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禽流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A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熏AIV)引起的禽流感,又称禽流行性感冒,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因感染禽的种类、年龄、病程长短、并发感染情况及感染毒株毒力等不同而表现不同,且无特征性性状和剖检变化眼1-4演。因此,禽流感诊断一直依赖于病原的分离鉴定。随着血清学实验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禽流感诊断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进展眼5演。琼脂扩散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常规方法的使用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免疫荧光法和ELISA也日益显示出其快捷准确的特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核酸序列分析法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也使PCR熏RT-PCR及核酸探针等检测技术成为可能。本文就是对有关该病的诊断方法加以总结,并提出了认为比较可行的改进方法,旨在方便对禽流感做出及时而有效的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A型禽流感病毒9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流感,又称禽流行性感冒,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因感染禽的种类,年龄,病程长短,并发感染情况及感染毒株毒力等不同而表现不同,且无特征性性状和剖检变化^[1-4]。因此,禽流感诊断一直依赖于病原的分离鉴定。随着血清学实验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禽流感诊断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进展^[5],琼脂扩散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常规方法的使用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免疫荧光法和ELISA也日益显示出其快捷准确的特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核酸序列分析法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也使PCR,RT-PCR及核酸探针等检测技术成为可能,本文就是对有关该病的诊断方法加以总结,并提出了认为比较可行的改进方法,旨在方便对禽流感做出及时而有效的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禽》2001,23(5):11-12
禽流感亚型众多加上基因突变、重组和重排,使其变异极快,导致毒株的致病性也千差万别,早期快速诊断和血清学监测无疑是预防、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我国动物流感研究中心(AIRC)在近几年时间内相继建立了禽流感琼脂扩散(AGP)、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诊断技术(RTPCR).满足了我国禽流感流行病学监测及现地诊断与防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流感不仅对世界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感染人,公共卫生意义重大。由于其病毒亚型众多,抗原性变异极快,毒株的致病性也相差很大,早期快速诊断和血清学检测就成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禽流感病毒的传统诊断方法是分离病毒和检测抗体。近年来,又相继建立了血凝抑制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诊断技术及分子诊断技术。文章对禽流感检测方法快速诊断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易出现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是禽流感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需,禽流感疫病的日常监测、集中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工作量逐年增加,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成为当前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禽流感的唯一技术方法,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通过开展基层兽医实验室比对试验发现,影响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的因素诸多,分析试验结果和关键操作步骤,找出试验误差,以便从试剂配制、器材准备和操作规范三方面完善试验操作。  相似文献   

6.
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诊断技术有:血凝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ELISA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PCR)等。其中,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和实用,是基层兽医实验室常用的检测禽流感及新城疫抗体效价的试验方法。虽然GBAT18936-2003和GB/T16550-2008分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诊断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本试验的细节需要完善,才会增加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判定准确性。笔者结合自身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实践经验,将试验的注意事项按以下思路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简言之就是“思”“看”“做”三点。将此思路贯穿到此试验的前、中、后3个时期中,对其需要注意的操作细节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常规鉴定禽流感病毒的方法是血凝试验 (HA),血凝抑制试验 (HI),琼脂扩散试验 (AGP)以及病毒中和试验 (NT)等。   检测采取的病料主要是血液、鸡蛋、肝脏等。   琼脂扩散试验可以检测出各种血凝亚型的病毒,但检出率较低,往往检测为阴性的鸡群,并不能保证没有感染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可以用于区别禽流感的血清亚型,且敏感性高,但一种血凝抗原只能检出相应的抗体,而不能查出其他血清亚型抗体。不过一个地区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其血清亚型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用该地区流行的病毒株抗原做血凝抑制试…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12月17日韩国农林部向世界卫生组织(OIE)报告了该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后,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亚洲有10个国家和地区接连发生禽流感,我国也有禽流感病例。因此,平时做好对禽流感疫情的监测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禽流感琼脂扩散试验(AGP)、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血清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感染。鸡、火鸡、鸭、鹅和鹌鹑等家禽、野鸟、水禽和海鸟等均可感染,其发病形式多样,可表现为无致病性感染、低致病性感染和高致病性感染。