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柳尖胸沫蝉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宁地区柳尖胸沫蝉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结合多年防治试验,提出了防治柳尖胸沫蝉的最佳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阿勒泰地区天然河谷林柳尖胸沫蝉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有效防治该虫害,阿勒泰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和阿勒泰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通过对柳尖胸沫蝉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结合多年防治试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柳尖胸沫蝉的最佳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社峰  郭党 《北京农业》2008,(12):33-34
稻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在豫西地区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秋粮特别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针对稻沫蝉的发生规律,总结研究出其为害特点、生长的形态特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稻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在豫西地区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秋粮特别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针对稻沫蝉的发生规律,总结研究出其为害特点、生长的形态特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柳尖胸沫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尖胸沫蝉是柳树的重要害虫,严重时可致大树枯死.1年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后开始孵化.若虫有5龄.6至7月间成虫羽出,卵多产在新梢内.药剂防治,若虫期防治效果最好.3龄前(5月末),喷布2.5%敌杀死乳油1:96000倍等药液,可获得显著防效.  相似文献   

6.
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别名赤斑沫蝉、稻沫蝉,俗称雷火虫、吹泡虫,为同翅目沫蝉科稻赤斑黑沫蝉属害虫,是许昌市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玉米害虫。它危害严重,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50%左右,最高可达80%以上。为控制其为害,笔者对赤斑黑沫蝉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稻赤斑黑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成虫体长约12mm,黑色,前翅近基部各有两个白色小斑点,近端部有2~3个红色大斑点。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高梁、芋头等,并可刺吸狗尾草、虎尾草、稗草、白茅、牛筋  相似文献   

8.
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泡沫虫,属同翅目沫蝉科,主要为害水稻,还为害高粱、玉米、甘蔗等作物.成虫以针状口器插入水稻叶片组织吸取汁液,尤以上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受害最重,被害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扬花,空壳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5%~37%,严重的达50%以上.为此,笔者于1994~1998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初步掌握了此虫在本地的发生规律,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吸水树脂,探索一种能兼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茶树害虫沫蝉绿色防控方法。[方法]将土壤晒干过筛,并与木屑、吸水树脂科学混配,制成“聚丙烯酸钠+细土壤+木屑”的混合药粉。针对沫蝉为害特点研究药粉在茶树中使用技术,并进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药粉能破坏沫蝉的生存环境,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结论] 该混合药剂对沫蝉防效好,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符合茶树病虫防控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0.
赤斑黑沫蝉别名赤斑沫蝉、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吹泡虫,属同翅目沫蝉科,20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首次发现,经过连年治理,二三十年来一直零星发生为害。近年来由于暖冬气候和农户防治方法不当,该虫在洛阳市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且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该虫害,洛阳市连续几年组织全市植保技术人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的发生情况,并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蜡蝉(lancernfly)是植物的一大类害虫。据周尧等报道,国内为害柑桔的蜡蝉有12种。近年来,蜡蝉在宜昌地区已上升为柑桔的主要害虫。蜡蝉主要以其成、若虫吸取寄主叶片及嫩梢的汁液,造成叶片脱落和枝梢枯萎,其间接为害是,由于蜡蝉分泌的蜜露,导致煤污病的普遍发生,从而妨碍叶片同化作用的进行,造成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了弄清宜昌地区为害柑桔的蜡蝉种类及主要种类的生活史,以便为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83-1986年在湖北宜昌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稻赤斑黑沫蝉在大别山区岳西县海拔 40 0m以下地区广泛分布 ,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刘氏长头沫蝉是近年在该县发现危害水稻的一种新害虫。 2种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 ,每年均发生 1代 ,以卵越冬 ,若虫在田边的杂草中吐沫围住身体 ,成虫刺吸稻叶汁液 ,使稻叶变成红黄色造成减产。抓住若虫期防治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稻赤斑黑沫蝉别名赤斑沫蝉、稻沫蝉,俗称雷火虫、吹泡虫,为同翅目沫蝉科稻赤斑黑沫蝉属害虫,是许昌市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玉米害虫.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分支分类学的特征分析方法,对歧脊沫蝉属Jembrana Distant的外部形态学、雄性外生殖器结构以及生物学方面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歧脊沫蝉属持有许多一般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e的科级特征(共同祖征),依此反映其进化历史,决定其分类隶属,说明其与所有的尖胸沫蝉科沫蝉类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该属与同科的尖胸沫蝉属Aphrophora Germar表现有许多共同离征,证明它们是自一个共同的原始尖胸沫蝉科沫蝉类祖先演化而来的单系类群。而与尖胸沫蝉属相比较,歧脊沫蝉属具有许多更特化的离征及个别较原始的祖征,这种相对原始和相对特化的特征的镶嵌分布,暗示它们是一对属级的姐妹群。  相似文献   

15.
肖晓华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11-111,113
稻赤斑黑沫蝉食性杂,为害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在秀山县1年发生1代,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成虫发生及为害的高峰期。防治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铲除田边地埂杂草、调节品种播期、加强监测预报、按防治指标施药防治成虫及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早稻穗期赤斑黑沫蝉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笼罩接虫试验表明,水稻穗期受赤斑黑沫蝉危害后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水稻受害叶面积和秕谷率增加,并得出了早稻穗期产量损失(y)与每丛禾赫斑黑沫蝉数量(x)的回归方程,根据目前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导出赤斑黑沫蝉防治指为每丛禾0.23头,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在清远地区茶园的发生动态,调查了茶小绿叶蝉的生物学特性、越冬基数、虫口发生量。结果表明,清远地区茶园茶小绿叶蝉发生动态呈双峰型,主要为害夏茶、秋茶,温暖潮湿的气候更利于茶小绿叶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稻稻沫蝉的孵化期,若虫、成虫防治。为防治水稻稻沫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稻赤斑黑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害虫,成虫体长12mm,前翅覆质,后翅膜质,可见腹节为6节.雌虫前翅基部有两块白斑,端部有一红斑;雄虫前翅基部也有两白斑,翅端有一大一小两块红斑,产卵器为凿状,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若虫腹部有发达的泡沫腺,能分泌胶质,与呼出的气体相混造成泡沫盖住全体,以作保护,故称"吹沫虫"或"吹泡虫".成虫能飞善跳,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如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受害后叶片褪色、干枯,严重时整个植株枯萎死亡.例如水稻受害后,稻叶呈黄色或火红色,后期穗小,瘪粒增多,产量下降,严重时稻叶枯死,不能抽穗结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Kluge and Farris的Wagner数量分析法对我国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e)的铲头沫蝉族Cloviini,象沫蝉族Philagrini,尖胸沫蝉族Aphrophorini,长沫蝉族Phil-aenini及棘茎沫蝉族,新族Capnodistini trib.nov.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推得两个明显的组群,即(Cloviini+Philagrini)+(Aphrophorini)和(Philaenini+Capnodistini trid.nov.),它们互为姐妹群关系,共同形成一个全系分支(holophyleticClade)。文中建立一新族棘茎沫蝉族Capnodistini trib.nov.该族定义为触角檐具檐沟,阳茎有6~8条棘刺,其模式属指定为Capnodistes Breddin 19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