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仔猪生产是养猪生产中的主要环节,但仔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又与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科学饲养管理、仔猪的科学培育等息息相关。因此,严格母猪的配种管理,规范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及仔猪培育,做好母、仔猪出生时的护理,是提高仔猪生产技术的关键。1重视母猪配种前的短期优饲坚持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0~14d的短期优饲,在原日喂量的基础上,再增加日喂量20%,以提高其营养水平;经产母猪断乳后7~10d内进行短期优饲,要视膘情酌情增加饲喂量,但优饲后的  相似文献   

2.
母猪在泌乳期的饲喂目标是使母猪生产足够多的奶水以增加仔猪断奶重,并要防止母猪失重过多,以保证断奶后尽快发情和配种,提高年产窝数和母猪利用年限.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两种不同营养浓度饲料的饲喂成绩考核,为哺乳母猪料的改进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孙亚楠  刘双 《猪业科学》2020,37(4):18-21
采用131头母猪(Line 241;DNA,Columbus,NE)来评价哺乳母猪日粮中增加豆粕添加比例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母猪妊娠112 d时,依据母猪体重和胎次平均分为3个处理组,对应日粮豆粕添加比例依次为25%、30%和35%。日粮按1.05%回肠可消化(SID)赖氨酸的标准进行配制,随着豆粕添加比例的增加,降低L-赖氨酸盐酸盐添加比例,其他氨基酸和营养素依据营养推荐量添加。试验日粮从妊娠112 d饲喂到断奶(20 d±2),产仔后48 h内完成寄养,使得每窝仔猪头数相等。结果显示,随着日粮中豆粕比例的增加,母猪体重损失增加(线性,P=0.017),分娩到断奶的背膘损失增加(二次方程,P=0.052)。不同处理组间,母猪分娩后0~7 d采食量相近(P>0.10)。然而,随着日粮豆粕比例的增加,母猪分娩后7~14 d,14 d~断奶的日采食量下降(线性,P=0.01)。数据表明,不同处理组断奶后发情率、断奶头数、断奶窝重、窝增重间存在差异(P>0.10)。哺乳母猪分娩后第14天的血清尿素氮浓度随豆粕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线性,P=0.001)。然而,无论哪种处理,母猪肌酐浓度均无差异(P>0.05),表明尿素氮增加是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增加的反映,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相反。总之,随着日粮中豆粕比例从25%增加到35%,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下降、体重损失增加,窝仔猪生产性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哺乳母猪的氨基酸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哺乳母猪饲养是养猪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哺乳母猪的营养不仅直接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而且对母猪的使用年限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饲料中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是影响哺乳母猪繁殖性能及  相似文献   

5.
哺乳母猪缬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缬氨酸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的营养作用 缬氨酸与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证实,哺乳母猪每日缬氨酸进食量的多少,对母猪本身体重损失、背膘下降程度和体况变化无显著影响。早在80年代初关于哺乳母猪缬氨酸营养的研究结果(Rousselow和Speer,1980)表明,母猪在哺乳期间体重的损失程度并不依赖于日粮缬氨酸水平的变化。Richert等(1996,1997)的研究同样认为,日粮缬氨酸水平不影响母猪泌乳期失重以及第10肋和最后腰椎的背膘厚度。与上述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当日粮缬氨酸从0.72%增加到1.07%时,母猪背膘厚度和体重显著下降。而日粮缬氨酸在另一个范围变化,即从0.72%增加到1.42%时,哺乳母猪背膘下降,但体重变化的差异不明显(Richert等,1997)。  相似文献   

6.
1营养需求 通常情况下,哺乳母猪的哺乳期为30~42天,为了保证哺乳母猪在哺乳期既能产生足量的乳汁哺乳仔猪,也能保证在断奶之后母猪的体重减少幅度较小,奠定下一繁殖周期的基础。因此,哺乳母猪的营养需求水平高,既要满足母猪自身的活动需求,又要确保乳汁的分泌量。母猪在两个月中可以产生200~300千克乳汁,但是母猪分娩后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若食中的营养不能满足母猪的需要就会导致猪体重下降,对后续哺乳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博落回提取物-酸化剂复方制剂(MCEAC)对哺乳期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笔者将30头产前7d的长大二元种母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MCEAC 3000 mg/kg,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MCEAC 3000 mg/kg,提高了哺乳仔猪断奶净增重15.48%,降低了仔猪腹泻率30.14%(P0.05),而对仔猪出生均重和断奶成活率影响不明显;降低了哺乳母猪的子宫炎发生率(56.18%)和便秘发生率(59.17%),提高了哺乳母猪发情率42.08%(P0.05)。结果表明,博落回提取物-酸化剂复方制剂(MCEAC)应用在哺乳母猪饲料中,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葛根异黄酮对哺乳母猪血清生化指标和泌乳相关激素的影响。选择24头体况、胎次、预产期相近的长白母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葛根异黄酮,每组12个重复,预饲期为7 d,正式期21 d。结果表明:葛根异黄酮对哺乳母猪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第1、10天试验组血清中雌激素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07%、0.97%,催乳素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25%、3.08%(P0.05);试验组第1、10、21天生长激素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0.51%、1.04%、2.14%(P0.05)。综上可知,葛根异黄酮能促进与泌乳相关激素的分泌,而对哺乳母猪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泌乳母猪摄入能量的80%以上用于哺乳,因此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对于高产母猪来说,采食量低母猪会动用身体内储备的营养来弥补不足。高温等外部因素会导致泌乳母猪饲料摄取量减少,但通过补充脂质,可以增加能量的摄取。本文综述了脂质的营养和特点,分析了现代高产泌乳母猪日粮中补充脂质对母猪泌乳量、乳汁成分和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高产母猪脂质营养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母猪的繁殖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增加了每头母猪需要哺乳、保育和断奶的仔猪数量,母猪的营养需要量也必须提高,这样才能支持胎儿的生长以及分泌足够的奶水养育哺乳仔猪。作者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研究人员对高产母猪在不同繁殖阶段的营养需要和饲喂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帮助猪营养师和养猪生产者合理管理母猪的营养需要,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本文是《高产母猪饲喂策略最新研究进展》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母猪配种后、妊娠早期和中期以及不同体况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母猪的繁殖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增加了每头母猪需要哺乳、保育和断奶的仔猪数量,母猪的营养需要量也必须提高,这样才能支持胎儿的生长以及分泌足够的奶水养育哺乳仔猪。作者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研究人员对高产母猪在不同繁殖阶段的营养需要和饲喂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帮助猪营养师和养猪生产者合理管理母猪的营养需要,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本文是《高产母猪饲喂策略最新研究进展》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母猪围产期、哺乳期的营养需求以及后续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2.
李泽青  于海霞  闫峻  付永利 《猪业科学》2019,36(11):118-120
试验旨在研究智能化饲喂模式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膘情相近的健康母猪80头饲喂相同日粮,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采用人工投料饲喂,处理组采用智能化哺乳母猪饲喂器饲喂。试验期为产前7 d到仔猪28 d断奶,计35 d。检测哺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提高1.40 kg/d,哺乳母猪背膘损失减少1.52 mm,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减少1.1 d,哺乳期仔猪断奶个体重增加2.36 kg,日重增加244 g。结论 :采用智能化饲喂模式有利于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减少母猪背膘损失,减少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改善母猪的泌乳性能,提高仔猪断奶重。  相似文献   

