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开发草原生态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在分析内蒙古草原分布、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 ,对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开发历程、草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情况、发展草原旅游的优势、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探讨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1 )加大草原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力度 ;( 2 )加强宏观调控和与其他各业的协调发展 ;( 3)加强草原资源建设 ;( 4 )抓好综合管理 ;( 5 )建立监测与调控机制 ;( 6)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模式与区划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的认识,是进行科学资源区划的前提。而对于旅游资源分异特征的把握,有赖于对旅游资源一般空间分异模式或规律的认识。文中对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模式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汉中市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着重探讨了其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异特征,包括环境适应分异、区位影响分异、梯度分异等方面,并对汉中市旅游资源作了区划尝试。  相似文献   

3.
宝鸡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按照2003-05-01最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陕西省宝鸡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类型划分和评价,认为宝鸡市已形成了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以优良级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体系。但地域发展不平衡,旅游体系不健全是阻碍宝鸡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宝鸡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青海省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主类资源等级优;旅游资源要素价值高、影响力大、特色鲜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良好;具有打造成为世界公园的实力。但是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商品等级低、基础设施薄弱是公园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化组合和合理开发规划的重要基础。文中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运用模糊聚类的相关知识,采用单体总量、单体密度、类型丰度、储量丰度、平均品质、优良级单体数量6种评价指标,对平凉市七个县(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崆峒区资源条件高居首位,泾川、崇信、华亭、庄浪发展良好,灵台、静宁较为滞后,得出的结论比较客观,完善了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定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旨在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平凉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2003年5月1日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按照其划分的旅游资源的主类、亚类、基本类型,通过实地调研,统计分析了西安市辖13区(县)旅游资源特征和空间布局现状;综合运用旅游资源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和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提出西安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次序和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以及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七项措施。为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产品虚拟水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虚拟水指数的概念,制定了等级划分标准,并对陕西省1989~2004年的虚拟水含量进行了时空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989年陕西省生产家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可分为3级:(1)较低水平的区域,包括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和安康市;(2)稍低水平的区域,包括榆林市、延安市、宝鸡市和商洛市;(3)中下水平的区域,包括汉中市和铜川市;2004年可分为5级:(1)中下水平的区域,包括西安市;(2)中上水平的区域,包括铜川市、汉中市和安康市;(3)稍高水平的区域,包括商洛市;(4)较高水平的区域,包括宝鸡市、渭南市和延安市;(5)很高水平的区域,包括榆林市和咸阳市。可见近16年来陕西省各地市生产家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呈增长趋势,其中变化量最大的是榆林市,其次是延安市和咸阳市,而增长最少的是西安市和汉中市。1989~2004年陕西省居民的人均年农产品消费虚拟水含量是农村高于城镇居民,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评价文化旅游资源,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通过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等级集中在Ⅰ、Ⅱ、Ⅲ级、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提出了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地处我国农牧交错、生态脆弱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借鉴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对10个重点旅游资源区进行详细调查,构建了区域性旅游开发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旅游资源赋存环境生态承受能力、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影响力的各项指标因子进行权重分析和量化赋分,对研究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除鄂尔多斯西部荒漠、沙漠生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性较差外,其余重点旅游资源区均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生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同时,10个重点资源区中,初步开发区(开发5年以内)和深度开发区(开发10年以上)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好,而中度开发区(开发5-10年)的生态安全性较差,说明中度开发阶段是出现生态危机机率较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为比较,采用2005、2010和2015年云南省16州(市)的旅游统计数据,利用等级结构、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方法,揭示10年来旅游规模分布及扩散与景区品质的关系。研究表明:1)入境旅游规模集中分布在世界级景区所在城市,随世界级景区变化而演化;国内旅游规模主要分布在景区品质高的城市,并呈现以昆明为中心的集聚特征,但整体向高品质景区演化。2)入境旅游规模与景区品质呈二次函数关系;国内旅游规模与景区品质显著正相关,但比景区品质等级结构更加扁平化。3)入境旅游规模在世界级景区城市和边境城市之间点点扩散;国内旅游规模以昆明为中心向景区品质高的城市圈层扩散,圈层内形成了资源品质不高但旅游规模大的过渡城市,圈层外出现景区品质高但旅游规模小的过滤城市,即"错位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1.
新疆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特点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疆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其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独特性,自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2.
古城旅游景区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综合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本研究选取阆中古城旅游景区为案例地,根据问卷调查及统计年鉴数据,运用TCM-CVM综合模型进行景区经济价值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为1.610×1010,其中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反映出阆中古城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综合价值得到了充分利用,并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同时,2018年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总量<2018年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反映出近年来阆中古城旅游开发成效显著,景区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较高;(2)使用价值中,总旅行成本>消费者剩余,说明阆中古城旅游景区以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开展旅游活动,使众多游客获得了最大让渡价值的满意度并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3)非使用价值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反映出游客对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保护意识具有长远性、非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窑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窑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古人类文地遗址和陈列品为主要资源,风景地质,地貌和森林景观占次要地位。通过交通、景象地域组合.市场旅游容量、市场客源、投资、施工等6个条件的可行性分析,作者认为开发这些资源势在必行。在开发时应突出古人类文化遗址为主要开发方向的指导思想。开发利用后,这些旅游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将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治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类,分析得出其总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分区研究,介绍了各分区的特色、功能定位及一些开发建议,为长治市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包头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头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目前没有准确的旅游形象定位,包头市原有的城市形象不适合作为旅游形象。基于包头市的地方性,以旅游者感知为核心是包头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本文把包头市旅游形象定位为"草原休闲之都"。  相似文献   

16.
黄山市国际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相对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来说其国际化水平与所拥有的世界级资源禀赋明显不相称。借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较成熟的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了黄山市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黄山市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特征,规模分布呈现较稳定的单分形结构;空间形态呈现不规则的帕累托分布模式。根据旅游市场规模和位序变化关系,可将黄山市国际旅游市场分成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四种类型。最后,分析了黄山市国际旅游市场规模演化特征的四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武威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及旅游开发优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威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运用空间分布、积聚效应、连接度和平均路径长等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武威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区旅游资源整合较差;旅游景点之间联系度较低,旅游网络不够发达;旅游交通设施接待能力较弱。整合了该区旅游资源,并划分为三大特色旅游区:天祝民族特色旅游区、312国道景观长廊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旅游区。并提出了优化旅游开发的建议:加强旅游交通建设,优化旅游交通网络;创新旅游开发的思路和体制;旅游开发要坚持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