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陇黑麦838(黑粒)、平凉44号、农大3753(黑粒)、农大5181、陇鉴108和陇育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部分矿质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除含有大量C、O外,皮层富含K、Ca、Fe,其次是Na、Mg、Cl和Cu。糊粉层富含K、Mg和Fe,其次是Si、Cl、Ca和Mn。胚乳层O含量最高,Cl、K、Ca和Fe次之,并含少量Na、Mg、和Se等元素。胚中Mg、Cl、K、Ca和Fe含量较高,Na、Mn、Cu和Se次之。黑粒小麦陇黑麦838和农大3753籽粒Ca、Fe、Zn和Se元素的相对含量高于普通小麦。总体来看,所有品种(系)糊粉层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皮层和胚次之,胚乳最低。不同类型品种(系)籽粒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黑粒小麦矿质价值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营养学家Lynda Zakari女士称,适量吃香蕉能预防肾癌、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失明。香蕉还能驱除抑郁,使人更聪明,治愈醺酒和缓解孕妇晨吐。Zakari称,香蕉含有碳水化合物、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钠、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维生素B6、锰、维生素C、钾、膳食纤维、生物素和铜。  相似文献   

3.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生态、绿色、低碳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按照“土和、肥和、水和、人和、财和、物和”的和谐土肥理念,合理配置土、肥、水资源,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土、肥、水新技术。促进土、肥、水利用效率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覆盖方式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温室红椒的生物学及土壤环境效应。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地膜加秸秆覆盖对温室红椒土壤温度、生长发育、营养品质、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膜加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均可提高温室红椒土壤温度、株高和茎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3种覆盖处理均可提高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和B/F值及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真菌数量,并提高红椒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地膜加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不覆盖处理(对照)的1.77倍、1.63倍和1.81倍,产量分别增加11.12%、8.98%和15.99%。表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特别是地膜加秸秆覆盖处理有利于改善温室红椒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红椒生长,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康圣生态有机肥,是天然有机、浓缩高效、生态环保的新型肥料。它营养丰富,富含天然氨基酸、核苷酸、腐植酸、活性多肽、多糖和维生素等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铁、锌、硼、锰、硒等元素,能发挥营养元素的综合协同作用。它适宜各种农作物,特别是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植使用。经科研单位试验和农民5年多施用实践表明,可增产1 0%~50%,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深得用户好评。  相似文献   

6.
康圣生态有机肥,是天然有机、浓缩高效、生态环保的新型肥料。它营养丰富,富含天然氨基酸、核苷酸、腐植酸、活性多肽、多糖和维生素等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铁、锌、硼、锰、硒等元素,能发挥营养元素的综合协同作用。它适宜各种农作物,特别是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植使用。经科研单位试验和农民5年多施用实践表明,可增产10%~50%,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深得用户好评。  相似文献   

7.
