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杂3号是清海省农科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是替代海拔在2800~3000m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青杂3号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青杂七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培育的我国北方春油菜区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7号属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9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平均芥酸含量0.4%,饼粕硫苷含量19.25微摩尔/克,含油量48.18%。  相似文献   

3.
青杂3号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产量较高,油菜品质高,增产效果好,当前在青海省境内已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青杂三号(E144)是利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甘蓝型特早熟春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特早熟、抗逆性强等特点,适于在海拔2800~3000m的脑山地区推广种植,是替代这些区域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平均单产3000kg/hm2以上,较对照白菜型油菜青油241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临潭县进行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杂5号主枝结荚数、角荚长、角果粒数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折合产量为3 12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华协1号增产19.87%,可作为双低油菜种植首选品种在临潭县推广。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青海省的主要特色农产品,近几年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接近20万公顷,成为青海省第一大农作物,甘篮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二号”的推广应用,为青海省北方油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结合大通县杂交油菜制种工作谈谈青杂二号油菜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双低、高含油量和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等特点,区试中平均产量为3 789kg/hm2,比第一对照青杂1号增产8.58%,比第二对照青油14号(双低常规种)增产20.97%;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81.55 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0.1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芥酸含量为0.25%,饼粕中硫甙含量为18.56μm o l/g,含油量45.23%,抗(耐)菌核病性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8.
1 品种来源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 "十五"期间育成,是我国北方春油菜区第一个高产、优质、特早熟品种.经化验分析,其籽粒含芥酸0.5%、硫苷29.4 μmol/g、含油率44%,符合国家"双低"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油杂1号     
中油杂1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三系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已通过全国审定,是湖北省政府优质油菜工程确定的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96F045D系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组合。2002年7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云油杂1号”,成为云南省育成的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抗旱、优质(双低)、含油量高。 1 特征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 “云油杂1号”幼苗直立,根系发达,苗期长势旺,叶片大而肥厚,叶、茎轻被蜡粉,花朵繁茂,……  相似文献   

11.
<正> 中油杂一号系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选用的三系双低杂交种,也是唯一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双低油菜品种。该品种已列入“全国跨越计划”项目和“十五“期间双低油菜主推品种之一。1997~2001年试验、示范和推广,表现出了较强的生长优势和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李明辉  黄继武  杨爱民  蔡蓉  孙秀丽  覃孟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04-11804,11813
[目的]确定双高油菜与双低油菜的最佳隔离距离。[方法]以双高油菜蓉油4号为中心,在其周围200m范围内种植华杂5号,开放授粉,用纸层析法测定芥酸含量,研究不同距离下双高油菜对双低油菜芥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间隔距离下,华杂5号的芥酸含量受影响程度不同,随隔离距离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4m处华杂5号百粒受影响率的为28.25,此后,随着间隔距离增加,芥酸受影响程度逐渐减小。32m处百粒受影响率降为5.00,64m处为1.30,接近于0,而128m时完全无影响,即芥酸上升率随间隔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双高油菜对双低油菜芥酸含量的影响随隔离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隔离距离至少32m以上,最好64m以上。  相似文献   

13.
23个双低油菜品种(系)在山丹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丹县对23个新引双低油菜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条播栽培条件下,以南油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3 0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5.88%,且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早成熟5 d,综合性状优良,可在试验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唐国永 《农村百事通》2007,(14):32-32,77
“青杂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油菜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生育期106天,全生育期136天。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薹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脉白色,  相似文献   

15.
<正>"青杂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油菜新品种,当前已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特征特性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农户不能自行留种,必须选用有生产杂交油菜资质的单位生产的种子。经试验表明,改良后的"青杂4号",可在门源地区高海拔冷凉湿润区域,即浩门镇以东地区广泛种植。1试验目的为测定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双低、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4号",在2700~3000米高海拔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双低油菜多数为甘蓝型杂交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结实率可达10~30%,高的可达40~80%。品种间串花杂交将严重降低品质,据东台福康保健油有限公司分析表明,同样是“宁杂1号”双低油菜种子种植的田块,其商品油菜籽芥酸含量可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达到双低标准的双低油菜籽,二是芥酸含量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通讯》2006,(1):61-61
为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提高油菜产业的竞争力,自1996年以来.课题组开始与科研育种部门开展横向联合,不断加强国内外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的引进工作。1999年秋播,“‘宁杂一号’优质油菜新品种引进”被市科技局正式立项(项目合同编号为993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5-16
在张掖市开展双低油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有效降水较往年偏多,所有参试材料产量表现较好,通过田间观察,B1(15R×5A)其小区折合产量最高,同时在收获时成熟度较对照青杂5号(青杂305)好,拟推荐该品种参加省级油菜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9.
随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在我省推广面积的迅速扩大,生产上需探索出一套杂交油菜栽培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比例、不同密度、化学调控、微量元素对“宁杂1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探索了其最佳栽培模式,为“宁杂1号”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5%、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的油菜,如油研8号、中油杂2号、华皖油1号、2号、蓉油6号、湘杂油1号、2号等. 芜湖曾在1999年推广"双低"油菜面积18.42万亩,占全县油菜播种面积的60%,双低油菜示范区平均亩产达157.5千克,推广面积、单产水平和最高攻关产量,不仅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也居先进水平.发展"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