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生长抑制剂对甜菜种质试管保存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小兰  李同祥 《中国糖料》2005,(4):23-25,31
试验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比久(B9)、矮壮素(CCC)3种生长抑制剂(延缓剂)对甜菜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mg/L的PP硒能有效地抑制甜菜试管苗的生长,使叶柄极度缩短,叶片缩小增厚,生长速度降低。而且,经PP333处理的甜菜试管苗其恢复生长与对照接近,抑制后效作用弱,可很快用于生产再繁殖。B9和CCC对甜菜试管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均不明显。不宜用于甜菜种质试管常温保存中。  相似文献   

2.
大丽花矮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雨花是南方春节花市主要名花之一.它花朵硕大,色彩鲜艳。有似“芍药”之称。但由于其生长迅速,容易造成徒长,花期不一致.为了控制大而花植株高度,改善它的株形,使枝条生长粗壮,花期一致,从而达到矮化和美化的目的.此试验运用植物生长抑制剂B9和PP333对大丽花植株喷施或土施来进行此方面的探索。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材料(1)大丽花盆花:大丽花的单株扦插苗,上盆后经第4次摘顶,长出新芽约10cm高,每盆留芽12条.(2)药剂:B9和PP333可湿性粉剂。图(一)、PP333和B9对大丽花开花的影响(1997春)1,对照2、B9喷施3、P…  相似文献   

3.
 以杂交水稻为主要参试材料,辅之以常规稻品种进行了外源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水稻“粒间顶端优势”的试验。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 mg/L的GA3可增强单穗粒间顶端优势,虽增加粒重,提高结实率,但效果不稳定,有些处理反有下降,且多数杂交水稻未获增产,仅提高常规晚粳稻产量。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 mg/L的PP333可抑制单穗粒间顶端优势,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此外,高浓度GA3或PP333(GA3≥30 mg/L,PP333≥50 mg/L)均可能引起水稻减产。将GA3和PP333适当复配后,研制成二元植物生长物质“粒粒饱”。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试验,探讨其对甘蔗萌芽、整齐度、苗期生长、甘蔗分蘖、产量性状及宿根性的影响,为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对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桂选B9为材料,设5个药剂处理,分别为200 mg/L浓度的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多效唑(PP333)、萘乙酸(NAA)溶液和1个对照CK (清水),浸种24 h后种植;调查新植和第一年宿根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药剂处理中,新植蔗ABA和NAA处理的甘蔗出苗受到严重抑制,分蘖率则分别为115.6%和98.0%,明显高于CK的97.5%,而有效茎不足(分别为67 260条/hm~2和70 515条/hm~2),低于CK的73 050条/hm~2,因此产量也比对照略低。而GA和6-BA处理发现出苗率分别为41.2%和19.1%,远低于对照82.6%;分蘖率分别为28.9%和43.1%,同样低于对照的97.5%;说明GA和6-BA抑制了甘蔗的出苗和分蘖,导致甘蔗产量显著低于对照。PP333处理后甘蔗出苗率为90.8%,高于对照的82.6%,而分蘖率92.3%低于对照97.5%,产量上差异也不明显,在新植蔗中各种性状的表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新植甘蔗品质分析发现PP333处理甘蔗糖分最高,但不同激素对甘蔗品质影响不大。在宿根蔗中的发株率、有效茎和茎径均高于对照,产量为111 841.65 kg/hm~2,高于对照的105 435.75 kg/hm~2,说明PP333浸种有利于宿根蔗高产。各处理对甘蔗品质影响不大。PP333浸种处理在新植蔗中能促进甘蔗出苗,在宿根蔗中表现能促进产量增加;PP333浸种处理要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甘蔗浸种剂进一步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以节间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MS+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蔗糖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蔗糖浓度为90 g/L;以MS+蔗糖30 g/L+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多效唑(PP33)3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在低温4℃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0.5 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培养,其生长情况与正常继代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以节间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MS+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蔗糖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蔗糖浓度为90 g/L;以MS+蔗糖30 g/L+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多效唑(PP33)3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在低温4℃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0.5 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培养,其生长情况与正常继代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旗叶衰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号的生长过程中分别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A3、NBT、6-BA、TIBA、PP333)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它们对小麦群体数、生育后期旗叶中有关衰老重量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不同形式的作用。有的(NBT、6-BA、PP333)能够明显提高小麦的分蘖能力和最终成穗数;有的(6-BA、TIBA、PP333)显著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光合作用,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籽粒灌浆。从总体效果看,6-BA、PP333能较好地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提高作物产量;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试管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PP333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01mg·L-1PP333可使叶片和茎段均形成较优质的愈伤组织,且茎段愈伤组织芽和根的分化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2.8%和14.8%;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而言,各PP333浓度处理均无芽的分化,而随浓度的增加,根的分化也逐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麻疯树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00mmol.L-1NaCl处理(10d)下不同浓度(0、200、400、600、800、1 000mg.L-1)多效唑(PP333)浸种处理对麻疯树南油1号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PP333浸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降低了细胞间隙CO2浓度(Ci),其中600mg.L-1PP333浸种处理效果最好。可见,多效唑浸种能促进盐胁迫下麻疯树南油1号幼苗的生长,缓解盐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的非气孔限制,改善光合作用,减缓盐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油菜尤其直播油菜苗期容易遭受低温胁迫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提高油菜抗寒性对发展油菜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选用6-BA和PP333为材料,在网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6-BA和PP333浓度可以提高油菜幼苗单株重,降低离体叶片电导率和游离氨基酸的渗出率。随6-BA和PP333浓度升高,叶片中SOD、CAT和POD活性及根系活力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当6-BA和PP333浓度均为50 mg•L-1 时,叶片中抗氧化物保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达到最大值。一定浓度的6-BA和PP333可提高叶片膜系统保护酶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改善根系活力,从而增强油菜的抗寒性,其生产较适宜的浓度均为50 mg•L-1 左右。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对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的调节效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低密度条件下拌种剂处理的小麦茎壁厚度增加显著,而高密度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小麦的茎壁厚度增加显著。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提高了扬麦13的抗倒伏能力,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矮壮素。相关分析表明,降低植株株高、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一、二节间壁厚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能。拌种处理下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300×104株·hm-2群体的产量高于150×104株·hm-2群体,均以种衣剂拌种处理增产最明显,平均增幅达11.68%,在倒伏年拌种处理增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及两季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佳辐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于拔节初期叶面喷施多效唑、乙烯利和抗倒酯,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头季茎秆特性、力学指标及两季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甬优2640基部节间抗折力和植株抗推力最大,抗倒伏能力强;佳辐占基部节间最长,株高最高,倒伏指数高,抗倒伏能力最差;天优华占基部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介于前二者中间。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多效唑处理植株节间长、株高、茎壁厚与对照差异较小,增加了倒3节间(N3)茎粗和倒4节间(N4)和N3的抗折力,降低了N4和N3的倒伏指数;乙烯利处理则显著增加了N4长度,N3茎粗和株高,对茎壁厚没有明显影响, 增强了N3抗折力,降低了N3倒伏指数;抗倒酯处理缩短了N4、倒2节间(N2)长,降低株高,增加N3茎粗和N3、N2的茎壁厚度,增强了N4、N3的抗折力,降低了各节间的倒伏指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头季产量,多效唑和抗倒酯处理增加了再生季产量,乙烯利降低了再生季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主要影响了总穗粒数,头季总穗粒数减少,再生季总穗粒数增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两季总产量均较对照降低,佳辐占总产量多效唑和抗倒酯处理较对照增加,乙烯利处理较对照降低。【结论】抗倒酯处理增强了再生稻头季茎秆的抗倒伏能力,而对两季总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栽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金叶假连翘绿篱株型控制的修剪成本,特以6年生金叶假连翘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研究不同药剂种类、浓度水平、施药频率对其嫩枝长度、嫩枝数目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的作用效果为B9GTYPP333;随着浓度的增大药效增强;施药频率以2、3次为佳。综合3个指标,以喷施3500mg/LB92次的处理效果最佳。这为用植物生长延缓剂控制金叶假连翘的株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籼粳杂交组合亚优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钵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了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亚优2号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时适量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改善籼粳交F1的农艺性状,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的三碘苯甲酸(TIBA)、矮壮素(CCC)、B_9、多效唑(PP_(333))4种生长延缓剂对甜菜离体植株增殖和保存的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IBA、B_9和CCC对甜菜试管苗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不宜用于甜菜种质的试管常温保存;而PP_(333)则能使试管苗叶柄极度缩短,叶片缩小、增厚,叶色加深,生长速度显著降低,且处理后试管苗恢复生长快,残效抑制作用弱,4ppm的PP_(333)用于室温长期保存,可使试管苗转管间隔时间由1个月延至5个月。  相似文献   