甜菜的生长发育,需要氮、磷、钾、钙、镁、锌、铜、铁、钼、锰、钠、硼等多种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主要通过甜菜的根、叶组织,从空气、水和土壤中摄取。在甜菜生育过程中,为获得丰产优质块根,需要因地制宜不断施用和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常见的无机营养元素中,主要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氨基酸有机肥营养全面、含有30%以上的氨基酸、氮、磷、钾、有机质和50%以上的镁、钙、硅和微量元素。肥料中营养元素的特点是:有机与矿质相结合,缓释与速效为一体,为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易于吸收、利用率高,含有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元素、金属元素,其中的某些元素与氨基酸形成络合物,有助于各种元素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是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尚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本文首先描述了沙棘林的现状,包括概况、特色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其观赏、文化、宗教、生态服务、药用和营养及科研价值。最后,从基础调查和建库、基础人员和设施配置、管理条例和法制制定、宣传和教育、树木养护和复壮、资金保障、适度开发、建立种子库和基因库及开展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9个方面对千年沙棘林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该工作将有助于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千年沙棘林的重视,并为充分挖掘其潜力及开展精细化养护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白粉虱又名粉虱。寄主范围广,黄瓜、茄子、番茄、辣椒等蔬菜和豆类作物以及花卉中的倒挂金钟、扶桑、月季、一品红等都受其危害,还危害棉花、药材、牧草等。成虫和幼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褪绿、黄化其至枯死,其分泌大量蜜露,覆盖和污染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体内营养元素浓度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石灰性缺锰(DTPA-Mn=3.54ppm)土壤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体内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和钠浓度季节性变化和分布模式的效应。结果表明,随冬小麦生长发育的进程,磷和钾明显降低,镁、铁、锰、铜、锌趋于升高,在拔节期以前取样和分析测定对大多数元素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是适宜的。在同一生育期,不同元素的浓度分布模式不同,移动性相近的元素分布模式大致相似。在不同生育期,钙和锰的浓度分布模式稳定,不受施锰、锌肥影响;钾、铁、铜、锌则因施锰、锌肥而改变;磷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及氮、钠在收获期的浓度分布模式也随施锌肥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危及生存的生态问题,如大气和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臭氧耗竭、气候变暖、海洋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和沙漠化、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猛增等。为处理和解决人类环境和生存问题,农业生态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2.
动态显示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有利栽培管理。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基于生长模拟模型的可视化系统,从而反映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实时动态。有关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基本算法与品种、环境和生产水平密切相关,其主要来自于现有文献和研究数据。基于生长模型的逐日输出,耦合玉米种子、根、茎、叶和穗等的形态建成和生长规则,从而建立了玉米形态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图形学、Visual C 和OpenGL,本文建立了基于生长模拟模型和三维动画技术的玉米可视化模型系统,其能基本反映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并具有结构简单、界面友好和图像真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等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可显著促进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同作物之间,其最适等离子体处理功率略有差别,大豆、花生和芝麻种子最适处理功率为80 W,油菜种子最适处理功率为1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04%、7.94%、12.68%和12.50%,活力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17%、20.10%、18.19%和31.03%;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幼苗地上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96%、14.03%、29.37%和16.09%,根系干重增加了27.60%、15.85%、18.11%和16.86%。此外,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显著增加了幼苗茎长和根长。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等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可显著促进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同作物之间,其最适等离子体处理功率略有差别,大豆、花生和芝麻种子最适处理功率为80 W,油菜种子最适处理功率为1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04%、7.94%、12.68%和12.50%,活力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17%、20.10%、18.19%和31.03%;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幼苗地上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96%、14.03%、29.37%和16.09%,根系干重增加了27.60%、15.85%、18.11%和16.86%。此外,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显著增加了幼苗茎长和根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白星花金龟逐渐成为葡萄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常群聚危害葡萄花、嫩梢和果实,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 一、发生症状 成虫食幼叶、芽、花及果实。幼虫为腐食性,一般不危害植物。成虫喜欢在果实伤口、裂果和病虫果上取食,常数头聚集在果实上,以枝条背上果居多,将果实啃食成空洞,引起落果和果实腐烂。除危害葡萄、加工番茄、油葵、啤酒花、苹果、玉米等果实外,还危害嫩叶和芽。  相似文献   

16.
