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场原蚕区饲养蚁量占总蚁量的70%左右,原蚕区蚕种质量的好坏,对全场蚕种生产和经济效益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毒积累日趋严重。因此,原蚕区历来是我场微粒子病的重灾区。近几年来,虽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但其效果仍不甚明显。2001年,我们在学习兄弟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全面推广全程叶面消毒技术,试行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全程叶面消毒在我场原蚕区应用效果总结如下。1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防微效果显著2001年…  相似文献   

2.
坚持“三控一严”方针 控制微粒子病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仲儒 《蚕桑通报》2012,43(2):52-53
在海宁市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是近年来面临的头号难题。从上世纪末至今,微粒子病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蚕种生产中。近年来由于蚕种市场混乱引起的原蚕区蚕种来源不明,原蚕区原蚕饲育比例的降低等因素影响,原蚕区饲养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原蚕区劳力日渐老龄化,高强度“防微”措施很难落实。要认真落实“三控一严”的微防方针,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必须在具体措施上进行探索,实施一套既安全有效,又切实可行的“防微”措施。根据海宁市原蚕区实际情况和可能引起微粒子病发生的环境因子关系,我们围绕“三控一严”的微防方针,对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4.
<正>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场遭受过严重损失。为探索一条有效的防微控微之路,我场按照微粒子病的发病规律,从建立原蚕生产保护区、增强防微控微意识、贯彻消毒防病卫生制度等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近3年,所生产蚕种100%合格,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结合我场实践,谈谈蚕种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的防治。1发病规律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属原生动物家蚕微粒子  相似文献   

5.
罗凯 《四川蚕业》2010,38(2):41-4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我场蚕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我场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初期 ,微粒子在我场原蚕区有抬头趋势 ,1993年爆发 ,淘汰蚕种万余张 ,经济损失惨重。接着 3年虽无淘汰批 ,但含毒批次久攻不克 ,对我场蚕种生产威胁严重 ,直接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面对困境 ,我们痛定思痛 ,迎着逆境奋进 ,把提高蚕种质量、降低毒率为主攻方向。近几年来我场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防微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微粒子 ,特别是 2 0 0 1年防微效果显著。全年共生产蚕种78批 ,有 6 8批无毒 ,无毒批占 87% ,其余 10批含毒均在 0 1%以下。防微在我场大见成效。1 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防微意识根据我场的实际情况 ,场领导首先…  相似文献   

7.
陆再妮 《北方蚕业》2003,24(2):53-53
蚕微粒子病在传染性蚕病中与良种繁育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蚕病中少有的检疫病种之一,是当前蚕种生产防治的主要对象.根据微粒子病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关键在于杜绝胚种传染.近年来,由于我场严格贯彻蚕种选育管理条例和防微规范,严防食下传染,从而控制了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感染,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8.
吴炳坤 《蚕桑通报》2001,32(1):54-55
由于原蚕区农民的“微防”意识比较差 ,“插花”饲养严重 ,而且面广量大 ,所以一旦发生微粒子病 ,控制起来就十分困难 ,甚至容易爆发成灾。德清蚕种场是一个纯原蚕区种场 ,从1951年建场到1995年 ,基本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发生 ,但是 ,从1996年开始因毒率超标淘汰毛种 ,使我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一套“防微”技术及管理体系 ,并在今年的蚕种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分析今年取得成功的原因 ,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经济政策1.1签订原蚕饲育合同书为了增强农民的“微防”意识 ,…  相似文献   

