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可明显抑制秧苗蹿高,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825~1 200 g/hm2,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1 050~1 500 g/hm2,稀释倍数300~1 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2.
亲本秧苗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主要探讨了多效唑对分蘖数、叶龄、株高、茎基宽等秧苗素质,以及播始历期、每丛穗期、颖花数、叶长、包颈长度、包粒数、柱头外露率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本在一叶一心期每667 m2秧田喷l5%多效唑50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开花期对母本喷施多效唑能增加有效穗,...  相似文献   

3.
亲本秧苗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主要探讨了多效唑对分蘖数、叶龄、株高、茎基宽等秧苗素质,以及播始历期、每丛穗期、颖花数、叶长、包颈长度、包粒数、柱头外露率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本在一叶一心期每667m2秧田喷15%多效唑50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开花期对母本喷施多效唑能增加有效穗,对发育鞍快的亲本喷施多效唑能抑制发育过程,有利于保持父母本最佳授粉态势,提高异交结实率,从而达到增加制种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施肥和喷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株高、叶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喷施多效唑则有利于降低株高,施肥和喷施多效唑均能增加叶龄,其中单施化肥对秧苗提高株高效果最好,施肥并在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增加秧苗叶龄效果最好,而不施肥且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抑制株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在杂交水稻母本机插育秧时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多效唑对秧苗的分蘖数、叶龄、株高、茎粗、播始历期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秧苗1叶1心期每667 m2秧田喷15%多效唑30 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有效提高秧龄弹性。  相似文献   

6.
1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甜椒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喷施不同浓度1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研究其对甜椒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子叶期至二叶一心期,适当增加多效唑的浓度可取得令人满意的壮苗效果;多效唑的浓度过高对甜椒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副作用,多效唑的浓度超过600mg/mL植株均矮小细弱,叶片皱缩。  相似文献   

7.
研究喷施多效唑对双季晚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为基质育秧秧苗调控提供技术支撑。以‘华优2号’为材料,通过育秧试验,分析多效唑施用时间与喷施浓度对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显著缓解了秧苗生长,秧苗株高显著降低,多效唑对秧苗苗高的调控作用随喷施浓度增大而加强,随喷施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喷施多效唑显著影响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SPAD值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多效唑显著促进根系生长,一定浓度内多效唑浓度提高,秧苗根系数量、长度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喷施时间过晚也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等表现,T1C2和T2C2处理下秧苗素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浦优22’杂交水稻高产制种及钵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籼交超高产水稻新品种‘浦优22'为材料,研究了制种父母本大行比、不同钵苗机插密度对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和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钵体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扩大父母本行比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父母本行比最佳值为2:12;钵苗机插有利于发挥产量潜力,以株行距12 cm×33 cm的产量最高;秧苗期喷施多效唑对‘浦优22'钵体秧苗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根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秧苗在2—3叶期间喷施450 g/hm~2的多效唑纯量对钵苗培育壮秧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生长调节剂对冬季日光温室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和矮壮素对番茄进行浸种或子叶期、二叶期喷施处理,研究其对株高、茎粗、干重、鲜重、壮苗指数、叶绿素SPAD值、根系活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二叶期喷施处理效果最好,其中50 mg/L的浓度下,秧苗株高较对照显著降低,壮苗指数提高,叶绿素SPAD值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且操作方便,适宜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二晚盘育苛秧苗的化控技术,结果表明:采用100μg/kg55烯效唑浸种和一叶一心期用15%多效唑喷施能有效地控制秧苗徒长,培育出适宜抛栽的矮壮秧苗,且比常规育秧手插稻增产25.9%。  相似文献   

11.
在旱育秧方式下研究不同秧龄及喷施多效唑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机插秧能有效增加秧龄的弹性,随着秧龄的增加,移栽的基本苗和最终的有效穗逐渐减少,群体茎蘖动态和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秧龄为25 d时产量最高,超过25 d产量逐渐降低;一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能在30 d秧龄内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在相同秧龄条件下,喷施多效唑与不喷施多效唑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的制种高产配套技术。[方法]别通过手插秧播期试验、机插播期试验、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化控试验、割叶试验、赤霉酸不同剂量处理试验和父母本不同行比试验,对影响杂交粳稻制种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始历期明显缩短;亲本机插种植的播期应比手插种植方式适当提早3~4d为宜。采用在秧苗喷多效唑有明显的控制株高的作用,多效唑用量应该根据不同亲本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施用600~900g/hm2为宜;割叶措施对提高结实率有一定的作用;杂交粳稻亲本赤霉素用量为75~90g/hm2为宜;母本与父本的行比以6∶2的配置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对晚稻浸种和喷苗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烯效唑浸泡晚稻种和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有利于培育壮秧,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产量,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使用浓度以30~40mg·kg-1为宜。  相似文献   

14.
1988~1989年,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在8个水稻品种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研究PP333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井在拔节,孕穗期用400PPm浓度喷施,研究其抗倒伏效应。结果表明:PP333 300~400PPm秧苗l叶l心期喷施可降低苗高、促进分蘖,增加挟苗单株干物重、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对培育壮秧有积极作用,因而有一定增产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PP333在水稻拔节至孕穗期喷施的,控长抗倒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盐碱性较重的土壤上培育旱育秧苗,秧苗二叶一心期时通过喷施移栽灵、防枯灵的比较,同时用移栽灵进行落谷前土壤处理试验,秧田期跟踪观察秧苗的长相长势和秧苗素质、株高、叶龄的动态,从而筛选一种在盐碱性土壤上防枯保苗促壮的最适药剂。  相似文献   

16.
芒市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市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的叶面积、株高、叶龄、茎基宽、干物重和根盘结力都随之增加,多效唑在30 d秧龄期内能够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促进秧苗干物质的积累,秧龄过大会降低栽插的基本苗,不同秧龄茎蘖动态差异不大,秧龄为25 d时移栽的实际产量最高,秧龄超过25 d,水稻的实际产量随着秧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建议可以适当延长秧龄并结合喷施多效唑来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7.
化学调控对水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湿润育秧的不同时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烯效唑和多效唑喷施叶片 ,结果表明 ,化学调控各处理均可降低秧苗株高、增加茎基宽和干物质积累、促根、增蘖、增强植株的生理代谢 ,生育后期有效穗增加 ,产量提高。以秧苗 1叶 1心期喷施 10 0mg/L烯效唑和 2 0 0mg/L多效唑的处理增产显著 ,增产率分别为 16 8%和 13 5%。  相似文献   

18.
机插稻秧田喷施多效唑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中 《农技服务》2010,27(1):39-39,110
通过机插秧秧苗期喷施多效唑试验,分析了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栽插成活率、植株性状、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明确其增产机理。结果表明:机插秧秧苗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明显缩短栽后缓苗期、提高成活率、促进分蘖早发;成穗数及成穗率提高,增产效果显著;水稻株高及各节长度、出叶速度及生育进程等性状无明显差异。最高用量以3 000 g/hm2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沼液在水稻生产上的综合利用试验,沼液按1:1兑水浸种48小时,再催芽,采用旱育地膜秧,苗床用3-4kg/m2沼液作为底肥,在秧苗一叶一心、二叶一心和三叶一心期各喷施沼液100g/m2,可以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苗。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3种浓度(100、200、400 mg/L)多效唑处理对番茄幼苗质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育苗过程中叶面喷施多效唑的浓度以100~200 mg/L为宜,该浓度多效唑能有效降低番茄秧苗株高,增加茎粗,促进幼苗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有效提高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有利于培育壮苗.叶面喷施400mg/L多效唑对番茄秧苗质量不利,过度抑制了秧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