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横县果蔗当家品种拔地拉(俗称黑皮果蔗)为对照种,对桂果蔗1号进行2年多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桂果蔗1号株高332.0cm,比对照种312.0cm高20.0cm;茎径为3.89cm,比对照种的3.87cm大0.02cm;667.7m~2产蔗13223kg,比对照种的11589kg增产14.10%;商品蔗产量12949.6kg,比对照种的10438.4kg增产24.06%,商品蔗率高达97.93%;其节间长度较长,商品性较佳,长度8.0~13.9cm的节间占总数的82.29%,拔地拉只有70.47%,对商品性影响较大的极短节≤5.9cm中只有0.87%,拔地拉高达4.19%;植株上中下大小均匀,茎粗下、中部相差0.24cm,上、中部相差0.06cm,拔地拉上部较小,表现出早衰现象;蔗糖分略高于拔地拉;产值较高,达19305.0元/hm~2,比拔地拉的14945.9元/hm~2增收29.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桂果蔗1号农艺性状、商品性状、产值等均优于拔地拉,可在横县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果蔗4个性状对蔗茎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节间长度与蔗茎产量有着极具显著的相关,公顷有效茎数与果蔗蔗茎产量达显著相关水平,茎径与蔗茎产量相关较小。性状间株高与节间长度相关达极显著、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公顷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株高和节间长度,茎径对蔗茎产量直接贡献较小。由此认为在果蔗选育种和资源筛选上,选择产量时把公顷有效茎数和株高放在首位,重视节间长度。  相似文献   

3.
果蔗茎尖脱毒组培苗及其种茎生产性能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比较了拔地拉茎尖脱毒组培苗,第1代健康种茎、市贩种茎和明显感染花叶病种茎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它们在出苗率、分蘖率、长速、株高、茎径、有效茎和田间锤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各处理间的理论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脱毒组培苗分别比市贩和带病种茎增产10.5%和31.2%;第1代健康种茎分别比市贩和带病种茎增产42.1%和68.7%。  相似文献   

4.
云南红皮果蔗是云南蔗区的果蔗新品种,2007年引入贵州试种,2012年在贵州3个县(市)进行区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贵州主栽品种黔糖3号果蔗(CK)比较,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蔗糖分含量高、早熟;较对照黔糖3号云南红皮果蔗的平均株高高16.95 cm、茎径粗0.14 cm、田间糖分锤度高1.02%、单茎重重0.12 kg、有效茎多0.18株/m2、增产1.18 kg/m2,丰产稳定。  相似文献   

5.
几个果蔗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个果蔗品种做品种比较试验。观察发芽率,分蘖率,成茎率,株高,茎径等农艺性状;分析蔗糖份,纤维份等。综合评价结果广西白玉蔗表现优越,产量较高,品质较佳;罗汉蔗居次,温岭果蔗较差;主栽品种黑皮果蔗表现良好。黑皮果蔗的组培苗供种的比一般常规生产种增产13.8%。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宿根栽培对地方果蔗品种与常规果蔗品种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果蔗宿根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Badila’(‘拔地拉’)、‘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和‘大田雪蔗’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果蔗品种新植和宿根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性状和糖分相关性状的差异。【结果】果蔗宿根发株率略低于新植出苗率,‘同安’果蔗与‘大田雪蔗’的宿根分蘖率分别比新植高24.17、11.37个百分点;‘同安’果蔗、‘大田雪蔗’、‘拔地拉’果蔗宿根公顷有效茎数分别比新植多18 135条、3 945条、2 865条;农艺性状方面,宿根栽培果蔗群体株高较一致,但蔗茎茎径粗细差异较大,‘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宿根栽培株高高于其新植;除‘黄皮’果蔗外,其它3个品种宿根栽培茎径均比新植细;宿根栽培‘黄皮’果蔗、‘同安’果蔗蔗茎产量分别比新植高9.65%、10.50%,含糖量比新植分别高30.81%、33.29%,而‘拔地拉’、‘大田雪蔗’蔗茎产量分别比新植低21.83%、16.33%;含糖量比新植分别低25.74%、0.66%。【结论】‘黄皮’果蔗与‘同安’果蔗宿根性强,适于宿根栽培。  相似文献   

7.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新台糖22号脱毒健康二代种茎为供试品种、当地非脱毒健康种茎为对照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健康种茎萌芽率为81.2%,比对照高10.6个百分点;宿根发株数5928条/亩,比对照增加1576条/亩;分蘖率为93.5%,比对照高33.1个百分点;茎长294.8cm,比对照矮4.3cm;茎径2.66cm,比对照小0.03cm;亩有效茎数5371条,比对照多899条;蔗糖分11-12月平均14.03%,比对照高0.03个百分点;亩产蔗8522.6公斤、亩含糖量1195.7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5.62%和15.86%。因此,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桂糖46号为实验材料,研究其不同代数分蘖差异及浸种处理对甘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甘蔗健康种苗大田高效繁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清水处理为对照,通过预备试验观察筛选出的甘蔗浸种剂(GZJ)40 mg/L对甘蔗健康种苗一代种茎进行浸种2 h,分析两者之间的大田繁育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代数茎尖脱毒健康种苗分蘖率随着代数增加呈骤减趋势,健康种苗原种显著高于一代种茎和二代种茎,分别提高了317.95%和1 937.64%,一代种茎又显著高于二代种茎,提高了387.53%。浸种处理的单株平均分蘖数比对照提高了25.1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甘蔗茎径、有效茎、单茎重分别高于对照1.30%、4.98%、5.15%;增产8.40%;株高比对照低3.3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健康种苗原种优势强;GZJ药剂主要通过提高分蘖率、促进形成甘蔗有效茎、增大茎粗和提高单茎重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甘蔗良种性能,进行了A大茎(平均茎径3.29 cm、种段重96.4 g)、B中茎(对照;平均茎径2.33 cm、种段重44.8 g)和C小茎(平均茎径1.83 cm、种段重19.4 g)甘蔗种茎对其生长特性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处理的萌芽率为44.4%,分别显著低于B、C处理的59.7%和58....  相似文献   