16.
在春花生始花后20、30和40天.分别喷施3H-PP333,收获时茎、叶、根、种子和荚壳中PP333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推迟和处理次数增加而升高。在始花后30天处理一次的种子和荚壳内PP333含量,分别为67.7和113.7dpm·g-1Dw。荚壳的PP333含量多于种子。PP333在花生体内降解较快,在始花后20天经PP333处理.3天后根、茎和叶中PP333含量分别比处理后1天降低69.0%、68.0%和75.9%。叶片可能是PP333降解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大豆农艺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育88为材料,研究了在V4、V7、V10、V13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增加大豆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减小三出复叶的叶面积;通过对节间的控制,降低了植株高度;且显著影响产量,4个喷施时期中,在V10期喷施多效唑显著增产9.9%,V4、V7时期喷施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V1...  相似文献   

18.
Application at spikelet initiation of the growth retardant paclobutrazol (PP333) at a rate of 2.0 kg a.i. ha−1 increased the seed yield of perennial ryegrass cv. S24 from 139 to 180 g m−2 in 1981, and from 111 to 256 g m−2 in 1982. Yield incre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fertile tillers in both years and with an increased number of seeds per spikelet in 1982. Other yield components were not changed. Seed yiel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P333 application rate in both years. No significant yield difference was recorded between application at spikelet and floret initiation in 1981.
Lodging was prevented completely by the 2.0-kg rate, delayed until after anthesis by the 1.0-kg rate and began before anthesis with the 0.5-kg rate. PP333 reduced stem internode length and strengthened the base of the stem; total stem dry matter (DM) was reduced, but root DM accumulation was increased at all rooting depths. Leaf area du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oth years.
Vegetative regrowth after seed harvest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PP333 application, but soil residual properties wer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