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郑兰 《植物医生》2016,(8):52-53
<正>二点委夜蛾,想必种玉米的农民们都不陌生,它是我国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同时,如果没有及时地预防和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这种害虫的传播速度极快,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玉米地绝产。今年二点委夜蛾越冬代蛾量偏高,目前二点委夜蛾已经进入全年危害的主害代-2代发生时期。目前,二点委夜蛾已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于2013年在陕西杨凌对二点委夜蛾进行系统监测。7月下旬首次监测到1头成虫,随后继续监测,8月中旬出现发生高峰,证实了二点委夜蛾在陕西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二点委夜蛾的监测技术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性极强。准确、及时的监测和科学地预测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趋势,可有效地指导防治,控制其暴发为害。本文介绍了二点委夜蛾测报系统调查时间,调查工具,田间取样方法,统计方法,普查抽样比率, 范围和时间,以及二点委夜蛾发生时期和防治时期预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为我国夏玉米区新发生害虫,受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呈现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高、为害程度重等特点,对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针对近期发生的玉米田二点委夜蛾为害,日前,全国农技中心提出了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2年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呈成虫发生量大、幼虫密度小、为害程度低的特点.分析了关键时期对二点委夜蛾不利的天气条件、人为因素恶化其生境、玉米苗期与其幼虫发生期吻合度差是2012年二点委夜蛾偏轻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二点委夜蛾的形态、为害及防控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区别,以及二点委夜蛾的为害症状类型,在河北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一种新的重要苗期害虫,为摸清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的发生规律及动态,在山西设置了4个试验点,通过田间定点调查与随机普查、性诱和灯诱等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发生世代和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可在本地越冬;在山西南部冬小麦-夏玉米复播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土,第1代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第3代成虫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根据调查和诱虫结果,绘制了二点委夜蛾在山西临汾的年生活史;二点委夜蛾的分布范围不仅在山西南部夏玉米区,在山西中北部忻州市的春玉米区也有发生,但种群数量很少,不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8.
鲁西南地区二点委夜蛾发生代数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近两年黑光灯诱蛾量和田间调查幼虫发生动态,并结合越冬试验,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鲁西南地区发生世代情况。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鲁西南地区可以越冬,一年发生4代。  相似文献   

9.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发生并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的玉米新害虫。由于该害虫易与黄地老虎在形态上混淆.因此目前的发生范围尚未澄清.且很易延误防治。为此,2011年冀州市各地加强了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和研究.根据黑光灯诱测.6月10日各地蛾量骤增.进入第一代蛾高峰.6月下旬至7月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苗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为害程度重于2010年.为害范围扩大,对玉米造成减产,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二点委夜蛾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山东省暴发,遍及全省17个地(市)110个县(区),为害严重,导致枣庄、菏泽、临沂等地改种1.66万hm2。为摸清二点委夜蛾在山东省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合田间调查数据,分析比较了2012—2014年二点委夜蛾在山东的发生规律和趋势变化,并分析了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发现二点委夜蛾近似种一双委夜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先后在山东威海玉米田和德州杂草下发现了一种与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 ?schler)]幼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的近似种, 与二点委夜蛾混合发生, 后经中国科学院武春生博士鉴定为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 (Hampson)], 本文将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简单描述, 比较了与二点委夜蛾形态学上的差异, 为进一步研究双委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7月21~22日,农业部种植业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全国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研讨会。会议传达了有关领导关于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的批示精神,邀请有关专家作了二点委夜蛾监测  相似文献   

13.
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人工饲养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年在夏玉米上突然暴发的二点委夜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明确了二点委夜蛾成虫产卵、卵的孵化、幼虫活动和蛹的羽化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并验证了用新研制的二点委夜蛾麦麸人工饲料饲喂二点委夜蛾幼虫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正常需要。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5.
二点委夜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夏玉米苗上的新害虫,本研究综述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习性、饲养技术、预测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现状,讨论二点委夜蛾迁飞的可能性,并为今后对二点委夜蛾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在河南省的发生规律,于2012—2013年在该省各地采用灯光诱集法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诱测。结果表明: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每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成虫在4—5月陆续羽化,未形成明显的高峰,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下旬9月初为第3代成虫高峰期,其中第2代成虫密度明显大于第1代和第3代。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生较重,浚县第2代成虫密度为4 916头,2013年河南省中东部发生较重,民权县和长葛市第2代成虫密度分别达到8 409头和5 390头。对成虫监测结果分析发现,2012—2013年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与降雨量和温度的关系不稳定,但每年第2代成虫密度与该年5、6月下旬日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依据5、6月下旬的降雨量和温度建立的2012年和2013年第2代成虫密度自然对数回归方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12和0.752,可较好地反映二点委夜蛾第2代成虫的发生密度。  相似文献   

17.
2013—2016年对北京市大兴区玉米螟、草地螟、黏虫、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6种主要农业害虫进行灯诱监测,分析成虫种群发生动态。通过连续监测可知,大兴区6种农业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总量较平稳,诱虫高峰期为6—9月。其中,玉米螟、甜菜夜蛾成虫种群数量较高,甜菜夜蛾和黏虫在个别年份蛾量突增。从发生期看,二点委夜蛾、黏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及玉米螟均在4月始现,仅草地螟在5月始现;草地螟及二点委夜蛾在9月终现,其余4种害虫在10月终现。6种农业害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均为6—9月。其中,玉米螟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黏虫发生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其下代幼虫易为害春夏播玉米;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在6—9月呈散状分布,对应露地蔬菜及大田作物种植期;草地螟、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上旬至8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是2011年在郑州市玉米田新发生的害虫。为明确二点委夜蛾在郑州市的发生规律,为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灯光诱捕法于2012—2014年连续3年进行了成虫发生期调查。综合3年诱蛾情况和其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初步推断二点委夜蛾在郑州市每年发生4代,即越冬代成虫发生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1代成虫发生期在5月底至7月中旬,2代成虫发生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3代成虫发生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7月以来,黄淮海夏玉米区相继发生二点委夜蛾。截至7月10日,已有6省33个市(地)153个县发生,发生面积超过133万hm2。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玉米田新发生的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全国农技中心近日发出紧急通知(农技办[2011]41号文),要求有关省(市)植保机构迅速行动,全力开展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应急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二点委夜蛾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型害虫,其主害代发生危害程度除了取决于1代蛾量外,还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影响二点委夜蛾发生的3类因子为温、湿度,生态调控措施应用面积及比率,秸秆腐熟程度。其中,日最高气温≥36℃和日平均相对湿度≤40%是影响发生的关键限制因素,明确了高温、干旱具体日数以及时间段,解决了一直干扰幼虫发生程度预报中的1代蛾量与2代幼虫发生为害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