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南方林间草地的作用及其放牧利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民强 《草业科学》2005,22(6):71-74
我国南方6 500多万hm2草山草坡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林间草地,合理利用林间草地,对促进我国南方节粮型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放牧中一些关键的控制技术未能很好地解决,而使林间草地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通过论述林间草地利用的重要性,分析林间草地放牧利用的优势,提出了林间草地放牧利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郁闭度在0.3~0.7~之间的森林林间草地牧草、灌丛资源丰富。山羊是广幅生态草食家畜,最能充分利用林间草地资源。会同县是著名的林区,林间草地广阔,从1991年开始研究和推广利用林间天然草地发展商品山羊生产综合技术,科技入户率达96%,促进了林间养羊的迅速发展。1991年全县饲养量0.8万只;1992年2.51万只;1993年5.11万只;1994年7.11万只,推行林间适度规模养羊的客观条件已成熟。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林间草地放牧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南方林间草地放牧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林草结合的关系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林间草地的重要性,并在林间草畜品种的选择、载畜量、季节轮牧和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郁闭度在0.3~0.7之间的森林林间牧草、灌丛资源丰富,山羊是广幅生态草食家畜,最能充分利用林间草地资源.湖南省会同县是著名的林区,境内林间草地广阔;从1991年开始研究和推广利用林间天然草地发展商品山羊生产综合技术,全县养羊户科技人户率达96%,促进了林间养羊的迅速发展,1991年饲养量0.8万头,1992年2.51万头,1993年饲养量5.11万头,1994年7.11万头,推行林间适度规模养羊的客观条件已成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敦化市林下林间草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掌握林下林问草地类型、特点、利用方式和利用时间等,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充分发挥林下林间草地资源优势,发展林区畜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发利用林间、林下草地资源大力发展林区牧业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草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剖析了目前山区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及草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诸如天然草地过牧退化严重而林间、林下草地和树叶资源却有待开发等,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对策。重点论述了开发利用林间、林下草地资源对山区草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以及林间,林下草地资源所具备的开发潜力,力求为我省乃至其他广大林区发展草业经济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永寿草地的类型、数量、载畜能力及基本特征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三条途径农田种植饲草、天然灌丛草地改良和林间地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永寿草地的类型、数量、载畜能力及基本特征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三条途径 :农田种植饲草、天然灌丛草地改良和林间地利用。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亚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盐渍化沼泽土壤碳氮磷含量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种草地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入而降低,0~1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林间草地>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盐渍化沼泽>亚高寒草甸>荒漠化草甸(P<0.05);随土层深度变化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碳相似,0~15 cm全氮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沼泽化草甸>林间草地>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盐渍化沼泽>荒漠化草原>亚高寒草甸(P<0.05);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和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无明显规律性,0~15 cm土层全磷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灌丛草甸>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盐渍化沼泽>亚高寒草甸>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P<0.0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草地类型养分含量顺序不同。除沼泽化草甸,不同草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宏杰 《草业科学》1997,14(2):33-35
对宜君草地的类型、数量、载畜能力及基本特征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3条途径:农田种植饲草、天然灌丛草地改良和林间草地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林间草地,发展林地养羊业,是当今国际上的新动向.从1991年开始,我们针对林间天然草地的生态条件和山羊的生物学特性,开展了林间天然草地商品山羊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1993年开始推广,促进了全县山羊生产的超常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994年全县养羊71078只,比前三年饲养量均增加4.31倍,出栏率达113%,年新增收入920万元,全县人均增收30元.养羊积肥,促进了粮食、林木增产,获间接经济效益683万元.现将所推广的配套技术报告如下.根据林间天然草地呈零星分布,与幼林地及农作区相间穿插的特点,采取以…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本区经济开发规律,阐明长白山东麓自然条件和划地资源发生及其类型构成,讨论本区开发利用林间草地的基本措施和效果,指出开发利用林间草地的条件下发展效益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北坡林间草地灌丛——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间草地灌丛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一个初级阶段,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对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及鸟类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对林间草地灌丛鸟类的研究尚少。我们于1979年、1980年和1982年5—7月的鸟类繁殖时期,在长白山北坡对五个林带的林间草地灌丛的繁殖鸟类群落结构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工作方法研究面积:在阔叶林带选择两块样地,  相似文献   

14.
通河县座落在小兴安岭支脉南麓,松花江下游北岸,依山傍水,境内山多林密,泡泽、塘池星罗棋布,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沟塘草地、林间草地和沿江河草地分布较广,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如何利用好这些天然牧场,是我们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林间草地低密度轮换放养鸡是一种重要的林-草-鸡生态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本试验在5年龄板栗园中建立菊苣和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研究草地划区轮换放养不同密度(1 350只/公顷和2 025只/公顷)北京油鸡对园区草地群落特征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植被群落盖度、高度和鲜草产量均随放牧轮次的增加而减少,在2 025只/公顷放养密度下,林间混播草地群落盖度、平均自然高度和鲜草产量下降幅度均高于1 350只/公顷放养密度下的,放养结束时,2 025只/公顷放养密度下混播草地鲜草产量现存量仍有622.5g/m~2。两种放养密度下,园区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且2 025只/公顷放养密度下的提高幅度高于1 350只/公顷放养密度,而碱解氮含量和p H值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2 025只/公顷放养密度较1 350只/公顷可更加充分地利用林间草地植被,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黄艳  陈晓鹏 《兽医导刊》2011,(Z1):185-186
一、我县草食牲畜发展前景1.草地资源丰富。我县天然草原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零星草丛类、林间草丛类、灌木林草丛类、疏林草丛类、石山草丛类、山地草丛类、亚高山草甸类等7类草场。广阔的天然草地有着丰富的饲草产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利用林间天然草地牧草资源,发展商品山羊生产,我们针对林间天然草地生态条件和山羊的生物学特性,从事了山羊品种选育、吊脚 楼式羊舍建筑设计、冬季断奶羔羊培育、适群规模养羊、邮栏季节的选择和疾病防治等技术研究,三年来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解决了林牧矛盾。三年累计饲养山羊6.16万只,年均递增 168%。新增产值642。40万元创纯利428.40万元。养羊积肥,有利林木生长,促进粮食增  相似文献   

18.
<正> 草场的改良和合理利用,实行以草养畜,以草定畜,适当控制畜群数量,是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而充分利用我州半农半牧区高山、林间草场以及农副稿秆,走农牧结合之路,推行草地牲畜异地肥育,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则是提高草地  相似文献   

19.
我省草地资源丰富,总面积为584.22万hm~2,其中中西部草地面积187.71万hm~2:中东部宜牧草山草坡面积为108.15万hm~2;林间林下草地及农闲隙地288.36万hm~2。丰富的草地孕育了多种植物,西部是温带典型草原和湿润的温带森林的过度地带,具有独特的草原、草甸、沙地和湿地的复合植被景观,东部长白山区被誉为"立体资源宝库",是地球上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业是宁洱县广大农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宁洱县草山草地严重退化,大部分已经退化为林下草场及林间草地,已成为制约宁洱县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围绕2011年以来国家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落实以及牧草良种补贴项目、退耕还草工程项目等实施,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采取对应的草山草地植被恢复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