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城特232与其抗源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系W_1、P_1和T_1的抗性基因及其等位关系。结果表明:城特232对3个菌系的抗性受2对重复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表明其中的1对基因来自农垦58,与Xa-3等位。而Tetep的抗性基因未导入到城特232中去。城特232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强,抗谱广,在抗病育种中可作为抗源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章琦  施爱农 《作物学报》1996,22(2):135-141
自1986至1993年,我们选育了第一批携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4和Xa-12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CBB3、CBB4和CBB12(暂名)。以1个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C5F5代。各世代经抗性测定和株型选择,直至各系的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趋于一致。进行了3个近等基因系与其供体基因的抗性反应型比较、农艺性状考查及抗性遗传分析。通过育  相似文献   

3.
9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琦  施爱农 《作物学报》1994,20(1):84-92
研究了8个灿稻抗病品种4号、川植5号、三黄占2号、二九丰、扬稻1号、75-34、83007、NT02和1个粳稻抗病品种湘虎25对水稻白叶枯菌系P1、HB84-17或T1的抗性遗传。这些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所得的F1、F2和B1F1群体的抗性反应,表明8个灿稻品种对P1和HB84-17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不完全显性的基因控制,该抗性基因与Xa-4是等位的;粳稻品种湘虎  相似文献   

4.
章琦  李道远 《作物学报》2000,26(5):536-542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遗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5(暂名)。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Xa-23的一对近等基因系(JG30^6∥Xa-23^(t))构建F2群体中选出160个单株用SSR(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SSR标记OSR06和RM224附近,图距分别为5.3cM和27.7cM。  相似文献   

5.
3个粳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琦  杨文才 《作物学报》1998,24(6):799-804
自1989-1996年,选用分别个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2,Xa7和Xa14的3个品种为供体亲本,以一个不携有抗病基因的改良型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6次回交,自交直至BC6F4代,经各世代抗性和农艺性状筛选,转育成3个粳型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命名为CBB2,CBB7和CBB14。这些NIL除所带不同的抗病基因外,其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大小等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陕甘川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凤乐  宋位中 《作物学报》1994,20(5):589-597
根据对16个国外和4个国内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条锈菌反应,结合系谱分析,研究了39个陕西、甘肃、四川省重要小麦品种所具有抗条锈基因。试验结果显示,已知抗病基因Yr1、2、3、7、9、10、SD、Su等分布在20个品种中,其中11个品种含有Yr9。3个品种对供试菌系均表现抗病反应,2个品种抵抗大多数供试菌系,表明它们具有主效的未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遗传效应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徐建龙  赵新立 《作物学报》1996,22(2):129-134
以全生育期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早粳G38为抗源供体,以成株期抗性的晚粳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出全生育期抗白叶枯病的晚粳品系D601、D602和D603。遗传研究表明,3个晚粳品系都聚合了来自双亲的xa-5和Xa-3抗性基因,聚合的抗性基因可能具有抗性累加效应,其抗性水平和抗扩展能力强于双亲,抗谱宽于秀水11。同时评价了3个晚粳稻抗病品系对我甸白叶枯病病原型的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认为D  相似文献   

8.
对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三个鉴别寄主的抗生基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453个油菜(B.napus)种质中所出现的对茎秆溃疡病真菌Leptophaeria maculans小种的专一抗性基因。使用遗传改良了的真菌系调查了主要抗性基因Rlm1、Rlm2、Rlm4和假设的RlmBBA基因;这种改良菌系可能隐藏有少数对应的无毒性基因。并且用毒性充分的分离菌进行筛选,以便找出新的抗性材料。主要抗性基因的频率很低,并且春油菜品种的多样性相当于冬油菜品种的。春油菜的65.7%种质对全部分离菌系都是完全敏感的,而冬油菜只有12.2%种质至少缺乏一个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
张小明  童培银 《种子》1995,(6):11-13
应用粳型广亲和系M503与籼型白叶枯病原始抗源DV85杂交,杂种F2代选择偏粳型的抗性植株进行花培,仅用二年半时间充成的粳稻衍生素系ZD92147和籼稻衍生系ZD92152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成株期抗白叶枯病的CBB2、CBB4杂交,其杂种后代用致病力较强的白叶枯病菌株93-1在苗期接种,经遗传分析认为它们均带有一对隐性的Xa-5全生育期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从而进一步证实作者提出的籼粳稻间转育白  相似文献   

