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20,(5)
正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是根据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改进的一项新型实用技术模式,即在玉米宽窄行种植且不覆地膜的前提下,利用改进后的浅埋滴灌播种机具,在窄行间将滴灌带浅埋于土壤2~4厘米处,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1技术优势1.1节水、节肥相对于大水漫灌和低压管灌模式,无膜浅埋滴灌只是在窄行至宽行两侧20厘米部分湿润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了辽西北地区适宜的玉米灌溉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灌溉方式,包括膜下滴灌(MI)、畦灌(QI)和沟灌(FI)对玉米的需水量、生长性状、产量及其构成、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并以雨养种植(CK)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的雨养农业处理需水量最小,而在三种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处理玉米需水量最小;膜下滴灌处理有利于促进玉米营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均为最高。因此,综合考虑,膜下滴灌是最适合在辽西北地区推广应用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覆黑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出苗率、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出苗时间较滴灌无膜提前3 d,较常规种植提前5 d,滴灌无膜较常规种植提前2 d;各处理株高表现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成熟期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处理株高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了19.9 cm、19.1 cm;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玉米全生育期内采用滴灌方式滴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减少5 062.5 m3/hm2;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20.9%、24.3%,增加经济收入6 075元/hm2和7 965元/hm2。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滴灌水肥一体化是一项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3个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种植玉米,以农户大水漫灌模式为对照,开展了水电能耗和产量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模式能耗、成本均较农户模式低,单产、纯收益比农户模式高,浅埋滴灌模式在省水、省电、省工的同时实现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两地开设制种玉米膜下滴灌与农户传统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分析研究膜下滴灌对制种玉米生育期、主要经济学性状指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掌握膜下滴灌在制种玉米上的实际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效果,为灌区制种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和张掖市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坝上高寒地区的灌溉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严重、多种节水灌溉方式并存的实际情况,以尚义县为例,分析了该县种植的白萝卜、生菜、大白菜分别在膜下滴灌、喷灌、管灌的灌溉方式下的成本和效益,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得出该地区最具有经济效益灌溉方式——膜下滴灌。并对该灌溉方式所产生的节水、省工、增产、节肥、节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和科尔沁区被列为国家级节水示范县,去年,开鲁县争取资金90万元实施节水增效项目膜下滴灌工程,引进新疆节水新技术,实施膜下滴灌,分别种植红干椒和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让水和肥直接流到了庄稼的根部,让其直接吸收,水利用的系数提高了。去年全市农业采用抵压管灌和膜下滴灌等节水新技术,一年可节省水2亿3千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的蓄水量,浇地的费用减少了,土地增收了,全市农牧民都绽开了笑脸,“节约型社会、节水农业”让该市广大农牧民尝到了节水技术的甜头。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在整个国际的农业发展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开发出了很多新的农业种植模式。尤其是随着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节约用水,农田滴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玉米节水滴灌技术现在已逐渐为广大的农民朋友所普遍接受,此技术具有增产12%以上,节水35-50%的良好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1技术概述玉米节水滴灌栽培技术,主要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地膜  相似文献   

9.
