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Waterston)是柑橘木虱的优势寄生蜂,在防治柑橘木虱上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研究了年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Nianju为载体的亮腹釉小蜂生产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年橘-柑橘木虱-寄生蜂的生产体系,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明确了年橘新芽繁育的标准化修剪方法,以整体修剪法为最佳,产芽时间为12.6 d,产芽数量为39.6个/株;明确了柑橘木虱若虫繁育中柑橘木虱成虫接种数量,以柑橘木虱:新芽为2:1为最佳;明确了亮腹釉小蜂生产中亮腹釉小蜂接种数量,以亮腹釉小蜂:柑橘木虱为1:10为最佳。按本文生产方法,每笼(5株年橘)可收获亮腹釉小蜂646.67头。  相似文献   

2.
黄龙病媒介昆虫柑橘木虱生物防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对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潜在着巨大的威胁。本文在综合国内柑橘木虱防控技术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柑橘木虱生物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其生物防治的发展前景给予了展望。目前应用于柑橘木虱生物防治的天敌资源主要是天敌昆虫及昆虫病原真菌,其中捕食性天敌主要包括瓢虫、食蚜蝇、草蛉和蜘蛛,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包括啮小蜂和跳小峰;昆虫病原真菌主要包括蜡蚧轮枝菌、拟青霉、白僵菌、桔形被毛孢等。期望通过对柑橘木虱生物防治工作的综述,为我国今后柑橘木虱的科学、高效防控及其可持续治理提供参考,不断推动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两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两种,分别为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横柄金色潜蝇姬小蜂Chrysocharis crassiscapus(Thomson),前者为当地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1984年9月至10月在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调查中共发现了4种廿八星瓢虫的寄生性天敌,其中包括瓢虫姬小蜂,啮小蜂、金小蜂和一种尚未定名的寄生蜂。以瓢虫姬小蜂分布广泛,被寄生后的瓢虫形成蛹干尸。经室内饲养证明啮小蜂为瓢虫姬小蜂的寄生蜂。金小蜂仅只采集到一头标本,它的寄生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瓢虫姬小蜂已引种到美国农业部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5.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补充糖分等营养可以延长丽蚜小蜂寿命及增加其产卵量,但对其糖转运相关蛋白基因及其糖诱导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克隆获得丽蚜小蜂的糖转运蛋白EfST1基因,与其他寄生蜂的糖转运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达65%以上;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检测发现,饲喂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可显著提高EfST1基因的表达量,且饲喂不同时间段(2~48 h)后,丽蚜小蜂EfS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 h和48 h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EfST1基因可能与糖分补充及其转运密切相关,该基因诱导表达受糖分浓度影响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寄生蜂生物防治过程中补充营养及其转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广东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曾玲  吴佳教 《昆虫天敌》1999,21(3):113-116
本文对广东菜区美洲斑潜蝇Lirionyza sativae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及寄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常见的美洲斑潜蝇寄生蜂有5种,其中以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rentheus和冈崎釉姬小蜂Chrysonotomyia okagakii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堆蜡粉蚧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ell)[=Nipaecoccus viridis (Newstead)]是柑橘等果树和园林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本文调查了福建省堆蜡粉蚧的寄生蜂资源;整理了世界上寄生堆蜡粉蚧的寄生蜂种类,包括初寄生蜂的跳小蜂科Encyrtidae 8属25种,一次重寄生蜂的跳小蜂科4属13种和蚜小蜂科Aphelinidae 1属1种,二次重寄生蜂的姬小蜂科Eulophidae 1属1种和棒小蜂科Signiphoridae 1属1种。分析了寄生蜂的种群及其与蚧寄主的食物链关系,首次明确堆蜡粉蚧的一次和二次重寄生蜂。同时,厘清了我国已知分布的堆蜡粉蚧寄生蜂8种,提出分种检索表,记述了主要寄生蜂种类的形态特征,并附形态特征照片,其中含1中国新记录种,麦长索跳小蜂Anagyrus mirzai Agarwal et Alam。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我国桉树上发生了一种严重的外来入侵害虫——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Ophelimus maskelli (Ashmead)(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idae),其在桉树叶片上形成密密麻麻的小疱状虫瘿,造成桉树叶片大量脱落。为了利用天敌对该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我们开展了该害虫的天敌调查。