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输精方式和有效精子数及输精剂量、输精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每周断奶母猪约60多头随机分成2组,即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了不同输精方式和有效精子数及输精剂量、输精次数的试验,每个试验2个重复(连续2周),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部输精与常规输精方式的受孕率、配种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初生窝重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深部输精窝均产活仔数14.43头,高于常规输精0.61头,但差异不显著(P>0.05);深部输精15亿/60mL组、10亿/40mL组与常规输精22亿/80 mL组受孕率、窝均总产仔数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次深部输精组和3次深部输精组的受孕率和配种分娩率基本持平,差异不显著(P>0.05);窝均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等指标2次深部输精组略高于3次深部输精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深部输精可以有效保证母猪的繁殖成绩,并且可以降低输精剂量(15亿/60mL)和输精次数(2次)。  相似文献   

2.
王燕春  叶放  任广辉 《猪业科学》2022,39(3):106-107
文章主要分析了在一个猪场中深部输精技术和自动仿生输精管(快配舒)两种输精方式在操作方式和繁殖成绩的比较,结果表明自动仿生输精管(快配舒)授精方式从人工效率方面提高2.3倍,节省人效. 1 介绍 猪人工授精技术先后经历了4个发展历程,分别是自然配种、20世纪90年代后的常规输精(人工授精发展代次)、本世纪初普及的深部输精...  相似文献   

