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了3种材料制作的滤嘴对不同牌号卷烟烟气中某些成分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滤材对卷烟烟气总冷凝物的过滤效果表现为复合滤嘴>醋酸纤维滤嘴>聚丙烯滤嘴;对烟碱的过滤效率表现为复合滤嘴的截留效果最好,聚丙烯滤嘴次之,醋酸纤维滤嘴最差;对焦油的过滤效率表现为复合滤嘴显著高于另外2种滤嘴,而聚丙烯滤嘴与醋酸纤维滤嘴的截留效果无明显的差别;3种滤嘴对抽吸口数多少的排序为复合滤嘴>醋酸纤维滤嘴>聚丙稀滤嘴  相似文献   

2.
连芬燕  李斌  黄朝章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74-4078
利用热电偶测温装置考察不同滤嘴通风度对卷烟燃烧锥温度的影响,进而探索不同通风度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吸时随着滤嘴通风度0~31.04%范围内,烟支燃烧高温区体积呈下降趋势;随着卷烟滤嘴通风度的增加,卷烟主流烟气中的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与滤嘴通风度呈线性负相关;通过增加卷烟的滤嘴通风度可减少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绝对释放量,但不能起到选择性降低有害成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为卷烟减害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按照滤嘴添加纳米材料的种类,综述了现阶段主要的几类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氧化物纳米材料、纳米矿物材料)在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在卷烟滤嘴减害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色谱法具有高分辨效力、高分析效率、高灵敏度、操作简便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以及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特性,有针对性的按照色谱法对2000年以来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国内外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优缺点,为从事卷烟烟气有害成分分析的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色谱法具有高分辨效力、高分析效率、高灵敏度、操作简便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以及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特性,有针对性的按照色谱法对2000年以来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国内外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优缺点,为从事卷烟烟气有害成分分析的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滤嘴通风对卷烟烟气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理珉  张强  孙力  马剑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08-5109
[目的]研究不同滤嘴通风率对烟气成分的影响,为卷烟设计中使用滤嘴通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直线回归的方法对滤嘴通风率与各常规烟气成分之间的关系,焦油与其他烟气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CO/焦油值与滤嘴通风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以滤嘴通风率为自变量x,则常规烟气成分的降低率分别为:CO为0.89x,焦油为0.65x,烟碱为0.57x和烟气水分为0.16x;随着滤嘴通风率的增大,CO降低最多,焦油降低率居中,烟碱降低最少。以焦油为自变量x,则CO量为(1.44x-5.07),烟碱量为(0.08x+0.21)。当滤嘴通风率在16%~26%区间时,CO/焦油值更趋近于1。[结论]滤嘴通风技术可有效调节卷烟烟气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壳聚糖-Fe^2+络合物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含壳聚糖-Fe^2+络合物二复合滤嘴对烟气中总粒相物、焦油、烟碱、水分、CO、酚类、挥发性羰基化合物、HCN等化学物质的滤过作用。[结果]壳聚糖-Fe2+络合物对卷烟中焦油、烟碱、CO、挥发性羰基化合物、酚类物质、NNK、苯并芘和NH3没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对烟气水分、HCN和苯酚则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结论]壳聚糖-Fe2+络合物可以作物卷烟滤嘴的减害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对卷烟烟叶进行技术处理,降低卷烟烟气排放量、烟气有害成分危害性的研究现状及技术进展,并重点对我国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卷烟纸中不同助燃剂含量及助燃剂中不同钾/钠比、卷烟纸定量及不同滤嘴通风率对卷烟烟气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特性的卷烟纸、接装纸和成型纸卷制卷烟,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着卷烟纸中助燃剂含量、助燃剂中钾比例的升高、卷烟纸定量的降低及滤嘴通风率的增加,卷烟烟气中的焦油和CO释放量呈下降趋势,相关性显著。[结论]通过调节卷烟纸中助燃剂类型及用量,设计不同的卷烟滤嘴通风率可实现调节卷烟烟气常规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一种可同时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钛酸盐纳米片。[方法]以TiO2为原料,制备钛酸盐纳米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在卷烟滤嘴中添加钛酸盐纳米片后,主流烟气中的氨、氰化氢(氢氰酸)、苯酚、巴豆醛等有害物质含量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制备的钛酸盐纳米片在卷烟制造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滤嘴具有降焦减害的作用,滤嘴添加剂可针对性地降低主流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对滤嘴添加剂进行分类综述,简述了活性炭、壳聚糖、茶质、中草药、生物材料、分子筛、纳米材料类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烤烟降焦减害中的作用,并对进一步研究滤嘴添加剂本身在抽吸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有害物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滤棒成型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氰化氢、亚硝胺、氨、苯并芘、苯酚及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卷烟滤棒成型材料中丝束规格、丝束填充量、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3个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滤棒丝束规格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巴豆醛、苯并芘、苯酚、氰化氢和亚硝胺的第一重要因素,是一氧化碳和氨的第二重要因素;丝束填充量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一氧化碳、苯酚、苯并芘和亚硝胺的第二影响要素;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氰化氢和氨的第一影响要素,是巴豆醛的第二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均匀设计安排试验,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卷烟材料参数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单因素效应、双因素交互作用、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卷烟材料参数对苯酚释放量影响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滤嘴添加剂B滤嘴添加剂A滤嘴丝端丝束规格卷烟纸透气度=接装纸透气度成型纸透气度滤嘴嘴端丝束规格,其中滤嘴嘴端丝束规格的贡献率为0,表明滤嘴嘴端丝束规格对苯酚释放量影响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较强的有卷烟纸透气度和成型纸透气度、卷烟纸透气度和滤嘴添加剂A、成型纸透气度和滤嘴添加剂B、滤嘴丝端丝束规格和滤嘴添加剂B、滤嘴添加剂A和滤嘴添加剂B;卷烟纸透气度、接装纸透气度、成型纸透气度、滤嘴丝端丝束规格与苯酚释放量呈负相关,适当提高这些参数的水平有利于降低苯酚释放量;滤嘴添加剂B对苯酚释放量的影响最显著,适量的滤嘴添加剂B对降低苯酚释放量效果明显,但是过量的滤嘴添加剂B对降低苯酚释放量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卷烟危害性,全面系统地阐述初烤烟叶中化学成分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以2014年浓香型主产区烤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草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棕榈酸、油酸、十八酸8种代表性有机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草酸、丙二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5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均较高,尤其是草酸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危害性指数有较高的关联度;而棕榈酸、油酸、十八酸等高级脂肪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初烤烟叶中有机酸成分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而高级脂肪酸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萃取液在卷烟中的减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学理论和卷烟产品设计理论,在卷烟中添加由辛夷、淫羊霍、芍药、川芎等制得的萃取液,同时对其卷烟烟气中的焦油、烟碱等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草药萃取液有适当降低卷烟烟气中焦油和烟碱含量的作用,对卷烟烟气中的苯系物、多环芳烃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降低均有较明显的作用,而对一氧化碳量基本无影响。在卷烟中添加天然植物萃取液是一条减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梗丝在卷烟减害降焦及提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烟梗的膨胀方式、制丝工艺、外观形态及微生物和酶处理工艺在卷烟提质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改进加工工艺,降低卷烟有害成分释放量,提升梗丝在卷烟中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卷烟危害性。  相似文献   

17.
烟草减害降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卷烟减害降焦是一项系统工程,烟草行业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就卷烟降焦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工业和农业所采用的减害降焦技术与方法以及目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