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当前对城市景观进行生态植物配置及绿化设计反映出了人们的新梦想及新价值观,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此,将针对城市绿化植物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进行系统的阐述,试图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生态设计为出发点阐述了住宅小区的景观建设,提出小区的生态园林不是有空地种植,有空间栽树的简单绿化过程,而是真正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植物品种之间以及与建筑之间的选择与搭配,以确保各种植物品种所处地域共生、共享、相生相衍。同时,在硬质铺地景观上也要求透水透气性的新型材料,保证土壤的孔隙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正确认识和利用微生物可以有效保证植物所需的营养,为土壤提供肥力,有助于生态林业建设。本文针对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联系,浅谈林木菌根化、共固氮微生物及微生物基因技术在造林业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桑经》的农业生态学思想,研究了农作物与环境限制因子之间的关系,如植物与光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同植物对水的不同需求、植物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内部的辨证关系,如作物与杂草、作物种群内部、不同作物种群之间;论述了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强调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生态关系,以及借鉴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种间关系,以三峡水库中、上段过渡区一级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消落带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参考相邻格子法对研究区样地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对优势植物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物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鬼针草(Bidens pil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作为泛化种占总物种数的37.50%,具有分布范围较广、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值>0.50的种对数分别为40、50,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数分别为27、13,表明干流优势植物之间的竞争性相对弱于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之间多为不等宽生态位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态位共用;少数植物之间呈现出分离生态位重叠,不参与竞争。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具有干支流差异性和高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园林建设的步伐.而且,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态理念的增强,促使我国城市园林建设越来越往生态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生态的发展,笔者对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对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探讨.就如何来推动城市园林植物生态的建设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壤氮素与水分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氮素与水分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土壤氮素、水分和植物光合生理生态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矿山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以及植物配置的相关策略,对于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来进行矿山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各种生态修复技术、植物配置不仅可以消除矿山开采作业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可以提升矿山企业的发展水平,促进绿色矿山建设。由于生态修复、植物配置可以维持矿山周边的自然生态平衡,因此,这些技术和手段是未来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于涛 《新农业》2023,(10):28-30
城市公园建设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必须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生理生态特性和自身观赏价值设定出因地制宜、科学美观的植物配置方案,实现公园绿化建设中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城市公园建设工作中,使游客得到休憩,城市生态功能修复和城市景观的增强一直是其工作主体内容。为提高烟台市景观公园设计工作中对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和科学意识的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17-10718,10887
以当前建设生态水利系统为切入点,指出水利绿化建设是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植物造景对生态水利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以近几年徐州地区水利绿化建设现状为例,指出徐州地区水利绿化建设工程中在植物造景时所呈现出来的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要进行科学、艺术的植物造景,并探讨植物造景的原则,以期为水利绿化建设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边缘学科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分类学分别向化学或植物化学渗透形成植物化学生态和植物化学分类学。认识植物以次生代谢物为媒介与昆虫、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化学生态方面的相关性,有利开发大量有用的天然产品,例如天然防腐剂和天然抑菌剂。在植物化学分类学中,用来作为分类标志的特征性成分往往是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了解这些化合物的分布,可能寻找到相关的植物资源,例如调味剂和增香剂。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并结合小兴安岭南坡原始林中植物种的生态特性,对该区的植物生态种组进行划分。乔木树种分成6个生态种组,即椴树生态种组;枫桦生态种组;柞树生态种组;落叶松云冷杉生态种组;水曲柳生态种组和毛赤杨生态种组。灌木分成3个生态种组,即榛子生态种组;胡枝子生态种组和柳叶绣线菊生态种组。草本植物被划分成6个生态种组,即酢酱草生态种组;毛缘苔草生态种组;单花鸢尾生态种组;羊胡子苔草生态种组;猴腿蹄盖蕨生态种组和小叶樟生态种组。 这些生态种组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乔木树种的生态种组,灌木生态种组以及草木植物生态种组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植物生态种组分类研究,是森林群落分类和森林立地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国家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城市园林的建设。而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进行,各种病虫害问题逐年加重,生存环境恶化、有害生物入侵、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都是影响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做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城市园林建设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就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植物空间的营造对居住区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居住氛围,植物还具有生态功能,合理运用植物营造空间,更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本文主要从生态功能角度对居住区的植物配置方式进行论述,以此起到对居住区植物配置设计的积极作用,对于建设更美好人居环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受"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思想影响已出现诸多问题.同时,随着浙江省全面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为乡村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对此,本文基于大花园建设视角提出全域花园建设与特色景观营造、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用地承载力反应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维持生态质量与城市开发建设强度之间的平衡。利用GIS进行空间分析,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的方法,以坡度、高程、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植被分区、植物类型分布、基本农田、工程地质类型等8个因子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划分生态管制空间,确定区域内可利用建设用地面积,以及适宜承载的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城市公园景观能够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城市景观为载体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实现景观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地融入雨水基础设施中,形成生态功能与雨水管理功能结合的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记录、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植物配置的作用,以及柳州可供选择的公园景观植物种类。【结果】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常用的屋顶绿色、雨水花园、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等生态设施的植物配置应用。【结论】在营建柳州海绵城市公园景观植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实现生态雨水管理设施与景观植物配置合理的融合,使城市景观公园向着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植物微生态学研究是生物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分支,专注于探索和理解植物微生物类群的组成、功能、分布演替以及与宿主之间的关系。该领域的学者通过运用计算机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能够从微观层面了解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动可以是互利共生的,例如植物依赖根际菌根真菌来吸收养分,而真菌则从植物中获取碳源。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抗病性和促生长特性来提高植物的耐逆性和生长表现。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微生态系统在植物生长、健康和适应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也被认为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病害的能力有关。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及分类,对植物微生态制剂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便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但当前城市道路所使用的绿化植物,多为外貌较好或具有特色的风景植物,其他生态功能不强.为了利用植物功能性状的方法筛选具有较高生态功能、适合宁波市道路绿化的植物,调查宁波市主城区126种植物的11个功能性状,利用专家访谈和街头社会调查确定了当地居民认为绿化植物最重要的3种生态功能(外观美学、抗风抗涝和改善空气质量),之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每种植物的上述3种功能的数值,并将它们合并为一个综合值来筛选道路绿化植物.结果表明:(1)宁波市的道路绿化植物隶属46科86属,占《浙江植物志》中收录总科数的27.06%;(2)宁波市道路绿化种的乔灌比例、常绿和落叶的比例,均明显和当地天然林不同;(3)外观美学、抗风抗涝、改善空气质量及综合优势值在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同样它们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之间没有显著差别;(4)乔木在外观美学、抗风抗涝、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能力和绿化综合优势值均显著高于灌木(P<0.05);(5)木兰科、樟科、蔷薇科、锦葵科、木樨科、山茶科和山茱萸科作为道路绿化植物具有生态优势;(6)根据绿化综合值,还筛选了50种植物(包括25种乔木和25种灌木)作为建群种或常见种,用它们构建具有较多生态功能的道路绿化群落.研究结果为城市道路绿化物种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也为宁波市道路绿化群落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