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缩节胺和防落素对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烯效唑(50mg/L)和缩节胺(300mg/L)均能显著延缓黑麦草生长,矮化其株高,增加根冠比,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50mg/L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比较显著;烯效唑、缩节胺和不同浓度的防落素(50mg/L和100mg/L)混合喷施,只有烯效唑的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对改善黑麦草坪用性状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白菜叶面喷施抗坏血酸溶液,研究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对大白菜叶片长宽度、产量、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70mg/L的抗坏血酸溶液能使大白菜叶片的长度、宽度、球叶内的总糖含量、叶绿素含量、Vc含量分别提高16.79%、24.01%、17.38%、12.91%、21.9%,叶面喷施100mg/L的抗坏血酸溶液能使大白菜的净菜产量提高20.86%.  相似文献   

3.
烯效唑对雾培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雾培马铃薯植株叶片喷施5,10,15和20 mg/L烯效唑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烯效唑对雾培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烯效唑可增加雾培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同时马铃薯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而15 mg/L和20 mg/L烯效唑处理不利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增加、以及净光合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叶面喷施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影响,以平麦20为材料,设置小麦开花期不同浓度[180(S1)、270(S2)、540(S3)、2 700(S4) mg/L)]叶面硅肥喷施试验,并研究干旱胁迫不同阶段内不同硅肥处理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最佳喷施量。结果表明,干旱处理5 d时,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处理对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旱8 d时,叶片光合速率继续降低,而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均显著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高浓度硅肥喷施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降低叶片H2O2含量;干旱处理5 d时,叶面喷施2 700 mg/L,和S1处理相比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26.45%;干旱处理8 d时,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均显著降低叶片MDA含量;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硅肥处理均显著升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干旱胁迫5 d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处理均升高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干旱处理8 d时,叶面喷施2 700 mg/L浓度硅肥则比S1处理下降了0.0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外源H2S供体Na HS能否在小麦生育后期提高其抗旱性,在大田盆栽条件下,以豫麦49-198为材料,于小麦挑旗期设置干旱处理,并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05、0.10 mmol/L)Na HS,测定不同处理下小麦旗叶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Na HS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旗叶MDA和H2O2含量,提高旗叶中SOD、POD、CAT活性,进而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单株有效穗数、百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其中,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0.05、0.10 mmol/L Na HS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较不喷施Na HS处理显著提高17.9%、21.4%。综上,外源H2S可以通过提高小麦旗叶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等有害物质积累,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旱性,进而增加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李邦发  韩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5-712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设0(CK)、20、40和60 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根长和根冠比)与生理指标(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发芽势和发芽率、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烯效唑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20 mg/L烯效唑处理的小麦幼苗根长最长(达11.17 cm);用20、40和60 mg/L的烯效唑处理后,小麦根冠比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6.0%、100.0%和80.4%,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8.7%、11.1%和6.3%,丙二醛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12.5%、21.88%和9.38%,叶片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6.09%、32.61%和19.57%。20和40 mg/L的烯效唑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比对照分别增加55.5%和22.2%,50%和39.9%,而60 mg/L烯效唑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则比对照低。