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5种不同比例的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制剂对 2种病原菌均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多菌灵∶代森锰锌为 1∶ 1~ 1∶ 4的混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SR值均 >1.5 ,仅 1∶ 5的混配组合 SR值 <1.5 ,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还表明 ,病原菌抗药性水平愈高 ,混剂增效比率值越大 ,增效作用越显著。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克服病菌的抗药性方面考虑 ,应以 1∶ 1~ 1∶ 3的配比组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冯晓鹏  韩巨才  滕全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99-1399,1401
在室内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代森锰锌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黄瓜霜霉病的联合毒力与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代森锰锌与烯酰吗啉以12.8∶1、8.9∶1、6.7∶1比例混配的增效系数(SR)为1.06、1.11、1.21,表现为相加作用;以43∶1、53∶1比例混配的SR值分别为1.54、1.56,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混配杀菌剂新品种,在室内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与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以6.11∶、4.61∶、15.71∶、91∶比例混配的增效系数(SR)为0.67~1.22,表现为相加作用;以491∶比例混配的SR值为1.815,表现为增效作用,其SR值大于1.5,所以为最佳增效作用混配比例。试验结果为混配杀菌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明确烯酰吗啉、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分别与嘧菌酯混配对葡萄霜霉病的联合作用类型,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3种单剂及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酯6个配比、烯酰吗啉与嘧菌酯5个配比对葡萄霜霉病的毒力。结果表明:嘧菌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2.010、64.961、2.722 mg·L-1;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酯15∶1、12∶1、9∶1、6∶1、3∶1、1∶1混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6~9)∶1配比的SR值较大、增效作用较明显;烯酰吗啉与嘧菌酯4∶6、5∶5、6∶4、7∶3、8∶2混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6∶4配比的SR值为1.82,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82-384
为了探讨咪鲜胺和异菌脲混配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增效作用,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咪鲜胺和异菌脲混配不同比例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异菌脲与咪鲜胺以1∶7比例混配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_(50)为10.65μg/m L,增效系数(SR)为4.73;异菌脲与咪鲜胺以9∶1比例混配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EC_(50)为12.45μg/m L,增效系数(SR)为1.43。  相似文献   

6.
李国庆  门光耀  王军义  刘宝玉  王玉杰  郑直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94-10294,10298
测定了10%苯醚甲环唑WG、50%异菌脲WP和70%代森锰锌WP3种杀菌剂对番茄病害(早疫病、叶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和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表现为苯醚甲环唑>异菌脲>代森锰锌,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表现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低,为24.3%,对番茄叶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效较高,分别为79.5%和73.9%.  相似文献   

7.
王波  唐井亚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71-173
将扑海因、代森锰锌按有效成份不同比例混配,对玉米弯孢叶斑菌(Curvularialunata)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配的扑海因、代森锰锌对玉米弯孢叶斑菌菌丝生长速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扑海因和代森锰锌之比为7∶3,5∶5和4∶6的三种混剂中,对玉米弯孢叶斑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5.55,198.97和183.97,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三种混剂的EC50值分别为7984μg/L,8076μg/L和10802μg/L。其中5∶5混剂的共毒系数最大,增效最明显,是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木醋液与化学农药混配对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增效作用及最适比例优选。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中,木醋液与达科宁混配时,毒力比率均1,表现为拮抗作用;木醋液与克菌丹混配比例为9∶1时,毒力比率1,为1.12,表现为相加作用。另外5种供试药剂与木醋液混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表明:木醋液与福美双、代森锰锌混配的共毒系数分别为385.36和749.00,均远100,为增效作用。木醋液与福美双、代森锰锌混配可有效抑制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为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及新型混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及其与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戊唑醇和腈菌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较高,EC50值分别达0.031 92、0.057 18、0.185 60、0.805 30 μg·mL-1;其次为异菌脲、嘧霉胺和百菌清,EC50值分别为4.204 90、5.949 90和8.816 30 μg·mL-1;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为103.519 40 μg·mL-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培养72 h所产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76.9 mL·L-1。采用Horsfall的复配方法,设计发酵上清液与咪鲜胺、戊唑醇、代森锰锌、咯菌腈和异菌脲分别以体积比6:4、4:6、8:2、9:1和7:3的比例复配,毒性比分别为1.61、1.60、1.53、1.38和1.32,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以及腐霉利与福美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百菌清、异菌脲、腐霉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百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52mg.L-1;腐霉利和福美双原药以5∶1、1∶3、1∶5混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1.44、124.22、128.46,均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腐霉利WP 562.5g.hm-2、25%啶氧菌酯SC 112.5g.hm-2、50%啶酰菌胺WG 300g.hm-2 3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Horsfall方法,以植物提取物Ts-39与嘧霉胺不同配比混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进行了研究,两种单剂不同配比包括10∶0、9∶1、8∶2、7∶3、6∶4、5∶5、4∶6、3∶7、2∶8、1∶9、0∶10,其中大部分比例增效比值在1以上,8∶2的增效比值最大达到了1.57。将不同比例的混剂在五叶期番茄幼苗上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物Ts-39与嘧霉胺不同配比的混剂在番茄幼苗上有增效作用,而且8∶2为11个配比混剂中的最佳配比,增效比值达到1.7,可以作为今后研究和开发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8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玉米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领  高扬帆  陈锡岭  陈军  孔凡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65-2266,2268
选用市售8种新型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的毒力,得到16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EC50,并筛选了极强毒力杀菌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均有极强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曲线的相关性系数及相应EC50分别为0.883、1.885 8 E+1和0.973、1.404 8 E+1。速克灵、百菌清对玉米小斑菌也属极强毒力,春雷霉素、腈菌净、新万生、甲基托布津属较强毒力,扑海因效果较差。扑海因对玉米新月弯孢霉属极强毒力,速克灵、新万生、腈菌净属较强毒力,春雷霉素、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抑制作用较弱。烯唑醇和扑海因55∶及91∶的混配比例对玉米弯孢霉为增效组合,且以55∶增效最显著。速克灵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未发现增效组合,百菌清与烯唑醇64∶、速克灵与百菌清28∶的混配组合为玉米小斑菌的增效组合。  相似文献   