通过采集受害桉树叶片进行饲养,获得了一种寄生该害虫的寄生蜂——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Closterocerus chamaeleon(Girault)(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idae)。该寄生蜂为我国新纪录种,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成虫鉴别特征的彩色照片。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原产地是澳大利亚,现在已被引进到世界上许多桉树栽培的国家和地区防治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防效十分显著。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是自然控制该害虫的优势天敌,我国现在发现了这种天敌,将在我国生物防治这种桉树外来入侵害虫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天敌种类,探究美国白蛾天敌复合体的组成以及天敌复合体中不同种群间的互作关系,为开展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自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对中国沈阳地区的美国白蛾天敌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地区有33种美国白蛾天敌,其中,寄生性天敌14种,捕食性天敌19种。在国内首次发现锦州细颚姬蜂Enicospilus kigasirae(Uchida)、黄须盆地寄蝇Bessa remota(Aldrich)和黑须菲寄蝇Phebellia nigripalpis(Robineau-Desuoidy)3种天敌可以寄生美国白蛾幼虫。通过对美国白蛾各世代和虫态的天敌多样性等指标分析发现,沈阳地区美国白蛾天敌复合体优势种群由高到低为白蛾聚集盘绒茧蜂Cotesia gregalis Yang et You,康刺腹寄蝇Compsilura concinnata(Meigen),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白蛾天敌复合体各世代与虫期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天敌复合体在幼虫期复合程度较高,并且在第2代幼虫期复合程度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对玉米等禾本科植物造成危害。调查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性天敌资源,明确其种类和鉴别特征,对筛选优势天敌种类和开展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福建省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有两种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分别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本文记述了这两种卵寄生蜂的主要形态特征,并观察了其寄生行为。  相似文献   

11.
油茶炭疽病是我国油茶重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从我国油茶主产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炭疽病病叶分离病原菌,结合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敏感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出的17株油茶炭疽病菌均属于刺盘孢属胶孢复合群(Gloeosporioides complex)真菌,包括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lae、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卡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kahawae、哈锐刺盘孢Colletotrichum horri等。测试的13种杀菌剂中,油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药剂最敏感,平均EC50值为0.035 μg/mL;其次为氟啶胺、多菌灵、咯菌腈、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氟环唑、苯并烯氟菌唑和戊唑醇,平均EC50依次为0.076、0.169、0.202、0.243、0.342、0.490、0.534和1.401 μg/mL;此外,测试的油茶炭疽病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氟醚菌酰胺和氟吡菌酰胺四种药剂均不敏感,平均EC50值大于100 μg/mL。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 grisescens Warren是我国茶树上最为重要的两种食叶性害虫,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是茶尺蠖Ectropis spp.幼虫期最重要的两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这两种绒茧蜂的物种名称及形态差别,同时探明这两种绒茧蜂是否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本研究采集了我国8省22个地方的茶尺蠖或灰茶尺蠖幼虫,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两种绒茧蜂的标本,对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将两种绒茧蜂的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已知物种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野生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中均饲养出之前报道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两种寄生蜂;形态鉴定和分子比对结果表明,这两种广义绒茧蜂Apantelesspp.实为尺蠖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immunis(Haliday,1834)和单白绵副绒茧蜂Parapanteles hyposidrae (Wilkinson, 1928)。本研究明确了40多年前国内报道...  相似文献   

13.
