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骅  安裕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40-11344
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是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贵州省特殊生态环境应用GIS技术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及酸雨敏感性进行分级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根据Costan-za提出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估价方法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初步经济估算。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对充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全面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重要意义。根据扶余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变化模型,对扶余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定量计算扶余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扶余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加,其余用地类型面积逐年减少,扶余市生态服务价值也表现为逐年减少的态势,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扶余市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安排以及自然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张廷  梁成华  李金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3016-3020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对辽宁省清原县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清原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清原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清原县在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清原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和6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每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建设、保护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4项指标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选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3项指标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利用GIS技术,首先对各单项因子进行分析并得到其空间分布,再将其进行叠加综合,得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最后依据区域主导功能并结合生态现状进行分区,划分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区,石漠化调控治理区,土地沙化调控治理区,城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恢复区6个区域,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线一单”技术指南提出的生态空间识别方法,选取皖南典型山区市(黄山市)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空间识别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叠加校验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并统筹考虑区域生态保护及地方合理发展诉求,识别并明确的黄山市生态空间面积为7 245.62 km2,占市域面积的74.84%。  相似文献   

6.
盐城地理条件优越,尤其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运用生态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以盐城沿海地区生态系统为对象,依据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及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将其划分成9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一评估体系和计算公式,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 147.61亿元/a;各省区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主要分布在4.00万~5.00万元/(hm2•a)之间;我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平分布不均,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低纬度和高纬度省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中纬度地区的省区综合评价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8.
林分改造是保护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战略选择,是根据当地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通过人工措施对现有生态功能较差的森林进行改造,从而促进森林向地带性森林群落演替或按设计目标形成某种植物群落的一种造林方法,是对现有林分的结构和功能的优化。积极有效地去进行林分改造,就是改善生态环境,“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林分改造就是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保持水土、固碳放氧,提升森林生态功能,保证生态产品供给。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时期的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重点区域林分改造更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要区的森林资源基本现状是:国土面积218692.99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29863.9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0.98%,林木绿化率为60.98%,公益林总面积35588.8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7.40%,发现少量林地土壤侵蚀及石漠化现象,对我区重点区域进行林分改造,就是促进重点区域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对生态安全、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评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和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真实地反映林业建设成就以及提升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级公益林是指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或者区域生态功能极为脆弱,对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要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国家级公益林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生态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在全新历史时期,如何做好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就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着国土生态安全,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主要论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的现状及经营管理措施,从生态公益林的概念、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意义、生态公益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2.
周娜 《北京农业》2011,(12):152-153
森林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人类曾经因为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得到过惩罚。之后,人类逐步认识到森林生态关系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旺发达,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指出目前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策略,最后总结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The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area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udanjia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有助于带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是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林业职工和当地居民至富的重要条件。分析了高峰林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贵州省森林公园2010-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该时间段内贵州省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生态赤字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5年间,贵州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承载力和人均旅游赤字都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0.0483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28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194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090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0.0289 hm2上升到2014年的0.0196 hm2;生态足迹指数由2010年的-1.49下降到2014年的-2.19;生态压力指数由2010年的2.49上升到2014年的3.19。总旅游生态足迹、总旅游承载力和总旅游赤字都呈缓慢的增长趋势,而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反映出了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2012年后这种不可持续状态逐年有所缓解。通过生态足迹的变化找出影响因素,为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分出生态足迹和承载力两部分来计算安徽省2009-2011年的森林生态足迹,根据统计数据中生物资源和各项能源的消费量,计算出森林的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消费账户的生态足迹,再进一步计算各年的生态承载力,发现安徽省2009-2011年都是生态盈余,但森林生态足迹会很快赶超其生态承载力。并对如何维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能源消费和森林资源恢复两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生态经济林的发展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重大体现,建立预警预报体系,坚持群防群治科学实施,使生态经济林免受灾害性气候危害,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林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保护森林景观和环境,同时也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有必要建立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让旅游业更多参与生态保护和社区利益保障,实现旅游发展和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的动态平衡。从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概念出发,阐述了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构建的核心要素,并提出了实施机制的有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工CO2减排林工程的实施对调节气候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检验,分析了影响克拉玛依人工CO2减排林工程实施的多项因素。结果表明,近几年克拉玛依人工CO2减排林由于自然环境、病虫害等灾害的影响,树木死亡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基于森林生态工程体系理论与方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森林生态工程规划、建设的各个层面,对克拉玛依人工CO2减排林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构建出适合克拉玛依人工CO2减排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森林法修正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森林法立法理念的革新,符合国际主流,也是解决当今国内环境问题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大方面出发,对《修正案》中关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林权制度的改革和科技兴林有关规定的修改进行剖析。强调生态可持续视角下的林业资源保护应实现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完善森林资源的分类保护体系,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森林保护机制;经济可持续视角下的林权流转制度改革应统一对于林权流转形式的规定,建立森林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以分类经营思路发展林业经济;社会可持续视角下的森林服务和科技兴林要求发挥森林游憩的社会功能,以科技兴林和林业科技反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