低温和高温对仓储绿豆象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绿豆象最耐受低温或高温的发育阶段,得到不同温度下完全防控该虫所需时间,为防治仓储绿豆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5和40℃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处理,确定最耐受低温或者高温的虫态。在此基础上,对低温(-5、-10、-20℃)以及高温(40、45、50℃)下最耐受虫态做进一步的生物测定,从而得到完全防控绿豆象的时间。【结果】绿豆象幼虫和蛹耐寒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5℃的LT50分别是12.57、24.93、30.54和15.76 h。绿豆象蛹耐热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40℃时的LT50分别是4.29、17.76、22.33和14.50 h。绿豆象的蛹在低温-5、-10和-20℃下的LT50 分别是30.54、6.50和0.96 h,LT99分别是189.70、33.81和2.90 h。在高温40、45和50℃下的LT50 分别是22.33、3.64和0.85 h,LT99分别是169.43、17.77和3.71 h。【结论】绿豆象各虫态耐低温和耐高温的能力均为蛹较强,据此得到处于不同温度下完全控制绿豆象危害所需时间。因此,利用低温或高温防控仓储绿豆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空调风机也广泛应用于各类通风换气场所,成为空调和净化设备的配套产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空调风机的性能参数,以及空调风机的选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共用240只1日龄健康雏鸡,分别于14,14和28日龄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在免疫后不同时期,采取实验鸡血液、泪液、肠液、气管液和胆汁、脾脏、法氏囊、胸腺、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及哈德尔腺、支气管,检测了相应的 IgG,IgA,IgM 和 HI 滴度。T,B 细胞数量和功能,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雏鸡免疫后,脾脏、法氏囊和胸腺中 ANAR~+T 细胞与浆细胞显著增加,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中的浆细胞、ANAE~+T 细胞数量也明显上升;与此相应,血液 T 细胞和脾脏 B 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血液 T,B 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的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均程度不同地增加。免疫鸡脾脏、盲肠扁桃体和丕氏斑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这些表明免疫鸡不仅全身和局部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其细胞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雏鸡新城疫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局部免疫组织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进一步增多,血液 T 细胞和脾脏 B 细胞免疫功能也增强;血液 T 细胞。B 细胞与淋巴细胞数及 IgG,IgA,IgM含量和 HI 滴度程度不等地增加;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前述指标均升高,说明雏鸡 ND二免产生了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对照鸡免疫器官组织和相应体液中的免疫指标均明显降低。呈现全身和局部免疫机能衰竭,全部死亡。与此相反,二免鸡免疫应答水平进一步提高,明显优于一免鸡,获得可靠的免疫保护,这与其显著增强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无人机技术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农业领域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和野外试验系统总结了当前消费级电动农用无人机在江汉平原主要作物农情监测,粮油类作物播种、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和水产养殖精准投料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结果表明无人机技术在荆州、荆门、潜江、仙桃和天门等地水稻、油菜和冬小麦上进行产量和墒情评估、播种、施肥及飞防作业得到普遍推广和认可,节本增效成果显著,可完全替代人工作业。同时,在沿江范围的稻-渔轮作区、池塘集约养殖区的小龙虾、淡水鱼和稻田蛙精准投料方面发展迅速,相比人工投料更加便捷、经济和高效。此外,特色作物如吊瓜、葡萄、莲藕蔬菜上进行农药和叶面肥喷施也逐步扩大。未来农用无人机应在硬件、软件和区域专业化推广三方面持续创新和完善,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农用无人机与无人作业机械配套协同作业,真正实现规模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江西省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常规和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但只有容重差异显著。容重以于都最大,崇义较小,土壤孔隙状况与之相反,持水性能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分布区Fe、 Mn、 S和B较丰富, N、 P、 K低于临界值;崇义和兴国土壤Ca和Mg、于都土壤Zn、铜鼓土壤Ca、 Mg、 Zn和Cu均低于临界值。不同分布区间,于都土壤P、 K和Cu吸附率最高, S、 Mn、 Zn和B吸附率分别以铜鼓、贵溪、兴国和崇义最高;兴国土壤K、 S、 Cu和Mn吸附率最低,铜鼓土壤P和Zn吸附率最低, B吸附率以贵溪最低。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影响不同;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容重与持水性能、有机质和pH与养分吸附率的相关性呈相反的趋势;养分元素吸附率与该元素养分含量呈不同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 Mn和Zn)、负相关( S和Cu)和相关性不明显( P、 K和B)。不同分布区养分元素含量的缺乏和丰富状况不同,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对养分元素的吸附作用,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毛竹林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