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烟草丛枝症病害表现为黄化丛枝症, 导致烤烟经济性状和产量产值明显下降. 未筛选到治疗病害的有效药剂, “治虫防病”措施的平均防效为619 % , “以治虫防病为主体, 综合防治烟草丛枝症病害技术体系” 的平均防效为869 % , 20 hm2 中心示范样板田的防效为772 % , 每hm2 挽回产量873 kg 、挽回产值11 31885 元, 确认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而可靠地控制烟草丛枝症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1994至1998年,在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重病区进行药剂治疗和治虫防病等研究,并进行大面积综合防治技术示范(3115hm2)和推广工作(64032hm2),结果表明:抗生素类药剂和抗病毒制剂无治疗效果,单纯治虫防病的效果也不理想,采用以网罩隔离育苗培育无毒苗、药剂控制传媒昆虫、淘汰和更换病苗、保健栽培为技术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防治效果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3.
 烟草丛枝症病害表现为黄化丛枝症,导致烤烟经济性状和产量产值明显下降。未筛选到治疗病害的有效药剂,"治虫防病"措施的平均防效为61.9%,"以治虫防病为主体,综合防治烟草丛枝症病害技术体系" 的平均防效为86.9%,20hm2中心示范样板田的防效为77.2%,每hm2挽回产量87kg、挽回产值1131885元,确认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而可靠地控制烟草丛枝症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为害和病毒抑制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玉米品种之间抗性试验、不同发病级别对产量的损失试验和三种病毒抑制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农业措施、药剂防治、治虫防病等综合防治技术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是经烟蚜和烟盲蝽传染的病毒病,在 "治虫防病"为主的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本文研究网罩隔离技术培养无毒烟苗应用于大田控制病害的方法,并进行一定面积的技术示范工作,结果表明:网罩隔离育苗在田间成功地培育出无毒烟苗,病苗率为0.23%~3.6%,较对照下降约75%~95%,移栽后结合优质烟栽培技术,封顶时烤烟的田间发病率为2~5%,说明以无毒苗应用技术为核心、辅之介体控制和病苗拔除等技术的综合防治体系能够有效和稳定地控制烟草丛枝症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花生叶部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花生叶部病害造成叶片早脱落,严重影响产量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叶部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深耕+施农肥+药剂+叶面肥综合处理防病效果显著,防病指数11%,防病效果达到85%,花生增产10.2%。喷药剂+叶面肥处理防病效果也很好,但增产效果不如综合处理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已成为我县水稻生长前期最重要的病害,且持续加重,范围不断扩大。如何迅速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已是我县水稻生产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攻关协作组提出的药剂浸种、秧田与大田适期防治灰飞虱的治虫防病应急防治技术措施,我们特进行了5%锐劲特种衣剂不同浸拌种处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效果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出以选用抗病品种津春2号、4号为主栽品种,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防病技术,以控制田间微环境为主的生态防治,辅以栽培措施,对病害进行早期预防。病害发生后,选用生物制剂新农抗4号,采用高温闷棚措施,发病前期施放烟雾剂,喷施粉尘剂以及筛选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应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基础,以培育无病虫壮苗、健身栽培为重点,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及早、及时做到“治虫不见虫,防病不见病”。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因病、虫、草、鼠等为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300多亿公斤,棉花损失约30多亿公斤,茶叶、果树、林木等也因病虫为害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因此,开展植物保护工作,进行防病治虫很有必要。植物保护就其开展工作的方式可分为化学药剂防治和农艺防治两种。化学药剂防治是对将遭受或已遭受病虫等有害生物为害的农作物及其种苗进行化学药荆处理(用药剂拌种或喷洒药剂等)的一种植物保护技术措施。农艺防治就是采取除化学药剂防治以外的其他人工的、物理的、生物的农艺技术措施对农作物加以保护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4~1997年对保护地番茄早疫病进行了连续调查和研究,明确了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探索配套综合防治技术,田间防效达89.2%以上,1997年田间示范面积达0.7hm2。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1800 mL/hm2对水稻白背飞虱具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 mL/hm2的控虫效果优于25%甲维.毒死蜱乳油同剂量的效果;明显低于吡蚜酮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药后1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1800 mL/hm2对田间主要蜘蛛有一定的杀伤率(46.51%~56.60%),但杀伤率低于25%甲维.毒死蜱乳油1500 mL/hm2和毒死蜱处理;药后15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稻田主要蜘蛛无杀伤作用。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剂量应不低于1800 mL/hm2。  相似文献   

13.