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毒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我场近四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在防微方面的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1—1999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病比较严重,蚕种超毒淘汰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认真总结约10年的防微经验,制订了一套符合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生产实际的原蚕区防微(细则)技术体系,2000—2006年,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好转,但年平均超毒淘汰蚕种量仍高达1.23万张,年蚕种超毒淘汰率高达5.03%;为此,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再次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突破防微瓶颈,对防微技术体系加以修改并进一步完善,2013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均控制在1. 50%以内,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趋于健全。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在蚕种质量上最突出,最重点的问题是防微,我场至1994年所生产的蚕种还没有一批、没有一张蚕种因“超毒”而淘汰.但1995年春期生产的蚕种,因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有不同程度的淘汰.因此抓防微,特别是抓农村原蚕点生产的防微工作,是保证蚕种质量,恢复蚕种声誉,提高种场经济效益的迫切、紧要的中心任务.结合目前原蚕点实际生产情况,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原蚕饲育区在蚕种生产上占有很大的比重 ,为发展蚕桑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它的特点是生产发展快、效率高。但是 ,随着生产迅速发展 ,生产蚕种数量的增加 ,蚕种的带毒比例也积极上升 ,乃至毒率超标 ,导致大规模的烧种。究其原因 ,原蚕饲育区生产点分散 ,涉及面广 ,范围大 ,对防微措施落实难度大 ,微粒子病发生的机会就比专业蚕种场高得多。但是 ,只要领导、职工、蚕农齐心协力 ,把防微措施落实到实处 ,微粒子病也是可以控制的。为此 ,笔者对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有以下几点体会 ,仅供参考。1 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1.1 思想麻痹 ,管理松散由于微粒子病在过去一段时期发生很少 ,对微粒子病的危害 ,有的技术人员和领导思想上不重视 ,特别是蚕农对该病的危害一知半解 ,在思想上采取侥幸心理 ,靠碰“运气”来对待是否会发生微粒子病 ,缺乏防微意识 ,防微措施松懈 ,即使有防微措施 ,管理上也松散 ,仅仅在表面形式上 ,防毒力度不足 ,不彻底 ,不到位。另外 ,受经济影响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质量意识 ,工作责任心下降等。1.2 原种带毒导致胚种传染原种带毒导致原蚕和普通种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给防微工作...  相似文献   

13.
原蚕区桑叶全程消毒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四川蚕业》2004,32(1):18-19
近年来,我场原蚕队全力推行以桑叶全程消毒为中心的各项防微工作,有效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危害,大大地提高了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的蚕种生产大多为原蚕区,而就地制种又是其主要的生产模式,因而存在诸多影响微防成绩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已有多个蚕种生产单位遭受微粒子病的严重为害,从受害程度分析,已进入了大规模流行期。我公司的蚕种生产在2012年度也受到了微粒子疫病的重创,不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和对我市的供种安全造成极严重的影响,还极大地挫伤了职工和原蚕户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原蚕生产基地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故在蚕种生产中加强防微措施落实是生产优质、无毒、低毒蚕种的基础,是决定蚕种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目前蚕种供大于求,蚕农及蚕业管理部门对蚕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而净化的养蚕制种环境越来越难找。面对现实,我们蚕种场加大了防微力度,从思想上提高职工及原蚕点农民防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组织上强化了生产责任制,从技术上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微措施,层层把关,把防微措施落实到全年的桑园管理之中,贯串于蚕期的始终。因此近3年我场生产76批计52万张蚕种,无一批微毒超标,平均毒率0.22%…  相似文献   

16.
于钰明 《蚕桑通报》1992,23(3):57-58
原蚕区种场全年饲养原蚕,对于发展蚕种生产,具有极大的潜力,不仅可解决蚕种数量不足,满足蚕农需要,且更有利于做好防微、防病工作,有利于提高蚕种质量。原蚕区能不能全年饲养原蚕?其具体布局应该怎样?我场湖村桥村1991年走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菊 《四川蚕业》2011,39(2):39-39,55
<正>防微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蚕种场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课题,其好坏直接影响种场的兴衰成败。而作为"蚕种生产第一车间"的农村原蚕基地在防微控微方面又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种场因原蚕区微毒侵染而造成蚕种超毒烧种甚至停产停业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原蚕区防微工作必须在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曾给我场的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我场全体职工高度重视,自1993以来,我场坚持不懈地开展了长期性的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西家蚕一代杂交种有95%以上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原蚕区的养蚕环境的好坏对蚕种生产有直接的影响。蚕种生产单位一般只注重养蚕环境的消毒,而忽视桑园环境的消青。多年的实践证明桑园环境被污染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把蚕种生产中通过加强桑园环境消毒,提高防“微”效果的一些措施加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