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亚洲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气候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22 Ma B.P.改变了东亚地面行星风系并出现季风效应;8.5 Ma B.P.东亚季风效应增强,干旱化程度的加剧,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开始;3.6 Ma B.P.起,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与放大作用增强;1.2 Ma B.P.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现代冬夏季风气候效应逐级增强。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使黄土高原发生了阶段性抬升与构造变形,并引起多种黄土地质灾害与水土侵蚀,其中,黄土高原的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为重力侵蚀、沟谷溯源侵蚀和流水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构造变形会造成黄土产生构造裂隙、节理,增大黄土的侵蚀速率,促进黄土的坍塌和滑坡等侵蚀灾害的发生;地形突变带、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带等稳定性条件差的黄土分布区,是黄土侵蚀最剧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构造运动是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变迁的主导性因素。25Ma以来青藏高原的阶段性强烈隆升,导致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加强,黄土高原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气候向干旱化趋势演化。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阶段性隆升或沉降与气候演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黄土堆积沉积的跳跃式阶段性扩展。黄土高原的地貌演化可以黄河水系的诞生为界限(1.67~1.43MaB.P.)划分为二个阶段:古湖泊低地阶段和高原河流阶段。  相似文献   

3.
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台塬过渡区(淳化) 高产型粮果林综合发展研究”属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低产田治理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课题的专题之一,编号为 96-004-05-07。  相似文献   

4.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构造运动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导性因素.第四纪以来,受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升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化也具有阶段性.黄土高原地质时期土壤侵蚀的相对强烈期为更新世早期(2.5~2.4MaB.P.)、更新世中期(1.67~1.43MaB.P.)、更新世中晚期(0.85MaB.P.)、更新世晚期(0.10~0.07MaB.P.)和全新世5个时期,其中前4个时期为自然侵蚀期,全新世为人为加速侵蚀期.新构造运动是黄土高原重力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构造弧形隆升和断隆带是黄土高原的强烈侵蚀产沙中心.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也是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解决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的可能途径是:1)增加降水量。在可预见的将来用高技术手段炸开青藏高原山口,使印度洋暖湿气流能够到达;2)地表水调配。实施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现实途径是:1)地面集水。修建条田、梯田,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土壤聚水。改良土壤,增加植被覆盖,植树种草;3)节约用水。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同时防止水污染。  相似文献   

6.
黄自立 《土壤》1982,14(2):56-60
黄土高原位于大青山以南,秦岭以北,贺兰山、青藏高原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域辽阔,总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十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模糊聚类分析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类别划分的一种方法。在农业区划中,探讨农业气候分类,进而划分农业气候区,是了解当地气侯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农业区划的基础之一。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区,既有大陆性、也有季风和山地气候特征。全州气候类型复杂,其垂直变化非常显著。运用指标分级划类对客观地进行多因子综台气候分析困难很大。在气候类型的划分中,干与湿、冷与暖等的界限本来就是模糊概念;划分农业气候类型不单是考虑单个因子的相似,而是考虑两个(或多个)集合之间的贴近关系,使用择近原则进行地域性划分,所以,用模糊聚类进行农业气候分类就更为适宜。本文运用此法,探讨临夏州农业气候类型的客观划分。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亚洲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气候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22 MaB.P.改变了东亚地面行星风系并出现季风效应;8.5 Ma B.P.东亚季风效应增强,干旱化程度的加剧,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开始;3.6Ma B.P.起,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与放大作用增强;1.2 Ma B.P.以来,高原隆升对亚洲现代冬夏季风气候效应逐级增强。第四纪以来的青藏高原的隆升,使黄土高原发生了阶段性抬升与构造变形,并引起多种黄土地质灾害与水土侵蚀,其中,黄土高原的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为重力侵蚀、沟谷溯源侵蚀和流水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构造变形会造成黄土产生构造裂隙、节理,增大黄土的侵蚀速率,促进黄土的坍塌和滑坡等侵蚀灾害的发生;地形突变带、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带等稳定性条件差的黄土分布区,是黄土侵蚀最剧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汇处,到处山岭交错,梁峁纵横。全省共有耕地约5,300多万亩,约有4,400多万亩在黄土高原和陇南丘陵、高山地带,雨急坡陡,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这些地区的耕地中,其中将近85%都是被割切得支离破碎的山塬坡耕地,80%以上的农业人口依靠着这些坡耕地生产、生活。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坡耕地的生产能力,在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广大山原坡耕地上,由于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大约有1,000多万亩修成了水平梯田、条田、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黄土高原系我国陕、甘、青、宁、晋、内蒙等省区广大地面上沉积有厚层黄土的高地。它位于大青山、阴山以南,秦岭以北,贺兰山和青藏高原以东,太行山以西的黄河中游范围内的地方。全区面积共43万平方公里。倘把区内露岩山丘和冲积平原等处除去,则有黄土复盖的高地约共27.56万平方公里(典型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水土保持》1996,(12):58-58
黑窑滩小流域短期治理见效快宁夏彭阳县水保站(756500)黑窑滩位于宁夏彭阳县崾岘乡东面4km处,属于黄土高原丘陵二副区,流域面积3.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2km2,是一个回族聚居的自然村。全村271人,有农耕地169.3hm2,其中坡耕地面...  相似文献   

