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泥石流缝隙坝对龙头泥砂体积浓度变化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通过前人研究成果及野外调查和预备试验.对泥石流龙头泥砂体积浓度变化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写出了其无因次关系式,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泥石流缝隙坝泥砂体积浓度比的多元回归关系式;(2)试验发现:在相同的水槽坡度和泥砂粒径组成的条件下,泥石流过坝前后的泥砂体积浓度比会受到切口密度、相对切口宽度和相对切口深度的影响,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水库水资源养鱼和减少库内泥砂淤积,保护和改善水库生态环境,作者在库内消落区、荒山提坝及幼林间人工种植杂交黑麦草、象草、扁穗牛鞭草等鱼用高产优质饲草养鱼与防淤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成功。库内鲜鱼产量由种草前常年1000公斤左右提高7000-8000公斤,泥砂淤积每年减少0.516万立方米。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方法对解决库内养鱼长期饵料缺乏,提高库内鱼产量,减少库内泥砂淤积,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连续缝隙坝的调节泥砂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缝隙坝具有维持平时的泥砂输出的连续性、代替鱼道、改善环境等优点。但对于连续布设的缝隙坝群,其布设位置、调节泥砂效果,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为了探索其规律,在常愿寺川进行了缝隙坝与普通坝的对比试验。首先测定缝隙形状对防砂效果的影响,其次调查了定时供给泥砂对调节效果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连续缝隙坝群的防砂效果。结果表明,窄而深的缝隙坝可减少砂峰输砂量。但对于连续的缝隙坝群在调节泥砂效果方面作用不十分理想。因此对其布设地点、构造、运用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研究结果上看,防砂坝的效果评价,不应以每个单坝的防砂效果累加统计。现行的防砂设施计划的研究方法还有必要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关于流域泥砂输移过程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以往的泥砂输移研究中,只注重研究坡面崩塌、泥石流、推移质搬运等单一泥砂输移过程,而对整个流域的泥砂动态──流域泥砂输移的时空变异特性等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通过对沙流河流域30a间最大雨量而产生的泥砂输移过程,采用泥砂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移动泥砂的对70%~80%来源于坡面崩塌,10%~30%来源于支沟以下沟道冲刷;新滞留泥砂70%~80%来源于上一级沟道的堆积,坡面崩塌不足20%。可见泥砂主要来源是坡面,其次是下一级沟道,它们是侵蚀场;而上一级沟道起着滞留场的作用。若应用航片和树木年代编年法进行泥砂动态分析,结论为泥砂输移过程需数十年的时间。从火山灰编年法调查分析,在过去的8000,3000,320a间平均崩塌速度是恒定的。泥砂输移的空间变异特性为短时间测出的流失速度呈时间性变动,如以数百年计,其流失速度与流入速度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用了泥石流调节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并以泥砂平衡方程和搬运能力为基础得出了其排泄泥砂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滑坡与降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福建某地一风化壳浅层滑坡为期3a的观测,发现滑坡位移与降雨量关系密切,进行相关量化分析,运用二元回归法建立指数函数预测模型,并通过流量、泥砂含量与位移的关系检验预测值,对降雨量在滑坡中的预测、预报作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为防治火山地区的泥砂灾害制定火山砂防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推算由于泥石流而产生的泥砂流失量。在此,以流经云仙普贤岳东麓的水无川所发生的泥石流为例,对由其产生的泥砂流失量的推算方法加以研讨以便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8.
把河床表层以泥砂构成的河流叫作移动河床的河流。由于水流作用使河床表层的泥砂产生移动,这种河床高度发生变动被称作河床演变。现在预报河床演变的问题已成为移动河流的最重要课题。移动河道按其长度可大致分为:1)大规模河床演变(数km以上级),主要研究水坝淤砂...  相似文献   

9.
梳子坝对土石流之防治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梳子坝是一种透过性坝体,可以有效地防止土石流之危害。因此,本研究经由土石流过梳子坝的质量守恒定律和渠槽试验,分别建立土砂流出率、泥砂体积浓度比及贮砂率等三种主要的效率参数,作为评估梳子坝防治土石流之效率,并据以发展出一种简单的设计模式,可以用来设计单一的梳子坝的高度、开口间距及总开口宽度等坝体几何因子。  相似文献   

10.