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HI)是监测禽流感免疫状态的一种简便、快速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血凝抑制(HI)和鸡胚中和试验(VN)证实,本实验室制备的抗禽流感H9M2单抗11A5和11B2株可特异性地抑制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特性,而与禽流感H5和H7亚型以及其他具有血凝性感染禽类的病毒(如新城疫等)不反应。两株单抗腹水HI效价均达到15Log2。中和试验表明:上述两株单抗均可有效抑制H9N2病毒在SPF鸡胚中的增殖,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测得11A5和11B2株腹水对H9N2禽流感病毒的半数保护量分别为10^-3.35和10^-4.58。该单抗的研制成功对于进一步建立快速鉴别诊断禽流感H9亚型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各省、市、县动物疾控中心所做的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所需的红细胞均需自己配置,饲养非免疫鸡是获取红细胞的主要途径,红细胞是否感染特定病毒直接影响试验结果,本实验方法就是为大家提供非免疫鸡,是否感染禽流感、新城疫鉴别诊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禽流感及其诊断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自2003年11月中旬开始,由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毒株引起的禽流感在韩国、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等国家爆发。截止3月1日止,越南已有22例人类禽流感H5N1感染病例,15例死亡,截止3月15日止,泰国已有11例人类禽流感H5N1感染病例,8例死亡。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在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诊断、免疫防制及基础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多项研究结果。禽流感诊断技术方面,已建立:(1)琼脂扩散(AGP)诊断技术。(2)亚型分型技术。(3)病毒分子诊断技术。禽流感疫苗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 二、禽流感的症状及潜伏期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3.
浅析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化验室中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如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化验室诊断或免疫监测在基层多使用这种试验方法。今年在我国其它省市发生多起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威胁我省我市的情况下,省、市、县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都对禽流感进行了大量的化验室监测,运用和准确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免疫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在操作中常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容易造成试验结果偏差,甚至误判。现将这种实验方法操作中影响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测定免疫抗体效价、辅助诊断病毒性疾病等方面。在基层工作中血凝抑制试验(HI)最常用于新城疫、禽流感等免疫抗体的检测。血凝抑制试验由于特异性好、能进行大量样本的分析、节省试剂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对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5.
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不仅血清型多,而且自然界中带毒动物多,毒株易变异,防制困难大。为使我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采用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诊断技术方式,通过疫苗免疫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由于AI具有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病原体亚型多以及容易发生抗原漂移和转换等特点,其防治难度很大。现阶段,禽流感疫病防治主要是通过疫苗接种、免疫抗体监测技术手段进行疫情防控,免疫抗体检测主要通过血凝与血凝抑制(HA-HI)实验对血清样品抗体做出准确的分析,因此,实验技术好坏对疫情的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掌握的经验、技术对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技术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1诊断方法1.1一般诊断方法可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可做CPV胶体试纸条诊断。1.2其他诊断方法电镜与免疫电镜检查、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动物接种试验、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染色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量中和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检查病原体确诊。1.3评价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由于CPV对猪和恒河猴红细胞具有良好的凝聚作用,应用血凝试验可很快测出粪便中的CPV。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严重危害我国的养禽业,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免疫后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际的免疫效果,因而免疫抗体监测操作技术的准确性、有效性、可靠性对禽流感防控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一般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A-HI试验),经济、操作简便和容易量化是该试验方法的优点,但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也较多,导致HA-HI试验结果失真,下面将就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抗体效价评估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12月14日发布实施了新版《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 18936—2020)。新版标准中重新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技术要求,与旧版本比较内容有所变动。为尽快理解新版标准要求,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对新、旧版标准中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了比较。经对比分析发现,新版标准增加了对血凝抑制试验4 HAU抗原配制的验证,鸭、鹅等水禽血清的预处理内容,并对其结果判定予以补充。新版标准在操作步骤上更为精准详细,在结果判定上更加科学准确,弥补了旧版本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为广大兽医实验室检测人员更好地理解新、旧标准差异以及新版标准优点,从而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兽医实验室中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经常用到如鸡新城疫、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多种疫病的检测试验中。石家庄市各级兽医实验室每年春防、秋防后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均进行免疫抗体集中监测,以便准确掌握免疫质量。因此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