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大麦闽麦 0 6选育的效果和育种技术。指出育成的闽麦 0 6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病害轻 ,是我省育成大麦品种中增产效果最显著、丰产稳定性最好的品种 ,也是近期我省大麦区试中唯一两年均名列第一的品种。认为育种目标明确 ,技术路线正确 ,采用精选亲本、科学优化配组 ,后代选择中突出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性 ,主攻大穗多粒和重粒式多穗重粒 ,加大选择压力 ,优中选优的技术 ,并做好品种鉴定、试种示范是闽麦 0 6选育成功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祖荣 《大麦科学》2000,(4):13-15,40
报道了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两年区试中多数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闽麦02和莆大麦7号已参试两年,表现丰产、抗白粉病,产量构成因素也较好,可在适宜地区试种。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近期福建大麦育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尤其是抗白粉病)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多数育成品种表现分蘖较强、穗较多、粒大、抗白粉病、产量高,但品种稳产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认为福建今后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中熟、中秆、抗逆力强、质优、丰产、稳产。育种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是走多穗大粒型或大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两年区试中多数品种表现较好 ,其中闽麦 0 2和莆大麦 7号已参试两年 ,表现丰产、抗白粉病 ,产量构成因素也较好 ,可在适宜地区试种。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近期福建大麦育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 (尤其是抗白粉病 )等方面有较大进展 ,多数育成品种表现分蘖力较强、穗较多、粒大、抗白粉病、产量高 ,但品种稳产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认为福建今后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抗逆力强、质优、丰产、稳产。育种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是走多穗大粒型或大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莆大麦5号、闽麦02、莆大麦7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产量进展显著,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生育期适宜,穗粒结构较协调,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尤其粒重,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包括粒用,牧草用,牧草兼粒用),育种目标是:高产,稳产,抗逆力较强,广适应,质优。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自1985年开展大麦育种以来,育成了一批闽系大麦,其中闽诱3号、闽麦06和闽麦02已通过审定并推广应用。十多年来,闽系大麦在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主要农艺性状上得到明显的改良。本文阐述了闽系大麦选育成功的几点启示和今后育种思路。指出今后闽系大麦应以优育饲料大麦为主,育种目标: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质优。选育时应走多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质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所陆续育成了闽诱3号、闽麦06和闽表02等大麦新品种,其中闽诱3号和闽麦06已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这几年我们对这几个品种在闽东南大麦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的试种示范,并摸索丰产栽培技术,从示范结果看,这几个品种均表现良好,深受群众欢迎。现把示范结果及摸索出的丰产栽培技术整理报告如下。三品种来没闽麦06系我所于1985年用加拿大11作母本,浙皮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闽麦02系我所于1987年用浙皮1号作母本,S()9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闽诱3号系我所于19…  相似文献   

8.
1闽麦06选育经过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于1985年春用加拿大11作母本,浙皮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子35粒;当年冬种,将收获的种子单粒播种,翌年春成熟时,去伪去劣后进行收获混合脱粒。1986年冬在本所试验场种植FZ群体25行,1987年春成熟时表现丰产性好、转色好,从分离材料中选择优良单株;当年冬种按株系粒播,其中编号3244的株系表现中杆、穗大、粒大、丰产性好、白粉病较轻、较整齐、从中选择优良单株,1988年冬种植F4株系,其中4121株系表现在生育基本稳定,较整齐、穆大、粒大、白粉病较轻,从中选择整齐一致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9.
闽麦06是稻麦所新台成的丰产、稳产大麦新品种,于1995年通过带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福建省闽东南大麦主)“区示范推广,表现良好,为了解不间播种量对闽麦0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于1994~1996两个年度在莆田埭里进计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计1994~1995年皮在山摇麦种6.5kg、8.5kg、10.5kg和12.5kg4个处理。1995~1996年度设亩描麦种5kg、7.5kg、10kg和15kg4个处理,(实际出苗情况见表1表2)。小区面积0.02亩,二次重复,随机排列。2.供试品种大麦新品种阅麦063.试验点设在莆田涵江区培里村前作为水稻…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20,(1):98-99
32两优706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的弱感光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型优良、耐肥抗倒、杂种优势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18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桂南稻作区和桂中稻作区南部适宜种植感光型品种的地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豫麦54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全面解豫麦54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1995-1998年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麦54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5916),穗粒数次之(0.3606),千粒重最小(0.2634),增加穗数、提高穗粒数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接近于1,在6 000-7 500 kg/hm2肥力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近年来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进行超级稻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航1号、航2号恢复系和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等航天超级稻。其中Ⅱ优航2号穗大粒多,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6年通过福建省和安徽省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为促进南平市延平区超级杂交稻的推广应用,延平区土肥站于2007年引进该组合进行中稻大面积示范试种,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明糯优8301是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州市亚丰水稻育种研究中心用糯稻不育系明糯A与糯稻恢复系亚恢糯830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熟期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糯性较好,耐热性较强。介绍了明糯优83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泗棉系列棉花高产品种的育成,显示了以塑造良好株型为手段,以综合丰产性为重点,以提高结铃性为突破口,综合生态率型选择,增强品种适应性、抗逆性的育种策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甜研七号系采用选择育种法育成的标准偏高糖型多粒二倍体新品种。1991~1994年经黑龙江省第丸届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鉴定,表现抗褐斑病、耐根腐病、根产量稳定,含糖率和产糖士两个目标性状同时接近成达到高糖型和丰产型甜菜新品种标准,明显优于统一对照(甜研301)品种和当地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从国内外甜菜品种的表现谈我国甜菜育种目标的调整马亚杯(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以“丰产、高糖、抗病”为目标的我国甜菜育种工作已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育成品种100多个,但这些品种绝大多数属“标准、偏高糖型”多芽种,丰产性仅达外国单芽种的70%~80%...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沧麦14’以综抗丰产节水为选育目的,以‘沧2004-93’为母本,‘衡7229’为父本有性杂交,经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抗逆育种技术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抗寒、抗旱、抗倒、丰产稳产的突出特点,适宜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86.5 kg/hm2,穗数591万/hm2,穗粒数34.8粒,千粒重45.0 g。介绍了‘沧麦14’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西藏近缘野生大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近缘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目录》中的2441份西藏材料进行分析,认为西藏近缘野生大麦资源以春性为主,占总数的99.84%。具有幼苗直立、早熟、植株偏高、多粒性、千粒重略低于栽培大麦品种、穗和籽粒的深色型比率大等显著特点,是适应性育种、抗逆性育种和丰产性育种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剖析了几个温麦系列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抗赤性和丰产性,阐述了抗赤霉病特性和丰产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采用以复交为主的多亲本杂交方式,通过阶梯育种的方法,在常发病区连续选择,有可能选育成抗赤又丰产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特优884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明恢884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穗大粒多,中抗稻瘿蚊等特点,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区域性(三明)审定.介绍了特优884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