12.
两个甜瓜品种对白粉病菌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空调温室,利用风媒接种方法研究了2个甜瓜品种PI414723和宁甜1号对北京的1个白粉病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这2个品种对该菌系的抗性均由1对不完全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这2个品种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同一基因或彼此间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3.
赵开军  林世成 《作物学报》1989,15(3):267-272
1984—1985年选7个具稻瘟病抗性单基因、代表13个抗稻瘟基因所在7个位点的粳稻品种和一个对所用菌系全部感病的品种构成一套测定品种与中丹2号进行杂交和回交,用致病性比较稳定的菌系于温室内同时鉴定亲本、F_1、F_2及 B_1F_1代的苗期叶瘟抗性,研究了中丹2号的抗瘟性遗传。结果表明:中丹2号具有 Pi-a 和 Pi-i 两个显性抗瘟基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哈尔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合理布局,本研究于2011年以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和12个水稻品种为靶标,以1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和22个稻瘟病菌鉴别菌株为选择压力,通过喷雾接种和离体接种方式完成试验,同时对部分结果进行了PCR复检,获得了各稻瘟病抗性基因利用价值和水稻品种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准确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谱在10.83%~93.33%,平均抗谱为38.09%;212个水稻品种共检测到稻瘟病抗性基因10个,pi-a基因出现频率最高;3结合两方面信息,初步制定单一品种和多品种抗稻瘟病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5.
1987—1989年,引用日本7个鉴别菌系测定黑龙江肖207个水稻品种的反应,根据品种对稻瘟病7个菌系的反应型进行抗性的初步分类。选出一批抗源及在生产上可直接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胡国华  高凤兰 《作物学报》1996,22(5):555-559
两个在成株与种粒都抗大豆花叶病毒品种(系)东农81-43,铁6915(东农)与4个都感的品种东农79-9,合丰25,丰收12与天北白目1990在年配制11个组合。1992年在网室与红兴隆田间种植11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F3五个世代。试验结果证明了大豆成株与籽粒抗性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东农81-43的成株抗性基因与籽粒抗性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铁6915(东农)的成株抗性与籽粒抗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按照基因对基因理论,采用菲律宾菌系,研究了IRRI选育的籼型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按照3个抗性基因只Pi20、Pita和Pik的—个等位基因(非Pik-s基因)的存在情况,将42个品种分成7种类型。不含这3个基因的类型包括7个品种,这些品种源于IR24作为亲本的杂种后代。含Hta基因的类型包含17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龙S是一个广谱抗稻瘟病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精细定位其主效抗性基因,对于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来自国内外的41个稻瘟病菌系通过接种鉴定方式对龙S进行了稻瘟病抗谱分析,结果显示龙S的抗性频率为100%,对其中39个菌系表现高水平抗性,与Pi9的携带品种75-1-127抗性频率和抗病级别基本相当。群体遗传分析表明龙S的抗性基因表现为显性遗传方式,对于不同菌系龙S表现出不同的抗病遗传模式,其中龙S对稻瘟菌系318-2的抗性由单基因控制。通过抗病亲本龙S与感病亲本日本晴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BSA (bulk segregant analysis)及RCA (recessive class analysis)分析方法,将龙S的主效抗病基因精细定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M1-M2所在的1.31 cM区间,与已克隆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5位于相邻的染色体区域。抗谱分析表明,龙S与Pi5、Pii单基因系的抗性频率差异明显,抗谱较后二者更广。龙S主效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为进一步揭示其与Pi5、Pii的等位关系以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病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分析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个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177个来自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无毒基因在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均有分布,但出现频率不同,其中频率最高的为ACE1,达到61.6%,最低的为Avr1-co39,只有31.6%;来源于不同水稻品种的菌株无毒基因组成不同。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20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对48个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进行毒力分析,与PCR检测无毒基因结果一致。同时,对20个抗病单基因系采用多菌株人工接种发现Pi-9在黑龙江6个地区对稻瘟病菌的抗谱为80%~100%,在育种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选用26个来自国内外具有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菌系,对50个甘肃省主要生产品种(系)及抗源材料进行苗期条锈病抗性鉴定,结合系谱分析,分析推导其所含抗条锈基因,同时对43个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推导分析结果表明,中梁25含有Yr3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20含有Yr3a+Yr4a+Yr16及未知抗病基因;Y9220-12含有Yr9+YrCle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14、陇原932、陇育216及陇原992含有Yr9及未知抗病基因;陇鉴9343、93保4-4、天选43、贵农22含有Yr10+YrMor;兰天19含有Yr12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17、95-111-3、98-178-3-2-4、92R137含有Yr26。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兰天21等14个品种(系)含有Yr9,兰天17、92R178含有Yr26。其余品种(系)含有未知抗病基因。田间抗性鉴定及监测结果显示,供试品种苗期抗条锈性和成株期抗条锈性结果不完全一致,兰天16等10个品种(系)可能具有成株抗性,兰天14等10个品种(系)可能具有慢条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