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是由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蚕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该病的发生,而且分布范围广,全国各柞蚕产区都有发生,是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给柞蚕繁种带来很大麻烦和造成巨大损失。近年,随着气候变暖和蚕期降雨过多,柞蚕场柞蚕微粒子病源污染严重,加上防病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柞蚕杂交种“丰杂3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景泉  梁红 《现代种业》2006,(4):54-54,61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二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3.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蚕场的定义是:在柞蚕场中,生物群落的发展达到与环境充分协调,即环境的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顶级群落即是达到生态平衡的植被类型。柞蚕场的顶级群落是密闭型植被;柞树密度较大,每亩有柞树150墩(株)以上,养成中刈树型,并且柞树长势旺盛,轮伐前树冠郁闭度达0.7以上;树下草和灌木植物茂盛,覆盖率在80%以上,地表有2-3cm枯枝落叶层,轮伐周期为4—5年。每亩柞蚕场年产茧量7.5kg以上。  相似文献   

5.
蚕场的柞树一般生长到5~6年生时需要进行轮伐更新,以满足柞蚕不同龄期对柞叶成分的生理要求,也为养蚕操作提供了方便。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蚕场柞树轮伐或砍伐方法不当、养蚕用叶过重、蚕场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树势衰退、产叶量低、担蚕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柞蚕的正常生产。对此,怎样轮伐更新才能更有利于柞树的生长、促进柞蚕业生产和保持生态平衡呢?笔者根据实践和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6.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辽宁农业科学》2013,(6):F0003-F0003
成果名称:柞蚕绒茧蜂病控制技术研究 成果概述:柞蚕绒茧蜂病是柞蚕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全国主要柞蚕区均有发生与危害,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其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解决该病日趋严重的危害,在国家商务部茧丝绸发展基金的支持下,从维护蚕场生态平衡及确保柞蚕生命安全与人食用安全的实际出发,首次系统的研制出专用防治药物“茧蜂克星”,彻底控制了该病对柞蚕生产日趋严重的危害,填补了柞蚕绒茧蜂病理论研究的多项空白,被专家评价为具有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论点片质量与柞蚕种蛾微粒子病检出效果的关系1)李喜升2)刘玉君1)王广运(1)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凤城118101;2)西丰县安家沟柞蚕种场)最近几年,微粒子病的蔓延和危害已经成为辽宁乃至全国柞蚕生产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在中国柞蚕主产区的丹东市,近1...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20,(10)
正柞蚕场是柞蚕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建设、使用和管理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柞蚕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山区的生态平衡。1推进生态型柞蚕场建设1.1柞树补植加密一是柞树补植。柞树是柞蚕场主体,在沙化蚕场里,柞树缺株少墩现象都比较严重,有的缺株率达50%~60%。因此柞树补植既能增加柞蚕场单位面积的柞树株数,提高产叶量和产茧量,又能增加柞蚕场郁闭度,促进植被恢复,达到治理沙化、保持水土的目  相似文献   

10.
柞蚕场持续利用基本规律及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柞蚕场是柞林经人工砍伐修剪,养成具有特定树型用于放养柞蚕的场地,也是山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柞蚕场质量明显下降,植被退化,有些地方出现砂化现象〔1,2〕,并有蔓延的趋势,这不仅影响着柞蚕生产的持续发展,而且还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蚕业的进步,为了保证柞蚕场永续利用、蚕业生产稳步发展,蚕场生态建设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蚕业生产部门重视。现就生态蚕场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柞蚕场生态系统是由柞树、草灌植物、柞蚕等生物和外围环境构成的。柞树是柞蚕的食料,是生态蚕场建  相似文献   

12.
蚕场是柞蚕的饲料来源及生产基地,养蚕业又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特产之一。凤城市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5%左右,是农业生产的两大王牌(种植业和蚕业)之一。柞蚕生产在辽宁省占1/7,在丹东地区占1/2左右。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例大的原因是凤城市有得天独厚的柞树资源,  相似文献   

13.
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同河南省大多数蚕种厂一样,曾经因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跌入停产半停产状态.但从2014年起,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在柞蚕业大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异军突起,变得生机勃勃,一下成长为河南省最具活力的国营柞蚕原种场.为此,笔者对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进行了认真调研,客观分析了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重...  相似文献   

14.
宽甸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柞蚕茧生产基地县,放养柞蚕已经成为重点蚕区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存在的产权不明晰,重养蚕、轻建设、掠夺式经营等突出问题,导致柞蚕场生态质量逐渐下降。为了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柞蚕场资源,结合柞蚕场经营管理实际,对完善柞蚕场承包经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爱华  吴文勃 《新农业》2013,(23):56-57
凤城市是全国闻名的柞蚕茧主产区,柞蚕放养规模与柞蚕茧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凤城市具有发展柞蚕生产的诸多有利因素,也有延长柞蚕产业链条的基础;只有挖掘柞蚕生产潜力,广延柞蚕茧深加工链条,柞蚕产业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人工种植柞树建柞蚕春蚕保苗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1 场地选择 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丹东地区柞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基地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情况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柞蚕生产是丹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市3县(市)、3区中有47个乡镇、297个行政村、3476个村民组放养柞蚕,分别占乡镇、村、组总数的60%、45%和51%。全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18%,是东部山区的重要绿色屏障。全市有3万农户从事柞蚕生产,年产柞蚕茧1.8万吨,年养蚕收入2亿元左右,养蚕户平均收入约6000元。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6,(11)
正近几年,由于大茧价格比较理想,放养柞蚕已成为我市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该领域仍面临一些新问题,影响了柞蚕生产的健康发展。新的时期,需要转变柞蚕生产发展思路和方式,由掠夺式经营向效益与生态型并重的方向迈进。1面临的新问题1.1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仍未全面解决目前,养蚕的经济效益在蚕农心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他们所做的生产决定仍以高产为中心,一方面是依托多投种多产茧,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没有考虑蚕场树叶的担蚕能力,结果必然导致茧少质差的局面;另一方面对蚕场少投入,不建设治理,满足现状,蚕场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东部地区的岫岩是南部低山丘陵地带柞蚕场植被进行野外调查与测试,阐述了柞蚕场植被的分布特征,探索出了柞蚕场被的动态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对退化的柞蚕场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吴振多,王福廷,郎庆龙,刚少斌李海洋,史薇(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柞蚕场是放养柞蚕的饲料基地,多为天然次生柞树林经人工砍伐修剪而成。在柞蚕场群落结构中,柞树是柞蚕饲料的生产者,其生物量约占70%,草灌植物是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