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ELES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红  赵玉阁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197-200,216
以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与纯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其中食品、居住分别稳居第1、2位,交通通讯与文教娱乐分别位居第3、4位;交通通讯收入弹性最高,其次是居住,文教娱乐的收入弹性在2009年跃居第2位,且呈增加趋势;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基本需求,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且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比例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中国肉鸡生产与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茵 《农业展望》2013,(10):68-74
分析了中国肉鸡生产和消费增长的变动特征。生产方面,中国鸡肉产量增长较快,在肉类中比重增加;肉鸡养殖的地理集中和向大企业集中促进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消费方面,中国鸡肉消费总量和在肉类中比重不断增加;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之间的肉鸡产品消费存在较大差距。定量计算了消费者针对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反应,对鸡肉需求弹性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鸡肉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城乡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农村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城镇。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鸡肉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农村居民肉鸡消费的价格弹性变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中国肉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增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孟劲  侯炬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20-12523
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瓶颈。从计量经济模型出发,检验了中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并提出中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但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而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上升的趋势。造成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原因是:城乡收入结构、消费结构、耐用消费品消费三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总之,刺激中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心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许进杰 《甘肃农业》2006,7(8):39-40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努力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逐步形成低收入和高收入阶层所占比例均较小的“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利用ELES模型对2004-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纯收入高度相关;江苏农村居民文化边际消费倾向位居第4位,即位于食品、居住、交通通讯之后,文化是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的重点;江苏农村居民文化边际预算份额呈增加趋势,文化将是江苏农村居民未来消费的主要投向;文化需求收入弹性较低,农村居民对其消费正在向必需品方向发展;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差距进一步扩大,且文化基本消费比例较低,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质量不高.并提出了提高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户收入、控制通货膨胀、完善江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完善文化流通体制、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高江苏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加强江苏农村文化法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食品消费的几乎理想需求系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几乎理想系统(AIDS)对河南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需求支出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5大类食品消费中,粮食和肉禽蛋是城镇居民的主要消费品,约占食品消费的55%,烟酒茶消费份额随着人们收入提高呈下降趋势,各种食品跳出“短缺”困境,食品间的替代关系增加。  相似文献   

7.
朱政  王征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6):201-204
通过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何作用于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研究,以泰尔指数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978-2008年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农村消费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消费的快速增加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伴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居民会增加其消费,而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减慢.  相似文献   

8.
采用1985-2010年中国各个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数据特征显示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从1985年到2010年间整体上呈持续扩大趋势.构建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计量模型,计量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差距是伴随经济增长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对经济增长本身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社会物价水平稳中有降,但消费需求不旺,市场疲软的迹象已十分明显。究其原因,除了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造成有效供给不足,住房、教育、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居民预期购买压力增大,以及落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信贷体制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市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增加已成为对消费需求产生消极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在积极增加投资支出、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消费信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以最终实现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前,北京农民生活已达到富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分析发现,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对粮食、蔬菜的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而植物油、猪牛羊肉、禽肉、蛋类和水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城镇居民相比,北京农村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支出远低于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消费少,动力不足.通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可将大大提高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黔东南乡村旅游者的调查,运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分析总结出乡村旅游消费需求的人口学特征、旅游消费心理特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旅游消费结构特征和旅游消费效果6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2.
2000年我国木材需求结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材需求结构预测是木材需求预测研究的一个重要层次.根据木材在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可将木材需求的部门结构划分为:建筑用材、造纸用材、采矿支护、家具用材,包装用材等10个方面.在此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木材消耗强度法预测2000年各部门木材需求量.其中主要耗材部门需求为:建筑用材7500万m~3,造纸用材1970~2010万m~3,家具用材1515万m~3,包装用材1000~1100万m~3,坑木845~895万m~3.由各部门需求汇总2000年国民经济生产建设用材约为1.55亿m~3,供需缺口将达2000万m~3,供需总量和结构矛盾依然存在,需要寻求相应对策缓解木材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着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困难 ,人们普遍把希望寄托在农村市场上 ,而农村消费需求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还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提出了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消费热点能够引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由其特点决定的,这也被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所证实。为了更好地培育消费热点,需要揭示培育消费热点的规律。在弄清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的消费热点之后,就应该运用科学方法培育这些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麦供需平衡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FAO统计数据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运用食物供需平衡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用途的大麦在中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大麦供给由国内生产和进口构成,且生产量和进口量相当,大麦进口依存度高;大麦消费以啤酒大麦为主,食用、饲用大麦消费数量相对较小;中国大麦贸易以进口为主,进口量对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啤酒大麦需求量反应敏感,贸易环境和政策对大麦进口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中国水产品对农产品的出口贡献率和外汇贡献发现,水产业在农业中特别是在出口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要素禀赋论和恩格尔定律也证明了水产业是我国农业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行业,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水产品出口来带动农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针对我国目前水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和同业恶性竞争两大问题,提出应采取措施,譬如制订新的行业标准,包装材料和标签认证制度和标签制度以消除出口中的技术壁垒,并有必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我国水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中国水产品对农产品的出口贡献率和外汇贡献发现,水产业在农业中特别是在出口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要素禀赋论和恩格尔定律也证明了水产业是我国农业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行业,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水产品出口来带动农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针对我国目前水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和同业恶性竞争两大问题,提出应采取措施,譬如制订新的行业标准,包装材料和标签认证制度和标签制度以消除出口中的技术壁垒,并有必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我国水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两部分(I)静态分析,(II)动态分析,从而对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变化分析,且两部分分别发表。在第一部分(即本文)中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国西北地区近14年来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通过引入了Working消费模型,将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对食品、衣着、居住、交通、医疗保健、邮电等几类消费品的消费水平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的对比,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是制约西北地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针对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现实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永山  李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92-7493
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针对如何拉动内需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大力发展小城镇连锁超市,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家电下乡"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以此来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