3.
熊汉成 《猪业科学》2022,39(4):112-114
当前非洲猪瘟常态下,母猪养殖生产面临生物安全风险高、管理模式转型、精液品质不稳定、繁殖力难以把控、母猪生产力低下、人员流动快等难题。而母猪人工授精环节是母猪场的一项重点工作,其效率高低和成果大小成为制约养猪生产的关键点。新型仿生授精方式已得到养猪生产者的重点关注,快配舒自动仿生输精技术是全新一代猪人工授精技术,快配舒自动仿生输精管是市面首款为简化配种操作与保障配种安全而研发的解决方案。快配舒自动仿生输精管包含了猪输精的所有配件,精液袋和输精管合二为一,使用安全卫生;输精时快配舒管体全部进入母猪体内,无需任何技巧即可上手操作;授精过程将受母猪体内的温度控制,从而完成自动输精过程。这一"多合一"即用的创新理念能够通过减少劳动力、提高育种效率、提高授精稳定性等方面显著地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输精方法(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和不同精液类型(新鲜精液和冷冻精液)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使用新鲜精液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冷冻精液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以及不同剂量的冷冻精液配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精液采用深部输精可显著提高受孕率,总产仔数(12.71头)、活仔数(11.54头)、健仔数(11.17头)、初生重(1.65 kg)等繁殖性状均显著高于常规输精(P0.05);使用冷冻精液显著地降低了受孕率41.38%和受孕分娩率41.38%(P0.05),新鲜精液输精后代在初生窝重和健仔重等性状上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此外对冷冻精液采用深部输精技术时,适当加大输精剂量能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总产仔数等繁殖性状能够达到常规输精的效果水平。说明实现冷冻精液技术与深部输精技术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猪的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浙江某种猪有限公司2010-2013年的母猪繁殖记录,统计分析不同配种季节对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和金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结果表明:配种季节对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春、夏季节配种的母猪,其总产仔数极显著低于秋、冬季节配种的母猪(P0.01),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极显著低于春、秋、冬季配种的母猪(P0.01)。冬季配种的母猪其仔猪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春、夏、秋三季配种的母猪(P0.01)。配种季节对金华猪的繁殖性能未见明显影响(P0.05)。但秋、冬季节配种的母猪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似有高于夏季配种母猪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此文研究分析大白、长白纯种母猪在配种时背膘厚度,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窝重、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度呈下降趋势,第2胎母猪下降最明显;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2.5~18.0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仔猪断奶窝重关系不明显,当背膘厚度减少3.0~6.0mm时,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5.24±0.46)天。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输精技术及输精剂量对大约克夏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记录与统计分析2011~2013年间1827头,3~6胎次大约克夏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输精80ml相比,深部输精80ml提高母猪受胎率和分娩率分别为3.23%和3.31%,产仔猪数提高了0.27头,显著提高断奶窝重4.04kg(P0.05);深部输精技术40ml和80ml输精量相比时,输精量为80ml的受胎率和分娩率分别提高1.97%和1.35%,显著提高总产仔猪数(P0.05)、断奶仔猪数(P0.05)、断奶窝重(P0.05)和哺乳成活率(P0.05),与此同时也显著增加死胎数及木乃伊数(P0.05),但对总活仔猪数和出生窝重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与常规输精技术相比深部输精技术能够在减少输精量的同时提高了受胎率、分娩率和断奶窝重,降低了死胎数、断奶仔猪数、哺乳成活率和出生窝重,但对活仔猪数、健仔猪数和木乃伊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母猪各胎次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丹系大白猪的繁殖性能,为后备母猪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1、2胎产仔数较少,至第3胎达到最高为10.39头,后趋于稳定。不同胎次对产活仔数与断奶仔猪数的影响与产仔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胎次的仔猪初生窝重基本持平,并以第3胎最高为14.81 kg。各胎次断奶窝重基本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与第4胎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第2胎与第5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第4胎与第5胎断奶仔猪数有显著负相关。第4胎和第5胎的断奶窝重有显著正相关。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以反映母猪繁殖性能,因此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选育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100头丹系后备母猪和200头丹系经产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输精和常规输精为主要配种方式,分析比较了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对丹系母猪的配种、受胎和产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技术的使用,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无不良影响,且在后备母猪窝均总仔数上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定时输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增加猪场经济效益,以定时输精和分娩同步化为基础的批次化生产管理具有可推广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影响母猪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有品种、遗传、营养、配种、防疫等,而母猪繁殖力参数主要有年均繁殖胎数、胎均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等指标。提高母猪繁殖率应采取以下措施:1 做好母猪管理的基础工作 母猪管理的基础工作,即档案管理,如品种、胎次、配种时间、断奶时间、仔猪初生重、20日龄重、60日龄育成情况等都应详细记录。了解母猪的配种时间,就可对母猪的不同怀孕期予以区别饲养,合理安排栏舍。同时要做好公猪的生产性能记录,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为达到优化选配,应及时淘汰不合格公猪,以提高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2 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7,(3)
<正>繁殖性状是猪场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影响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繁殖性状包括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仔猪断奶窝重、母猪使用年限等,除受品种、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疾病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外,母猪的初配日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配种过早,后备母猪体成熟及性成熟程度不高,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育,而且还会造成产  相似文献   

12.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兴  赵云翔  江科  朱琳  江威 《猪业科学》2018,(6):109-111
通过对广西扬翔某猪场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不同配种胎次和不同配种季节对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减小。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第4胎达到高峰,总仔为17.98头,活仔为16.06头,之后随着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下降。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在第3胎达到高峰,初生窝重为20.95 kg,初生个体重为1.37 kg。冬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多,初生窝重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少,初生窝重最轻。  相似文献   

13.
以法系大约克母猪6397窝次的生产繁殖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授精员、与配公猪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授精配种员对母猪怀孕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公仔数、产母仔数、初生窝重、木乃伊数、畸形数、健仔数、断奶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其中,3组怀孕天数最高为114.08 d,比1组提高0....  相似文献   