[结论]烯效唑浸种可促进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性,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应注意浓度控制,以20 mg/L烯效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外源硒和土壤水分状况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和品质特性,探明叶面喷施硒与土壤水分状况对产量和品质的耦合调控效应,为富硒番茄栽培的科学用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以亚硒酸钠(Na2SeO3)为硒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3种叶面喷施硒浓度(S0:清水对照;S5:5 mg·L-1;S10:10 mg·L-1),每种硒喷施浓度下设置2种不同灌溉控制水平,灌水控制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W1:干旱胁迫)和75%(W2:充分供水),研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番茄植株硒含量、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土壤硒含量也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植株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均随外源硒喷施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叶面喷施硒的果实硒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4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株高和茎粗,叶面喷施硒可适度缓解干旱胁迫对株高的抑制作用,但对茎粗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较充分供水处理的产量平均减少了39.5%,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硒虽可适度增加坐果数,但单果质量有降低的趋势,因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充分供水相比,干旱胁迫使果实可溶性糖(SSC)、有机酸(OA)、维生素C(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分别显著提高了28.7%、24.3%、18.7%和24.0%。叶面喷施硒可促进SSC积累,但不同浓度间没有显著差异;与清水对照相比,除S5W2处理的OA略有减少外,其他叶面喷施硒处理均显著增加了OA,故而S5W2处理获得最佳糖酸比(SAR),S0W2处理的糖酸比表现最差。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不同叶面喷施硒浓度的TSS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SS随硒喷施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说明叶面喷施硒浓度由5 mg·L-1增加到10 mg·L-1不能进一步提升果实品质。【结论】 叶面喷施硒与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品质的耦合作用效果明显,干旱胁迫条件下叶面喷施5 mg·L-1的Na2SeO3可大幅提升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果实营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充分供水条件下叶面喷施5 mg·L-1的Na2SeO3在不降低产量的同时,改善了果实风味品质,可实现稳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不同喷施时期对烟薯2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烟薯25为试材,分别于栽插后50、65、80天叶面喷施烯效唑(用量15.0 g/hm2,喷施浓度为25mg/kg),研究其对甘薯茎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65、80天喷药处理的平均蔓长分别比对照减少32.5%、17.4%和10.7%,鲜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7%、3.14%和3.59%,50天喷药处理的商品薯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10.61%。说明叶面喷施烯效唑能有效调控甘薯茎蔓生长,提高鲜薯及商品薯产量,且以栽插后50天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32-1236
选用2个谷子品种,通过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于谷子拔节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个品种均在75 mg/L处理时矮化效果最佳;同时,烯效唑处理能够显著缩短和增粗节间,在75 mg/L处理时各节间长度均达到最短,各节间粗度均达到最大;喷施烯效唑后谷子倒二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比CK均显著提高,各处理在75 mg/L时均达到最大,光合色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叶面喷施烯效唑质量浓度为75 mg/L时,谷子倒二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抗倒伏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李秋  李立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15-5716,57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20、40、6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20、40、60 mg/L烯效唑处理后,幼苗株高分别降低9.35、10.78、12.16 cm,根干重分别增加7.18%、4.39%、1.73%,根冠比分别增加30.3%、20.5%、16.4%,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8.9%、27.1%、37.8%,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28.7%、16.1%、6.9%,呼吸强度分别降低61.1%、19.6%、16.9%;烯效唑浓度为20和40 mg/L时,根系活力分别增加53.8%、19.4%,而60 mg/L时根系活力比对照组降低11.3%。[结论]小麦生产过程中,烯效唑使用浓度以2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1.
用300mg/LPP_(333)和30mg/LS-3307喷雾处理一叶一心期的水稻幼苗。三叶一心期取第二叶分别置于干旱及低温条件下,于胁迫处理后的不同时间测定叶片的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及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P_(333)和S-2307均能明显减小干旱或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电导率及脯氨酸含量的上升。对照叶片在干旱胁迫下Al3A含量在4h之内迅速上升,然后又急剧下降,而PP_(333)及S-3307可级解这种变化,即使ABA含量的上升和下降幅度都大为减低。  相似文献   

12.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特效唑在水稻中分布及其稻谷中的残留,结果表明:水稻二叶一心期滴施特效唑(50mg/L),次日,水稻中特效唑下降了71.90%,其根和茎叶中特效唑的分布分别为79.77%和20.23%;于水稻抽穗期喷施特效唑(50mg/L),收获后其谷壳和糙米中均未测出特效唑的残留;特效唑浸种处理,收获后其稻谷也未检测出特效唑的残留。  相似文献   

13.
