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AEZ法对贵州省8个市(县)玉米、水稻、小麦生产潜力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证明,贵州主要粮食现实生产潜力为110.06亿公斤,极限潜力可达152.26亿公斤。通过研究提出了贵州省土地人口宜载量和承载阈。并提出土壤和肥料影响函数,对FAO的AEZ法进行了补充,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阜南县耕地地力评价与中低产田改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掌握阜南县耕地地力以及中低产田分布情况并研究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以阜南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数据文本资料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阜南县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以及阜南县实际情况对阜南县中低产田类型进行二级系统划分。结果表明,阜南县耕地地力可以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将中低产田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干旱灌溉型、渍涝潜育型和渍涝排水型。并针对性的提出各中低产田以及土壤改良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新郑市土地资源利用水平,采用机制法的逐步订正模型对新郑市的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估算;用耕地生产力指数模型中的PI指数作土壤修正系数对气候生产潜力做修正;用生产潜力指数,对耕地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郑市的平均土壤修正系数为0.54;平均生产潜力为19393.84 kg/hm2;平均生产潜力指数为47.39%,因此新郑市尚有较大的耕地生产潜力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贵州省土壤的定量化分类研究与应用,利用近期在贵州省调查的18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结果,结合贵州省以往的土壤调查资料,对贵州全域土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成土特点分析、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鉴定与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类别划分。结果表明,贵州省丘陵山地土壤的脱硅富铝化主要以中度至弱为主,土壤有机质积累和腐殖质特性明显,土壤中铁质特性和铝质特性出现较为频繁,土壤粘化、黄化及碳酸盐岩岩性特性较为普遍;人为活动对该省土壤演变影响明显。该省土壤温度状况主要属热性和温性,土壤水分状况有湿润、常湿润、滞水、人为滞水和潮湿等类别。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共鉴定出有机土、人为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8个土纲,包括16个亚纲、41个土类和85亚类。文章对该省主要土纲分布的成土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贵州省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与地理发生分类类型进行了参比,并提出了在潜育土中增设水耕简育滞水潜育土、水耕暗沃正常潜育土和水耕简育正常潜育土三个亚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比较了作物生产潜力常规研究方法与作物生长模拟研究方法的特点, 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介绍、模型验证和气候、土壤、作物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 应用DSSAT3中的CERES-玉米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22个地点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 获得了各点6~15年玉米的产量潜力值, 并统计计算了研究时段内玉米生产潜力的平均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起LM-BP网络结构(5-M-1)模型,达到对土壤养分等级划分的目的,为合理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采用Levenberg-Marquardt (LM)训练算法,构建3层网络模型: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含层、一个输出层,利用3层网络作为耕地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模型。利用土壤养分各级评价标准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此来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并对歙县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LM-BP网络结构对测试样本输出的预测值和实际参考值是一致的。最终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歙县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结果与BP神经网络的模拟结果相对比,发现也是基本一致的。LM-BP网络结构应用于土壤养分等级划分中,得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为智能算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南平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南平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测定了1101份植烟土壤样品的18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进行了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平烟区土壤适宜性中等偏上,综合评价指标值(IFI)在0.575~0.665之间,平均为0.628,CV为14.04%,按5个等级划分则以Ⅲ级土壤面积最大,占62.49%,而Ⅰ~Ⅲ级土壤占80%;各县(市、区)差异较小,Ⅱ~Ⅳ级土壤均占90%以上,其中以延平和浦城最高,建瓯最低;全市有83.05%的乡(镇、街道)适宜性平均水平属于Ⅲ级。因此,南平烟区烤烟施肥应注意施用石灰或钙镁磷肥,同时应增施钾肥,补充硼和氯等微肥。  相似文献   

8.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建立及养分丰缺等级的划分是测土施肥工作的基本环节.田间相关研究表明,对于京郊潮土类土壤,最好的土壤有效磷提取剂是0.5M碳酸氢钠.小麦植株的相对吸磷量与用此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0.810;酸性提取剂如盐酸氟化铵等不适于本地区土壤.土壤有效钾的提取剂可用1N醋酸铵,土壤碱解氮含量测定值与小麦相对产量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用上述各种提取剂对潮土类土壤中氮磷钾养分进行测试,并与小麦的相对产量进行校验,就可得出潮土类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丰缺的等级.根据土壤有效磷的丰缺等级,将多点肥料效应试验数据进行归类,得出各个丰缺等级的肥料效应方程,可以用来对小麦施肥进行推荐.  相似文献   