14.
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C组,51头)、烯丙孕素组(A组,51头)、烯丙孕素+PMSG+Gn RH组(APG组,50头),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发情集中度、配种率、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结果表明:在发情率和配种率上,APG组(84%、100%)和A组(92.16%与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70.59%)(P0.05),且APG组、A组的发情集中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妊娠率上,对照组(62.75%)极显著低于APG组(90%)和A组(88.24%)(P0.01);在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上,APG组(13.40、12.75)和A组(12.65、12.0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8、10.35)(P0.05)。综上可知,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备母猪,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配种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15.
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78头经产大白母猪为试验材料,采用深部输精技术,以探明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三个处理组:第Ⅰ组采用常规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Ⅱ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Ⅲ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为2次。试验结果:常规输精组(第Ⅰ组)和深部输精组(第Ⅱ组)比较,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11.39头、11.84头、10.52头,和12.40头、11.07头、10.43头,窝均产仔数深度输精高于常规输精,经分析二者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均产健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健仔率比较,常规输精组为91.54%,深部输精组为84.84%,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深度输精三次(第Ⅱ组)和深度输精两次(第Ⅲ组)相比母猪繁殖性状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深部输精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均产仔数,但不能提高窝均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同时深部输精降低健仔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笔者对江西省赣州市某猪场2015年长白母猪、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胎次及配种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其在不同胎次、配种季节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长白母猪和大白母猪3~5胎繁殖性能较好,第1胎的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最低;长白母猪第3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2,6,7,8胎(P0.05);大白母猪第4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第1,2胎(P0.05);长白母猪夏季配种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春季配种最高;大白母猪不同季节配种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秋季配种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冬季(P0.05)。说明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长白、大白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深部输精技术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深部输精和常规输精两种配种方式的效果作比较。将发情的第2~4胎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精(n=38),试验组采用深部输精(n=38)。结果表明,深部输精组比常规输精组的分娩率提高了5.26个百分点(p0.05),深部输精组的窝产合格仔数和窝产总仔数分别为11.41±2.46和12.56±2.49,比常规输精组的10.84±2.23和11.78±2.36分别提高了0.57头和0.78头。在窝产弱仔畸形数上,深部输精则比常规输精组高了0.31头(p0.05)。综合上述,深部输精技术能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应用催产素结合性行为弥补猪人工授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300头经产母猪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A组、试验3组、试验4组、对照B组,每组50头。试验1组、试验2组母猪配种时在精液中添加0.5 mL催产素,试验2组配合公猪性行为弥补,输精前公母猪密切口鼻接触15 min;对照A组配种精液不做处理,正常配种。试验3组、试验4组母猪每次配种前3~5 min肌肉注射20 IU的催产素,试验4组配合公猪性行为弥补,输精前公母猪密切口鼻接触15 min;对照B组配种前不做处理,正常配种。详细观察母猪发情征兆、配合一定时间的性行为弥补,记录母猪配种时间,统计各试验组母猪的配种数、分娩数、窝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结果表明: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2组母猪配种分娩率、窝均产活仔数、窝均总产仔数等提高效果明显;与对照B组相比,试验4组母猪的窝均产活仔数、窝均总产仔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试验4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母猪的敏殖效率。说明利用催产素结合性行为弥补的猪人工授精方法可有效提升母猪配种分娩率、窝均产活仔数、窝均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19.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7,(6)
统计分析了不同胎次及产仔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的怀孕天数、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死胎数、死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产仔季节对杜洛克母猪的产仔胎次、怀孕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寄入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木乃伊数、寄出仔猪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深部输精首次输精时间和输精深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该场每周断奶母猪约60头随机分成两组,组建试验群体。分别进行了首次输精时间和输精深度的2个单因素试验,每个试验2个重复(连做2周),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首次输精时间12 h组的受孕率和配种分娩率略高于24 h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但24 h组窝均总产仔高于12 h组1.65头,差异显著(P 0.05);窝均产活仔24 h组高于12 h组1.12头,差异不显著(P 0.05)。深部输精10 cm组与15 cm组受孕率、配种分娩率差异不显著(P 0.05);10 cm组窝均总产仔及窝均产活仔略高于15 cm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深部输精最佳的首次输精时间为"静立反射"出现后24 h;输精深度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