13.
植被分布对地表糙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升堂  梁博  张楷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5):45-48,54
[目的]分析在植被淹没或非淹没状态不同植被覆盖密度影响下,地表糙率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植被对地表糙率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塑料棒模拟植被分布,模拟出不同密度,分别进行放水试验。[结果]在植被淹没与非淹没状态下地表糙率的变化不同,在非淹没状态时,地表糙率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在淹没水深小时,地表糙率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而当淹没水深很大时,地表糙率趋向于一个稳定值。[结论]地表糙率取值随植被覆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下垫面情况下,不同的水流方向,地表糙率取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党家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效益常军(宁夏中卫县水电局,751700)党家水小流域位于宁夏中卫县红泉乡,属于旱草原区,1988年被列为黄河流域第三批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流域总面积97km2,水土流失面积84km2。全流域包括两个行政村、139户、650人。...  相似文献   

15.
强化水土保持工作 振兴宁南山区经济王尧灿(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银川市 750000)宁夏按其自然条件和经济类型可分为北部引黄灌区和南部干旱山区两大单元。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引黄灌区全部实现小康,南部干旱山区消灭绝对...  相似文献   

16.
靠小流域治理开发奔小康途径初探曹丽玫(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通过治理开发,建设小流域经济,从而加快山区农村奔小康的步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同类型区、不同面积、不同社经情况和不同自然环境的小流域,治理策略不同,主导产业与拳...  相似文献   

17.
唐南奇 《土壤通报》2003,34(3):212-215
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母质发育、3种水育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可溶性稀土(REEs)和稀土总丰度(∑REE),分析了REEs的分布特征及与∑REE的相关,研究了经酸碱调节后土壤REEs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母质发育的供试土壤REEs平均值依石英闪长岩母质土壤系列、凝灰岩母质土壤系列、黑云母花岗岩母质土壤系列、玄武岩母质土壤系列顺序递减。(2)供试土壤REEs与∑REE的相关不显著。(3)起源土壤剖面中REEs具有明显自上而下增大的趋势,而不同水育型水稻土剖面的REEs分布各有特征,但总的趋势是自上而下减少。(4)经酸度调节后供试土壤的REEs随着土壤pH值的提高而下降,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18.
淤地坝是水土流失治理中最重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均质碾压式土坝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便、沉降量小等优点,非常适合黄土地区推广应用。我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黄土覆盖面积大,土层深厚,在淤地坝建设中大多数宜采用均质碾压式土质坝型。针对均质碾压式土坝土料设计的土料勘探、试验分析、取土场布设及碾压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白杜     
白杜优良水保灌木白杜(EuonymushangeanusMaxim),别名丝棉木,俗名驴牙木,卫矛科、卫矛属植物。(一)形态特征白杜是多年生木本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4m,树皮灰褐色,小枝灰绿色,圆柱形;叶对生,卵圆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8cm,...  相似文献   

20.
无土煤矸石山绿化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岩地区各煤矿区,都有几座庞大乌黑的矸石山。它们多由岩巷矸和煤巷矸组成,具有矸径大、无土、强酸、干热、有毒等特性,植物难于生存。1992~1995年,龙岩地区林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遵循石质荒漠上植被的演进规律,在工程措施基础上,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矸石山绿化的先锋树草种,本着先草灌改善小气候,再乔木的立体防护原则,绿化了矸石山,减少了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