11.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植田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新植连作时,无论是否健康种苗繁殖的后代,每茬都进行热水脱毒处理,其效果好于传统的常规种植,桂糖11号蔗茎增幅45.28%-51.19%,拔地拉蔗茎增幅61.49%-66.22%;而且每茬下种前的种茎都进行热水处理后种植比前茬健康种苗种植出的种茎不再进行热水处理就直接下种效果好,桂糖11号蔗茎增幅2.92%-6.78%,拔地拉蔗茎增幅0.48%-0.66%;而后者又比传统常规种植方法好,桂糖11号蔗茎增幅38.50%-48.27%.拔地拉蔗茎增幅61.01%-65.56%。上一茬已做过热水处理、茎尖脱毒组培苗种植.新植1年后的宿根蔗桂糖11号蔗茎增幅也比对照高32.05%-40.86%。各个处理的蔗糖分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幅0.91%-1.71%(绝对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苗处理方式甘蔗对干旱条件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条件下,2个甘蔗品种剥叶不砍种处理的出苗率和成茎率、有效茎数高于剥叶砍种浸种的,而且具有较高的净光合强度、蒸腾强度、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甘蔗蔗糖分。在春季雨水较多的1998年,新台糖16号剥叶砍种浸种消毒处理的甘蔗产量最高;在春季连续干旱的1999年,桂糖11号剥叶不砍种的甘蔗产量是2个品种4种砍种处理中最高的,增产幅度为 11.94%~69.86%。  相似文献   

13.
从桂北主栽果蔗区采集表现褪绿斑点或花叶及无症状的未脱毒拔地拉、青皮果蔗、紫皮果蔗、罗汉果蔗、广东黄皮、同安果蔗及脱毒拔地拉等7个品种蔗叶样品88份,用SCBV检测引物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有2份为SCBV阳性,检出率2.3%,均为未脱毒果蔗拔地拉,其中1份叶片无明显的症状;脱毒拔地拉、青皮果蔗、紫皮果蔗、罗汉果蔗、广东黄皮、同安果蔗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桂北果蔗区存在SCBV侵染。  相似文献   

14.
甘蔗健康种苗田间栽培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甘蔗健康种苗3季新植、3季宿根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蔗糖分含量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可以使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0%~40.2%,蔗糖分含量提高0.51%~1.01%绝对值。初步认为,分蘖率高、宿根发株率高、成茎率高是甘蔗健康种苗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大规模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生产上,甘蔗脱毒健康种茎的繁育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及产量。总结近年来广东地区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从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水田选用ROC22、R6048、粤糖83-88、粤糖86-368品种进行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苗田间种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新植甘蔗增产9.49~27.73t/hm2,增幅9.63%~36.45%;甘蔗含糖分增加0.16~0.54个百分点。可见,种植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是防治甘蔗宿根矮化病(RSD)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生产上应加快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蔗农收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巴西蔗糖产业种植、管理、贸易、政策、加工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可知,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其制糖成本低、国际竞争力强。其甘蔗病虫害防控实行:⑴重点培育和推广抗病虫甘蔗良种;⑵通过种苗检疫、脱毒和健康种苗繁育技术严防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⑶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系统;⑷生物防控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其糖厂已实行全网络自动化控制系统,蔗糖生产采用两步法生产精制糖。其蔗糖产业发展特点:重视氮高效品种的选育、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率高、采用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燃料乙醇工业发达、多种糖料蔗供应渠道、加工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甘蔗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我们可从中得到的借鉴为:重视强宿根蔗的选种计划、加速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建立完善的甘蔗病虫害防控系统、加强蔗糖高值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控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3种种茎处理方法对不同甘蔗品种品种萌芽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本试验的干旱条件下,F172的萌芽出苗几乎不受干旱影响。而其它3个品种则明显受干旱影响。对于广西主栽品种桂糖11号和新台糖16号,剥叶不砍种处理在干旱的条件下出苗和幼苗生长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营养液的成分及浇灌次数对微型薯的数量及产量的影响,设计了3种营养液成分A_1,A_2,A_3和3种浇灌次数B_1(两天浇1次),B_2(4天浇1次),B_3(6天浇1次)。研究结果是:选择A_2营养液,每4天浇1次或6天浇1次就可达到低成本、省工、省力、薯块数量多、产量高、大中薯率高的优质脱毒微型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A)、‘GL05-13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B)、不补种自然状态下‘GL05-136’宿根蔗地(CK),共3个处理;在‘GL05-136’宿根苗期2~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到工艺成熟期调查3个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产量为79.55 t/hm2,分别比CK、处理B增产19.29、13.91 t/hm2,增幅分别达32.01%、21.18%,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GL05-136’宿根蔗的发株、产量和蔗糖分;工艺成熟期时,‘GF98-296’蔗茎的蔗糖分与‘GL05-136’宿根蔗茎的相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蔗农增收5071.0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5 573.0元/hm2。表明‘GF98-296’适宜作为‘GL05-136’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