首次系统地调查了浙江省杨梅主要产区果蝇及其寄生性天敌种群资源,明确了为害杨梅的果蝇主要类群及其寄生性天敌优势种类。采用形态学鉴定与COI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分析发现我省杨梅果蝇种类主要有6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斑翅果蝇D.suzukii、拟果蝇D.simulans、高桥氏果蝇D.takahashii、伊米果蝇D.immigrans和黑果蝇D.virile;浙江省杨梅果蝇寄生蜂有9种,分属于4个科,它们分别是茧蜂科Braconidae的开臂反颚茧蜂属Asobara、环腹瘿蜂科Figitidae的丽匙胸瘿蜂属Ganaspis和小环腹瘿蜂属Leptopilina、锤角细蜂科Diapriidae的毛锤角细蜂属Trichopria和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的蝇蛹金小蜂属Pachycrepoideus。同时,不同年份杨梅果园果蝇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其中2018年各地区斑翅果蝇比例明显高于2019年。大部分地区(杭州除外)开臂反颚茧蜂属Asobara寄生蜂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寄生蜂,为浙江省果蝇优势寄生蜂。本文最后就各类寄生蜂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防潜力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杨梅果园及其他果园果蝇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原产于美洲,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迅速向北蔓延,对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寄生蜂作为重要的天敌资源之一,在害虫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已鉴定到的9个科170种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天敌等进行了分类总结,而后讨论了其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围绕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寄生因子调控寄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展开详细论述。该研究旨在丰富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资源素材,并为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代数烟蚜茧蜂的寄生效应,在室内续代饲养8代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密度及不同代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和羽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烟蚜密度为50头/株、25头/株时,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9.33%、14.67%。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与雌蜂密度呈正相关,且雌蜂密度为3头/株时对烟蚜的寄生率最高,为28.67%,而其羽化率不受雌蜂密度变化的影响。从F1代到F8代,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逐渐下降。其中,F1代的寄生率高达64.00%,F8代的寄生率为46.40%。前7个世代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均在87.50%以上,但F7与F8之间的羽化率差异显著,其羽化率分别为87.50%、69.64%。所以,室内续代饲养的烟蚜茧蜂,其各项能力均会显著下降,7代后更为明显。因此,在室内续代饲养7代后要及时复壮,以保持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正常寄生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录了迄今已知的苹果蠹蛾幼虫和蛹寄生蜂43种及其分布,其中包括在中国新疆新发现的5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3种种衣剂对鲜食玉米主要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种衣剂。试验以京科甜183和京科糯2010为试验品种,比较了3.5%满适金+30%锐胜、福亮(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3种种衣剂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鲜食玉米均不产生药害,出苗安全,没有发现药害植株。种子包衣可提高种子活力和出苗率,其中在3.5%满适金+30%锐胜处理下,京科甜183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91.5%和92.75%;京科糯2010在50亿/g球孢白僵菌的处理下发芽率达到最高,为93.00%,发芽势在3.5%满适金+30%锐胜处理下达到最高,为91.50%。3种种衣剂都能促进幼苗的株高和干物质的积累。对于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其中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对京科甜183和京科糯2010的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79.67%和88.67%。为了既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又能很好的防治地下害虫,生产中推荐球孢白僵菌与低毒种衣剂菌药混用。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地贪夜蛾优势卵寄生蜂夜蛾黑卵蜂为研究对象,通过管测药膜法测定了农业农村部推荐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用药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四氯虫酰胺、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8种杀虫剂对夜蛾黑卵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价了其安全性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和虫螨腈对夜蛾黑卵蜂的毒力最大,LR50分别为4.39×10-4 mg a.i./cm2(4.00×10-4~4.77×10-4)、4.96×10-4 mg a.i./cm2(4.48×10-4~5.47×10-4)和9.81×10-4 mg a.i./cm2(9.06×10-4~1.07×10-3),对夜蛾黑卵蜂的安全性风险等级均为中等风险性。其余五种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虱螨脲、茚虫威对夜蛾黑卵蜂的安全性等级均为低风险性,可作为夜蛾黑卵蜂成虫自然种群高峰期和人工释放区的首选杀虫剂。  相似文献   

19.
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及其时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包括初寄生蜂和重寄生蜂两个亚群落,共22种,隶属4总科,7科13属。其中初寄生蜂12种,重寄生蜂10种。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为优势种。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均匀度(E)及优势度(C)等指标对麦蚜寄生蜂的群落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前初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重寄生蜂的多样性则在5月中旬开始上升,总群落在6月上旬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