13.
尹立红  刘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22-7522
筛选出低毒、低残留、高防效的杀菌剂,以替代低效杀菌剂或与长期使用的杀菌剂轮换使用。选择了大生M-45、扑海因与代森锰锌对大棚番茄病害做了防效对比试验。3种杀菌剂在防治番茄晚疫病和叶霉病的效果方面,大生M-45>扑海因>代森锰锌;在防治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方面扑海因>大生M-45>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对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的防效低,分别为22.1%和51.8%,对番茄叶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效较高,分别为81.5%和75.8%。大生M-45和扑海因在防治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时,可用来替代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在防治番茄叶霉病和早疫病时,虽防效低于大生M-45和扑海因,但由于价格便宜,又有较高的防效,故在防治番茄叶霉病和早疫病时可选择大生M-45或扑海因与代森锰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效果。[方法]用80%好意粉剂、50%依普同粉剂、43%治粉高悬浮剂、25%爱育宁乳油、12.5%欧得悬浮剂、80%新万生粉剂和43%治粉高悬浮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和25%治粉高悬浮剂7种药剂及组合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和治粉高组合处理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最好。[结论]在病害发生期,治疗性杀菌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预防性杀菌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新型生物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田间调查法测定鲍曼菌素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鲍曼菌素与嘧霉胺9种比例的复配剂表现出加和或增效作用,其中,在鲍曼菌素∶嘧霉胺=4~7∶6~3时有增效作用,鲍曼菌素∶嘧霉胺=5∶5时增效指数最高,达2.5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3~500 mg·L-1 40%鲍曼菌素·嘧霉胺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对照鲍曼菌素、嘧霉胺和多菌灵单剂。【结论】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香栓孔菌(Trametessuaveolens)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香栓孔菌的菌丝生长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代森锰锌、退菌特、石硫合剂、可杀得、多菌灵和百菌清的EC50分别为16.91、26.83、118.49、365.38、412.29和1 556.76mg.L-1;退菌特和代森锰锌按1∶1、1∶3和3∶1比例混配都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按1∶3比例混配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高达415.90,EC50仅为4.48mg.L-1。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复配对枸杞根腐病主要病原菌——腐皮镰刀菌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17种不同比例的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在最佳增效配比下,明确复配处理相较单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孢量、芽管伸长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单剂及其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均有明显作用,其单剂EC50值分别为0.365 8 mg·L-1和0.120 8 mg·L-1,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的配比在3∶2时增效作用最大,EC50值为0.044 3 mg·L-1,增效系数SR达4.560 0,可作为枸杞根腐病药剂防治的最佳复配处理;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单剂及其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单剂EC50值分别为0.116 7 mg·L-1和1 455.784 8 mg·L-1,最佳复配处理EC50值为0.060 2 mg·L-1,增效系数SR达3.231 1。在质量浓度为0.8 mg·L-1时,最佳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产孢量的抑制率达100%,对芽管伸长、菌丝干重的抑制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处理。因此,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复配比在3∶2时,可作为枸杞根腐病药剂防治的最佳复配处理,为预防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