采用膜下滴灌的方法进行玉米种植,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产量较采用常规方法种植可提高15%左右,节水30%以上,节本增产效果明显,促进了本区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宁夏扬黄灌区滴灌玉米干播湿出技术。[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干播湿出、滴灌对玉米出苗率、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干播湿出可提高玉米的出苗率3.85%,干播湿出、滴灌减少玉米灌水量,可节水5 610 m3/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与其他灌溉模式相比无差异。[结论]干播湿出技术具有节水和提高出苗的作用,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玉米的产量始终都是广大农民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我国非常重视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只有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才能给广大种植户带来更多地经济利益。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是当前十分节水的一种灌溉技术,对此,笔者深入分析了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水分差异对玉米各生育时期根重及产量的影响,在白银市靖远县进行了不同灌水处理对膜下滴灌玉米0~100 cm土层根重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对膜下滴灌玉米根重产生了重要影响;膜下滴灌600 m~3/hm~2与大田漫灌900 m~3/hm~2在产量上无显著性差异,而用水量却减少了33.3%。试验为探索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灌水量与根重、产量之间的响应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河西地区玉米高产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大,特别是制种玉米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大田用种量占全国的60%以上。玉米在灌区农田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大水漫灌、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多种模式,目前甘肃省鼓励推广的玉米灌溉方式是垄膜沟灌、膜下滴灌。下面主要将垄膜沟灌节水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滴灌量对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春玉米高产、节水以及灌溉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量对新疆高产(≥15 000kg/hm~2)春玉米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新疆奇台总场,采用覆膜滴灌技术,以当地高产玉米滴灌量为对照(I100),设置4个滴灌量水平,分析滴灌量对高产(≥15 000kg/hm~2)玉米冠层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综合2a试验结果表明,当滴灌量降低到常规灌溉量(600mm)的90%(I90)时,6个供试品种籽粒产量无显著降低;多数品种在滴灌量降低到常规灌溉量的80%时产量显著降低,表明降低10%滴灌量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在I90(540mm)处理下,不同品种吐丝期叶面积指数为7.53~8.67,穗位层透光率为3.5%~4.5%,群体底部透光率为0.5%~0.8%,消光系数为0.56~0.72,产量达到15 686.0~19 135.4kg/hm~2。滴灌量影响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指数以及各层光分布,改变玉米的群体结构。随滴灌量的降低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但滴灌量降低到常规灌溉量的90%(I90)时,提高穗下第三叶层的透光率,籽粒产量无显著的降低。因此,在节水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高产与高效的统一,该灌溉制度(540mm)适宜在当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春播玉米膜下滴灌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新疆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植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模式,能充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发掘优良品种增产潜力,产量较常规地膜覆盖种植模式增加10%~20%,节水20%~30%,节本增产效果明显,促进了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不同覆膜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及对玉米生育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灌溉方式,为节水灌溉技术在本地区的全面推广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果显示:膜下滴灌的耕作方式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延长玉米生育期,耕层土壤水分条件最好。膜下渗灌产量最高,达949.57 kg/亩,亩增产424.46 kg,增产率为80.83%,但和膜下滴灌的产量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多砾石砂土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制度。以灌水定额为变量(30.0 mm、37.5 mm、45.0 mm、52.5 mm和60.0 mm),显著性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为手段,进行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显著性分析结合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52.5 mm灌水定额适宜膜下滴灌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茎粗的生长;模糊综合评判确定52.5与60 mm灌水定额最有利。通过显著性分析发现灌水定额的增加对灌溉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灌水定额由30增加至45 mm处理间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显著性差异(P< 0.05),但45至60 mm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模糊综合评判后发现,52.5 mm的灌水处理对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增产指标与节水指标均最优。以节约水资源的理念出发,综合考虑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认为拔节期后灌水定额52.5 mm,灌溉定额472.5 mm的灌溉制度最适宜多砾石砂土膜下滴灌玉米种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节水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窄膜点播模式已不适宜玉米高产栽培的需求。总结一膜四行宽膜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化学调控、防治虫害和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铺膜穴播玉米耗水量大、效益不高的现状,改铺膜穴播为膜下滴灌栽培,并对3种栽培模式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膜下滴灌栽培集水保水,表现出超常的节水效果,全生育期耗水2 775 m3/hm~2,较铺膜穴播低40.44%、较常规低89.2%,投肥效益分别提高6.22%、15.80%;膜下滴灌、膜下畦灌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露地畦灌增产664.5、1 548.0 kg/hm~2;经济纯收益膜下滴灌分别较膜下畦灌、露地畦灌对照提高1 086.66、2 437.50元/hm~2。  相似文献   

20.
针对通辽市大力推广的无膜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建立完整的节水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玉米节水高效种植模式,设置4个不同灌水量处理,通过测定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测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生育期有效降雨量(≥5 mm)为284.4 mm,单次滴灌量30 mm (总灌溉量189 mm)的处理,玉米各项生长指标表现最好,有效穗粒数、百粒重、产量等指标高于其它处理,经济效益提高较显著,是适宜的灌溉水量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