李京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50-5150,5274
于2005年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30 mg/L)烯效唑处理对火棘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火棘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和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都明显增加。烯效唑处理的火棘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增高,不同浓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20 mg/L处理为最高。同时经烯效唑处理后火棘幼苗新梢长度降低,而根茎粗度、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都有所增加。证明了烯效唑具有明显的促根壮苗作用,其中以20 mg/L烯效唑溶液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探讨烯效唑(S-3307)缓解草甘膦对玉米幼苗的伤害作用.以2 440 mg/L草甘膦为对照,对玉米幼苗喷施不同浓度的S-3307(10 mg/L、25 mg/L、50 mg/L)与草甘膦混合溶液,系统分析了幼苗形态、地上部鲜重、叶绿素、保护酶和细胞膜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草甘膦相比,添加S-3307(10 mg/L、25 mg/L、50 mg/L)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上部鲜重和叶绿素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叶绿体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这说明S-3307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保护膜的结构和功能,缓解草甘膦对玉米幼苗的伤害作用.尤以50 mg/L S-3307与草甘膦混用缓解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金线莲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及影响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主要因子。[方法]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和S-3307,对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苗的分化、生根等进行研究。[结果]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4 mg/L+NAA 0.2 mg/L,诱导率达93.3%;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S-33071.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达9.4;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S-33071.5 mg/L+TDZ 0.4 mg/L+NAA 1.5 mg/L+琼脂0.7%,分化率达91.7%;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活性炭0.05%+琼脂0.7%,生根系数达4.4;组培苗移栽30 d后,存活率均达93%左右。[结论]S-3307是金线莲原球茎增殖的主要因子,TDZ是原球茎分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S-3307和CCC对草地早熟禾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播草地早熟禾(Pca pratensis L.)草坪草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得出,浓度为75mg/L、l00mg/L、125mg屯的S-3307对“蓝鸟”、“橄榄球2号”和“公园”3个品种具有明显的矮化效果,还可以提高供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草坪绿度,改善草坪质量。l00mg/L、200mg/L、300mg/L的CCC也具有一定的矮化效果,但不如S-3307的效果明显。在冷季型草坪草养护上,建议叶面喷施75mg/L~125mg/L的S-3307,以达到减少草坪刈剪次数,改善草坪质量,节约肥水,降低草坪养护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为探明烯效唑对小麦的增产机理,通过常规田间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对32P的吸收强度增加了20.2%,并大量分配给分蘖,比对照提高了5.7倍。叶面积显著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单株对CO2的同化力提高了25.9%,14C同化物分配给根系和分蘖节的比例提高。生育后期,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烯效唑的使用浓度以20 mg·kg-1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烯效唑对小麦叶片生长发育的调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小麦品种川麦 30、川麦 - 10 7为材料 ,研究了烯效唑拌种后对小麦生育期间叶片生长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 :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中、下部叶片的叶长和叶面积 ,其抑制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烯效唑的抑制效应至倒二叶时发生逆转 ,倒二叶和旗叶的长度及面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品种间和浓度间有差异 ;烯效唑处理的旗叶与倒二叶的叶面积之和显著高于对照 ;烯效唑处理后叶片出叶速度加快 ,总叶片数增加 ,品种间的药效有差异 ;烯效唑低浓度处理的主茎总叶面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品种间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下DCPTA对寒地春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15%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DCPTA)对寒地春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芽试验5组处理为:清水(CKA1)、15%PEG-6000溶液(CKA2)、0.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1)、1.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2)、1.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3)。苗期实验5组处理为:清水(CKB1)、15%PEG-6000溶液(CKB2)、2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1)、5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2)、8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3)。发芽实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DCPTA处理促进了种子萌发,使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胚根干重、胚芽干重、胚根长度、胚芽长度,贮藏物质运转率显著增加,且1.0mg/L DCPTA处理显著改善了种子的萌发特性。盆栽实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喷施DCPTA增加了玉米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Fo和Fv/Fm值,并且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5组处理相比大致趋势为清水处理80 mg/L50 mg/L20 mg/L0mg/L,喷施80 mg/L DCPTA处理明显改善了幼苗的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