13.
哺乳母猪采食量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是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难题,特别是现代瘦肉型品种的哺乳母猪这一问题更为严重。泌乳期母猪采食量低下会对种猪繁殖性能造成有害影响,提高泌乳期采食量将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养猪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影响因素,弥补哺乳母猪采食量不足的营养与饲养措施,哺乳母猪采食量的营养生理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众多养猪生产者所养母猪能够达到较高的窝产活仔数,随着窝产仔数的增加问题也随之出现。哺乳早期给新生仔猪提供额外的乳制品和/或饲料,可以帮助母猪饲养仔猪,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本文研究了提供代乳料(Denkapig Lactowean)对3~12日龄哺乳仔猪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显著提高断奶前仔猪干物质摄入量,可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断奶重,以及断奶后14 d内的体重。  相似文献   

15.
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益生菌(活菌制剂,以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要成分),研究其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产仔日期相差1~2d的大白母猪24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头,试验组12头,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组日粮中添加1%的益生菌制剂,试验期为28d。结果表明: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后,哺乳母猪采食量显著增加(P0.01),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良好,试验组仔猪的断奶窝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仔猪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仔猪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本试验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对提高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提高断奶仔猪窝重,提高母猪和仔猪的健康状况,显著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6,(6)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哺乳母猪添加植物小肽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0头临产长大母猪,随机分到2个处理(2%植物小肽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植物小肽组饲喂基础饲粮+20 g/kg植物小肽。母猪哺乳期0~28 d,饲粮采用玉米-豆粕型。试验结果表明,2%植物小肽组显著提高哺乳母猪0~7 d采食量16.8%(P0.05),显著增加哺乳期母猪采食量8%(P0.05),显著提高乳猪头均日增重16.7%(P0.05),降低乳猪腹泻率2.9个百分点,提升乳猪成活率4.9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小肽能全面改善热应激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哺乳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猪场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技术到位率,凭本人多年的经验,介绍一下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关键因素。1母猪产仔后到断奶前喂料量不易平均,一般分娩当天不喂料,第2d喂1kg左右,以后增加0.5kg/d,至一周后4~5kg/d到断奶为止。2哺乳母猪料能量不应低于11.7M J/kg,蛋白不低于16%。能量太低时,哺乳母猪一方面要维持自身的能量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哺乳仔猪,这样,母猪要过多的消耗自身的体能,造成过分失重,影响哺乳及下一次发情。蛋白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母猪的繁殖性能显著提高。为了哺育尽可能多的仔猪,同时又不损害母猪的后续繁殖性能,给哺乳仔猪提供营养全面的奶粉型教槽料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综述了哺乳期补饲奶粉型教槽料对仔猪生产性能及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补饲奶粉型教槽料可以改善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对缩短母猪的哺乳期有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减母猪的泌乳压力。特别是在热应激、氧化应激和免疫应激条件下,给哺乳仔猪补饲奶粉型教槽料有助于降低母猪的机体损失,延长母猪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哺乳母猪液态饲喂是由水和哺乳母猪全价饲料混合制成的粥状全价饲料。与传统猪用日粮相比,具有易于消化吸收、提高母猪采食量、增加哺乳母猪日产奶量等特点,有利于提升仔猪断奶重。同时,精准饲喂可满足每头母猪对料量的需求,改善动物福利。本项目研究结果表明,母猪在哺乳期间使用智能水料机饲喂,哺乳母猪采食量提高15%左右、采食量增加1 kg、日产奶量增加1.8 kg。  相似文献   

20.
刁程  李莉  莫仕定 《猪业科学》2015,(9):108-109
<正>猪场管理中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有效饲养管理能够确保哺乳母猪具有较好身体素质,保障哺乳母猪的泌乳与断奶后母猪的发情配种,还影响仔猪的哺乳期成活率、断奶成活率、断奶体重和转保育舍合格率,是保证猪场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1]。为了提高生产管理,应从哺乳母猪的营养调控、饲养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哺乳母猪的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