对甲酰胺磺隆在夏玉米田中的除草效果和使用剂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5%WG甲酰胺磺隆可有效防除夏玉米田间多种杂草;综合考虑除草效果和经济成本,建议使用浓度为150 g/hm2.  相似文献   

14.
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的适宜密度。[方法]以豫杂35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移栽密度:10 500、15 000、19 500、24 000、28 500和31 500株/hm2,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株高、絮铃、成铃、幼铃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密度与絮铃数呈正相关(R=0.908),与成铃数、幼铃数和株高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909和-0.895。密度为10 500~31 500株/hm2时,絮铃占总铃数的比重由14.7%增加到23.4%,而成铃比重在61.2%~68.6%、幼铃比重在15.5%~17.0%。6个密度间株高存在显著、棉花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24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当密度低于15 000株/hm2时,产量会明显降低。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较低(R=-0.696)。[结论]为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永松  曹国璠  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14-7816,7822
[目的]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综合收益以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方法]2006年以玉米间作绞股蓝套作平菇的净收益为研究对象,开展玉米密度(30000~90000株/hm2)、绞股蓝密度(15000~75000株/hm2)以及玉米施肥量(纯N 75~255 kg/hm2)对净收益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在这种种植模式中,玉米的种植密度对净收益有极显著的影响,绞股蓝密度有显著影响,而玉米纯N施肥量无显著影响。在玉米密度为75000株/hm2、绞股蓝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玉米纯N施肥量为210 kg/hm2时,净收益最高,达到33285元/hm2。[结论]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净收益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绞股蓝种植密度,玉米施肥量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施肥管理对火炬松高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火炬松幼林进行7 种施肥管理试验表明: 不同的施肥管理措施对火炬松 (Pinustaeda) 幼林的高生长和抗病性产生显著差异. 施复合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1∶6∶3)375kg/hm 2 可以极显著地促进火炬松幼林高生长; 同时施硼砂12.5kg/hm 2 可以大大增强其对枯梢病、赤枯病的抗病性. 感病指数与林木生长势呈密切负相关;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林木生长而增强林木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在林间防治松突圆蚧的最适喷施次数和用量。[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松突圆蚧疫区,开展了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0斤0次、每年7.50 kg/hm~2喷1次、每2年7.50 kg/hm~2喷1次)与不同喷施量(0、7.50、11.25、15.00 kg/hm~2)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结果]每年喷施1次7.50、11.25、15.00 kg/hm~2松突圆蚧病原真菌制成的菌粉均能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发生,且它们之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松突圆蚧生防菌粉每年喷施1次,每次7.50 kg/hm~2,即能在松突圆蚧盛发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在松突圆蚧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山旱区机修田当年种植玉米除采用人为熟化处理、早春抢墒覆膜、裁膜帘式播种外,于玉米苗期5叶和拔节期8叶每公顷喷PP2003、旱地龙及叶面肥,可以消除玉米苗期至拔节期由于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造成的生理缺素症,具有抗旱、促长、平衡玉米植株体内营养分配的作用,促使玉米体内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协调,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3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比人为熟化处理裸地播种生育期提前5个叶龄,产量提高4725kg/hm2,纯收入增加5538元/hm2。比相邻未机修田种植玉米生育期提前2个叶龄,产量提高1773kg/hm2,纯收入增加1156.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