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培矮64S/9311的重组自交系F7群体(RILs F7)及其回交F1群体(RILs BCF1)这2个群体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性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在2个群体中的遗传变异性及相关性与通径关系。结果表明,性状发生了丰富变异,有利于进一步作杂种优势分析与QTL定位等研究;相关分析得出RILs F7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RILs BCF1小区产量和产量的构成因子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2个群体产量和产量的构成因子相关程度均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穗长;通径分析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是产量的重要作用因子,其它产量构成因素性状尤其是结实率,在产量贡献方面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旱稻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57份旱稻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主穗长度、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剑叶长/宽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和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剑叶长/宽、单株粒数、主穗长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有效穗数、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偏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穗数3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变幅较大,在该群体中对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潜力较大;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本身均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预期遗传进度也较大,特别是单株粒数的预期遗传进度较大;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主穗长度与有效穗数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千粒重来间断增加单株产量;用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构成的选择指数进行综合选择,相对效率高达219.34%,比直接选择单株粒重提高了119.34%,显著高于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因此采用这个指数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优质晚籼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高产育种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对40个优质晚籼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10个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11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11个性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线性效应达显著以上统计水平的性状,根据其相对重要性的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每穗一次枝梗数。在现有优质晚籼稻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晚籼稻的高产育种,应当把增加每穗实粒数作为主要方向,即重点打破单株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的负相关,着重提高每穗实粒数,其次是提高单株有效穗数,同时兼顾适当提高千粒重;在提高每穗实粒数的选育中必须着重把每穗一次枝梗数多作为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
30个旱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AS等软件对30个旱稻品种的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关系数等参数的分析,特别是进行了性状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对旱稻单株产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而穗长、主茎杆粗、单株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作用不大,甚至会出现负相关作用。因此认为,通过对单株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的选择,有助于旱稻的培育,加强灌浆期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水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用随机区组法比较试验,对14个福优组合的遗传参数估算,相关系数和通径分析认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与单株重关系,遗传参数和估算穗粒数,穗数是决定产量主要因素;其遗传相关系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结实率;通径系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结实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南方稻区不同年代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23个早籼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早籼品种更替中,单株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提高;生育期延长、植株增高;单株有效穗数、主穗长、千粒重和叶片长宽趋于稳定。决定早籼品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粒数。育种上,应主攻穗粒数,适当增加株高和穗长,在增加株高的同时,重点对基部节间的有效选择,以增强抗倒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二棱啤酒大麦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二棱×多棱和二棱×二棱组合,产量构成性状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直接效应,但由于每个产量构成性状通过其它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间接效应不同,导致每个产量构成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总贡献发生改变,其中以每穗粒重的总贡献最大,其次为每穗粒数,其三为单株穗数,而千粒重为最小,但穗粒重是每穗粒数与千粒重的乘积,受其两变数的影响,导致每穗粒数对单株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啤用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表型相关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大。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0年来大麦代表性品种—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莆大麦系列品种的籽粒产量、有效穗、穗粒重、千粒重、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等7个性状,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也反映出品种类型的多样性;(2)主要性状演变规律:籽粒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有效穗、千粒重等6个性状呈不同形状波浪式变化;(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结构3个主要因素对产量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实粒数>有效穗,其余3个因素顺序为:生物产量>穗粒重>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的产量结构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产量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成Ⅱ优航1号产量的4个主要因素与产量均呈正向相关。4个产量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其中每公顷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居第3,千粒重最小。栽培上,首先要确保在足够的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每穗粒数,同时也要顾及结实率和千粒重,以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51份江苏及国内外引进的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不同裸大麦种质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江苏地区裸大麦品种的选择及选育提供参考。对51份种质资源的7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考察测定,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6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单株穗数、单株产量、穗长、千粒质量、穗下节间长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9.96%、27.23%、18.39%、18.10%和16.74%;16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6,其中抽穗期、单株穗数、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产量、千粒质量及结实率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1.8,表明51份裸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裸大麦穗粒数与抽穗期、穗下节间长、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千粒质量与穗长及结实率、单株穗数与结实率、抽穗期与穗下节间长及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抽穗期与结实率、单株穗数与每穗粒数、每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及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前3个主成分,其主要与每穗粒...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水稻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小。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两份小麦多粒种质的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份小麦多粒种质攀86001-13-2和咸87(30),其杂种一代的单株穗数和穗长均表现为部分隐性遗传;千粒重、株高和单株粒重的遗传表现则有所不同。主要性状相关分析表明,F1与中亲值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穗粒数与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选择有代表性的 1 4个优良籼型两系杂交稻亲本 ,包括 5个不育系和 9个常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 ,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 (NCⅡ )模式对 1 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株高、剑叶长、穗长、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上 ,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而在单株产量、生育期、结实率和单株有效穗等性状上 ,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所有 1 0个农艺性状受恢复系影响更大 ,但不育系对主茎剑叶长、穗长、千粒重、生育期、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 :株高、千粒重、剑叶长、每穗总粒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生育期、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春小麦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选取国内外43个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株高、主茎穗长、主茎穗小穗数、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粒数、抽穗期、散粉期、成熟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农艺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即籽粒产量因子、成熟因子、有效穗数因子、穗长因子和千粒重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90.05%。利用这5个主成分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43个春小麦品种划分为7大类群,其中第4类群的品种综合产量性状好。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不同遗传分化品系(种)杂种籽粒充实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不同遗传分化程度的水稻品系(种)与釉稻品种杂交所得杂种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遗传分化程度的品系(种)杂种间的平均籽粒充实度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以偏粳型品系G3005-4-1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最好,达正常水平;两个偏籼型品系G2417-1及G2123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次之,低于中亲值及对照的籽粒充实度,但无显著差异;粳型品系G2615及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较差,但部分组合的籽粒充实度表现正常。杂种籽粒充实度主要与每穗实粒数、结实串、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适当降低千粒重有助于改善杂种的籽粒充实度。  相似文献   

20.
江浙沪啤酒大麦品种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浙沪生产上应用的大麦品种进行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表明: 1、由于品种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杂种各性状的平均优势偏低,故改良品种时急需引进新的优质资源。 2、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最小。但产量性状间较协调,故同时改进三个性状也是可能的。 3、浙皮1号的矮化能力,沪麦8号的每穗粒重,矮早3号的每穗粒数和泾大1号的单株穗数的一般配合力的应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