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高产小麦的中后期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返青期的田间管理(一)中耕、镇压。此时温度上升、土壤开始解冻,中耕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能避免水分散失,有利于根系生长。镇压碎土,具有提墒保墒效果,并对有旺长趋势麦田有抑制徒长的作用。镇压应与中耕划锄相结合,先压后锄,使土壤不支空,上松下实,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有利于水肥供应。  相似文献   

2.
1.平衡施肥施入氮肥要适量,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黏重的土壤还应增加钙肥施用量。2.中耕除草中耕既可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又可疏松土壤,具有旱能提墒,涝能晾墒,调节土壤含水量的作用。一般每10~15天中耕1次。雨后应及时中耕以利散墒。3.合理灌排葡萄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干旱,进入着色期后突降大雨或大水漫灌,土壤含水量大增。而此期果粒中糖的含量已逐渐增高,果肉渗透压增大,水分极易进  相似文献   

3.
1土壤管理1.1深翻秋季深翻20cm,保持土壤通透性,增强保肥蓄水性能,提高肥力,有利于根系的生长。1.2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的目的是疏松土壤表层,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和防止与杂草争肥水的作用,一般在果田灌水后进行,深度10cm左右。  相似文献   

4.
1 中耕除草 整个生长季节进行多次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通气良好,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和水分.特别是果实采收后,栽植带进行全园深翻,有利于土壤腐化和消灭越冬虫卵.  相似文献   

5.
秋季对板栗园进行中耕除草,具有疏松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因而群众有“秋季锄遍园,栗实长得欢”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正中耕松土。春季中耕有利于消灭杂草,破除土壤板结层,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促进根系生长。特别是今年连续的降雨以后,造成了土壤板结,通气不良。通过中耕松土,有利于土壤散墒,排除多余水分,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清沟沥水。清沟沥水能够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有利于作物生长。春季雨水多,而且由于土壤冻融,沟土坍塌,沟系淤塞,要及时清理沟底淤泥,疏通沟系,特别要加深地  相似文献   

7.
<正>冬季来临,土壤经过霜冻天气的影响,需要经过耕作并配合有机肥的使用恢复土壤营养和地力,使得来年种植季节土壤能达到最佳状态。一般冬季对农田耕翻都进行深度耕翻,这样不仅能对土壤中的水分、肥料、氧气、热气起到最大程度的调节作用,还可以建立适合作物生长的耕层结构。它主要改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种子发芽、减少作物根系生长的阻力、增强根系活力。耕翻后的土壤有利于蓄水保墒,充分发挥土壤作为  相似文献   

8.
实施中耕松土,并进行除草保墒,在每次浇水之后或者大雨之后均应当实施中耕,不但能够避免出现土壤板结,还能够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发速度减缓,同时可使地温提高,保证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加强果园覆盖喷施新高脂膜再覆盖薄膜。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此法能保持土壤墒情,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果实早熟,还能控制果园杂草。  相似文献   

10.
中耕松土 提温散湿 以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高吸水树脂在土壤改良中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保水剂施入农田耕土后土壤持水性质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提高了土壤蓄水容量和持水能力,能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可在较长时间内使土壤维持较多的水分。随着高吸水树脂含量的增加,土壤液相组成比例增加,蓄水功能增强。高吸水树脂还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土壤中加入高吸水树脂后,水分被树脂吸收,土壤中的自由水减少,土壤的热传导效应降低,降低了作物生活环境的昼夜温差,对作物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2.
1中耕除草中耕晒土,当土壤干后抓紧时间中耕。中耕时要适当增加深度,将土壤混匀、捣碎。根据土壤和果树生长的具体情况,可中耕1~2次。在表  相似文献   

13.
一、耕作 土壤耕作是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1.中耕 在生长季节进行,其作用是疏松土壤表层,防止板结,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盐分上升,消除杂草对土壤养分、水分的消耗。  相似文献   

14.
黄瓜除覆盖地膜的栽培方式不能进行中耕松土外,其他各种栽培方式都应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中耕既保持了地面疏松干燥,减少植株周围的空气相对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又可保持地表下土壤有一定湿度。另外,中耕可消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旺盛的生长,所以中耕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土壤管理 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到金银花的丰产稳产.土壤要长期保持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才能有利于根的生长发育,所以在金银花整个生育期内必须经常进行水土保持、深翻改土、增施肥料、中耕除草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应用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1HS-1.2型中耕深松机,在位于阜新县他本镇马蹄营子村的国家“863”项目试验基地进行了玉米中耕深松试验,通过深松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及玉米长势的对比,研究了中耕深松对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以及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耕深松后土壤的水分含量比未深松土壤的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中耕深松后玉米根系的根长明显大于未深松根系的根长,中耕深松后玉米的产量每公顷增加幅度为21%.  相似文献   

17.
葡萄进入浆果软化期后,采用以下4种方法催熟,能使果实提前成熟10天左右,且产量提高、品质更佳、效益增加。 增多中耕 葡萄浆果软化期正值雨季,及园内劳作频繁,易造成园内土壤板结,影响浆果发育,延迟成熟。浆果软化后,能锄则锄,应中耕2~3次,以疏松土壤,增大园地昼夜温差,降低田间湿度,促进葡萄果实早成熟。  相似文献   

18.
一、及时排水一旦发现玉米田间积水,及早开深沟引水出田,以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二、中耕培土当能下田时,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以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系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中耕技术条件下的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减少中耕次数可以提高坡耕地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不中耕处理的大豆产量升高了17%,中耕2次的大豆产量与对照相差较小,中耕4次的大豆产量最低,与对照相比降低了8.4%。减少中耕次数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传统耕作措施相比,不中耕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有效保持了土壤中的水分,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7,(1):44-46
以晋黍9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不同的中耕次数,分析其对黍子的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耕与不中耕相比,增加了黍子的株高、穗长、节数、穗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减少了土壤容重,增大了土壤孔隙度;以中耕2次和中耕3次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