%,一些严重的猪场可高达50%~60%,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过本病的猪场要想清除病原相当困难,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目前对这种病有了一定防治措施.秋冬季来临,随着规模化猪场猪只周转快,密度高等因素增多,生产程序稍有松动就会引发本病的死灰复燃.再加上近期高热病的发生流行,部分猪场猪群处于免疫低下时期,对本病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南充市某猪场的一起疫情进行确诊,采集病死仔猪的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PCR结果显示猪瘟病毒、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均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猪场疫情是由CSFV、PRRSV和PRV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3.
应用ELISA方法对采自41个猪场的病猪及健康猪血清245份进行PRRSV、PCV2、PRV(gpI)、SIV、CSFV抗体检测;采用PCR或RT—PCR方法对31个猪场的79份病料进行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3种病毒检测。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后发病猪群的PRRS抗体变化最显著,从18.35%上升到65.87%,PCV-2抗体从16.5%上升到33.3%,而SIV、PRV(gpI)基本保持不变,CSF抗体合格率反而下低了28.35%。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前后均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病毒,但是疫情发生后病猪PRRS病毒检出率最高,由28.26%上升到69.7%,PCV-2检出率则上升16%,CSFV检出率则基本持平。提示此次疫病是以PRRS和PCV2为主要病原或诱因所致的多病原综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情况,对全省877个规模猪场进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174份病料样品,用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腹泻病场发病率分别为27.81%、55.42%和65.23%,哺乳仔猪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16.29%和84.46%,疫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疫情逐年加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病原学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6.21%、8.62%、15.52%、20.69%和5.17%。腹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应激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说明河北省猪群腹泻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猪高热病还会持续多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入夏以来,南方诸省生猪相继暴发了一种以发热、体表皮肤发红、流鼻涕、不食、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的疫病,流行区域内生猪发病率为60%~80%,严重的达到100%,发病猪死亡率在20%以上,有的高达50%~90%,个别猪场甚至因此全群覆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也没有人被感染的报道。但迄今为止,对南方的这次疫情还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机构予以定论,有说是一种新的病毒引起,有说是多病毒、多细菌混合感染,有说是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也有说是猪流感病毒的变异,还有说是“3P综合征”(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巴氏杆菌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从2006的6月底开始,我市的许多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猪无名高热病病原及防治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5月底开始至今,江西周边地区的许多猪场暴发了伴随高热症状的传染性猪病,并由湖南发展到湖北的部分市、县,及向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东北等地蔓延,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高达50%~90%,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多方检测结果显示,该病病原似乎由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或继发感染所致,但原发性病原仍不十分清楚. 笔者通过市场多点调研,认为此次猪无名高热病系流感新病毒在蓝耳病或伪狂犬病病毒的协同下致猪抵抗力降低而继发多种细菌或寄生虫病所造成.现将该病的特点特征、临床上控制方案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贵州省瓮安县平定营镇平定营村某养猪场发生疫情,生猪急性发病,急性死亡。通过对该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铜仁地区猪乙型脑炎的发病情况,采用动物疫病检测ELISA试剂盒对铜仁地区某大型规模化猪场的相关血样进行了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猪场种母猪猪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81.82%,处于稳定状态;而断奶仔猪猪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0.77%,处于易感状态或已发病,该结果可为铜仁地区猪乙型脑炎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5,(6)
2015年2—6月山西省5个规模化猪场3~10日龄哺乳仔猪发生严重腹泻,对采集52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结果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75%,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61.54%,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为9.62%,表明这5个猪场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