曾文水库集水区表土冲蚀与崩坍比例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曾文水库集水区之主河道为研究对象,根据河道上防砂坝之河床粒径分布资料进行泥砂来源之粒径估算,且依来砂与河床之粒径概况探讨河道之泥砂之递移现象,针对集水区之冲蚀与崩坍比例进行初步研究,由分析结果发现曾文水库之淤砂其中85%源自于崩坍地,15%则为表土冲蚀。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体表交流电渗作用的信息,将交流电引入仿生非光滑表面电渗技术中,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交流电的频率对电渗效应的影响,利用试验优化技术对交流电的频率,电压两个因素进行了二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建立了显著的回归方程。对交流电在仿生非光滑表面电渗技术中的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体表交流电渗作用的信息,将交流电引入仿生非光滑表面电渗技术中,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交流电的频率对电渗效应的影响,利用试验优化技术对交流电的频率,电压两上因素进行了二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建立了显著的回归方程。对交流电在仿生非光滑表面电渗技术中的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石流梳子型切口坝拦砂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对梳子型切口坝切口闭塞临界条件和拦砂性能进行探讨。初步得到:(1)切口坝有全闭塞、部分闭塞、不闭塞和随机闭塞4种闭塞类型。当切口坝的切口宽度b与水石流中最大颗粒粒径dmax之比b/dmax≤ 1.0时,切口全闭塞;b/dmax≥ 2时,切口不闭塞;1.0 <b/dmax<1.5时,切口一般是部分闭塞;1.5≤ b/dmax<2,出现随机闭塞;(2)在同一水槽坡度下,随着b/dmax的逐渐增大,切口坝泥砂拦截率逐渐下降;当b/dmax一定时,泥砂拦截率随坡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急流河道的特征一般表现为断面复杂,比降大,反坡多,形状不规则,流量、流态复杂,泥砂变化显著,基岩表面时隐时现。为此,对急流河道进行测算时,决定了把水流和泥砂的动态采用二维或三维处理。河床演变计算大致分为水流的计算、输砂量的计算、河床演变量计算3个模式。以河床形状随着地点显著变化的湍急河流为对象,对一维河床演变计算法有关事项加以解释,初步解决了湍急河流易发生的缓、急流混合的水流和在部分区间里基岩时隐时现等特殊性问题,说明计算模式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1 减缓、阻止泥石流泥石流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由于钢制三维格栅型防砂坝具备钢的弹性,可缓冲泥石流的冲击能量,从而能减缓、阻止泥石流的运动。2 具有调节泥砂机能第一阶段,减缓、阻止泥石流的运动,使泥砂堆积在坝前。第二阶段,将堆积在坝前的泥砂从格栅孔徐徐排出,恢复坝前拦蓄库容,为阻止下一次的泥石流的发生作存准备。即:阻止泥石流前锋由于巨砾的集中所具有的破坏力,保障了河川的有效机能,并能防止灾害。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2B-JP-FL01新型排种器进行结构参数优化的试验研究,以明确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产品定型确定依据。试验采用多因素多水平设计,由专业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及株距变异系数等排种器主要性能指标与试验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模型、图、表综合分析了试验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为实践中根据不同配套机组作业速度要求选配适宜结构尺寸的排种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全方位高速瓜果图像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快速可靠的图像采集系统是实现对瓜果进行准确分拣的基础。介绍了一种全方位高速瓜果图像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果实多个表面图像的同步采集,采用多线程程序结构提高图像采集速度,采用单场提取模式提高图像质量。利用开发的智能瓜果精选分级试验样机对图像采集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获得的图像质量和采集速度可以满足实时瓜果分级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果蔬气调贮藏冷却阶段温度变化的数值模拟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该文主要针对果蔬的气调贮藏的冷却阶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果蔬气调冷却阶段传热过程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气调库中果蔬的降温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果蔬冷却降温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编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模拟温度与试验温度的差值在2℃以内。结果表明,文中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果蔬在气调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这有助于科学地运行制冷设备,同时为气调贮藏果蔬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行轮式气垫车由行轮及围裙系统产生的行驶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气垫车围裙系统产生的地面干扰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步行轮式气垫车动力性能分析及气垫车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步行轮式气垫车由步行轮及围裙系统产生的行驶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气垫车围裙系统产生的地面干扰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步行轮式气垫车动力性能分析及气垫车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