9.
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在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吐列毛杜农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后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层次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获得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吐列毛杜农场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将耕地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962.18hm2,占耕地总 面 积 的7.65%;二 等 地 面 积 为3422.18hm2,占27.22%;三 等 地 面 积 为3840..56hm2,占30.55%;四等地面积为2683.49hm2,占21.34%;五等地面积为1664.76hm2,占13..24%。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汕优608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优608是由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高抗稻瘟病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贵州省审定.2006年该品种获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拟在贵州境内海拔1000m以下地区和稻瘟病重发地区开展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该组合高产稳产、抗性强、农艺性状好、田间生长势旺,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张峻淞  曾令杰  何绮莉  黄嘉玲  张晓元 《种子》2021,(2):129-132,138
采收不同产地的穿心莲种子,测定其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及其生活力等指标,并以此为依据,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穿心莲种子划分为3个等级类别。以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判别检验,表明该等级划分合理。以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和生活力为自变量,划分的等级为因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法建立了穿心莲种子的等级预测模型。通过将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生产上穿心莲种子等级的判别。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植物着生的基地,是多数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栖息的主要场所。因此,土壤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乃是关系到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对铜仁地区土壤资源的特点、生产潜力作粗浅的分析,对进一步挖掘本区土壤的生产潜力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2 g/kg、0.75 g/kg、87.27 mg/kg、50.55 mg/kg和103.20 mg/kg,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属于稍缺水平,变异系数依次按大小排序为AP>AN>AK>TN>SOM,全部为中等变异程度。地统计分析表明,5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通过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来绘制了养分含量等级空间分布图,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平都较低,其他有效组分在含量等级及分布范围相对于有机质和全氮的状况要稍好。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14.
作物生产潜力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是研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总结了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从光、温、水、气候、土壤等因素的机理性研究到农业模型以及主流的统计分析模型的研究脉络和存在的问题与模型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土壤颗粒组成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物理性粘粒(粒径<0.01mm)含量逐渐增加,物理性砂粒(粒径>0.01mm)含量逐渐减少,土壤向粘质化、紧密化发展。在不同等级石漠化中,土壤各粒级颗粒含量在中度与强度之间均无明显变化,而在轻度与强度之间除粗砂粒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中度阶段为土壤颗粒组成变化最敏感时期。黑色石灰土中的物理性粘粒普遍低于黄壤,而物理性砂粒则普遍高于黄壤,且除粗砂粒外的各粒级颗粒含量在两类土壤中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开垦和放牧较樵采和火烧更易使土壤中的小颗粒聚集,总体表现为开垦> 放牧>樵采>火烧。土壤颗粒组成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并影响着土壤的其他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土壤可蚀性K值作为评价土壤特性的重要参数,是水土保持规划、土地利用评价、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规划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基础数据。笔者从贵州省五大石漠化治理类型区的空间角度出发,选择五个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C模型分析其土壤抗蚀性,探索不同类型石漠化土壤可蚀性的特征及差异,初步认为贵州省岩溶地区总体由北向南K值逐渐增大,峰丛洼地石漠化类型区土壤可蚀性最大,土壤最易侵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度和2013年度在河南省濮阳市安排中低产麦田土壤肥力障碍消减与地力提升技术试验,针对中低产田土壤障碍因子,研发出对应的消减技术,以解决制约中低产田小麦生产中的土壤问题, 提升中低产田小麦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有大面积缺磷土壤,合理施用磷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壤有效磷含量虽然能反映土壤供磷能力,但不能作为土壤需磷量的指标。因为施入土壤的磷素有很大部分被上壤吸付、固定。而不同土壤吸付、固定磷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固磷能力不同的土壤,需磷量显然不一样。因此,土壤吸付、固定磷素的能力,是确定土壤需磷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根据土壤吸磷特性确定磷肥需要量的问题,我们对贵州省几种不同母质发育的  相似文献   

19.
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刘扬等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76-376
土地生产潜力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回顾总结了土地生产潜力的起源及发展过 程,系统的分析了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归纳为三类: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法、高 产地块法,探讨了各类方法的使用条件、特点及局限性。最后对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的努力方向做了进 一步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黔黄油21号”是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最大生产潜力,同时科学评价分析油莱轻型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达到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特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