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国牧区经过了10年《牧区饲草料地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试点建设工作,完成总投资6亿余元,其中中央投资4.29亿元,地方配套1.88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6.91万hm2,单位面积投资8 917.8元/hm2。不仅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带到了广大牧民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各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牧区灌溉饲草料地的节水增效问题;同时促进了牧区饲草料种植、加工、集约化养殖等实用技术的应用,使项目区牧民的科技应用水平和劳动技能得到了提高;有效地缓解了项目区草原超载压力,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实现提高牧区收入水平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国牧区资源特点,分析了牧区灌溉草业发展的持续能力及障碍因素,提出了我国牧区灌溉草业可持续发展主要举措:建立水、草、畜平衡发展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型灌溉;建立永久性人工饲草料基地;强化灌溉草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力度等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国牧区资源特点,分析了牧区灌溉草业发展的持续能力及障碍因素,提出了我国牧区灌溉草业可持续发展主要举措:建立水、草、畜平衡发展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型灌溉;建立永钫生人工饲草料基地;强化灌溉草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力度等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结构调整与牧区水利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目前存在的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种植面积过大,耗用了大量水资源,农林牧难以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开展牧区水利建设,将牧区水利建设的重点转移到解决大面积人工饲草料地的灌溉上来的思路,并对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王帅 《当代农机》2008,(1):71-71
2008年,内蒙古将抓住牧区牧业联户、草场流转、规模化经营的新机遇,迅速跟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一是大力发展牧区机械化饲草料生产,进一步提升草牧场机械化作业技术含量,推进牧草种、打、搂、捆、运、贮全程系列配套机械化生产;建设水利灌溉、机械作业、标准化种植相配套的规模化饲草料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针对鄂尔多斯牧区水利建设发展历程和现状,从投资结构、建设模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多方面对该地区牧区水利建设项目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认为,在合理控制载畜量的前提下,建设适宜规模的节水灌溉人工饲草料地,是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1-2009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水利部批准实施的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共投资0.298亿元,带动鄂尔多斯地区财政、国家其他渠道、民间资本投入牧区水利建设资金6亿元,为实现牧区"双赢"目标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但必须坚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实现区域性水草畜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然草场、畜牧业生产存在的畜水矛盾、畜草矛盾,通过实施草原恢复和牧区水利试点项目,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场,建设灌溉饲草料基地,稳定地解决牲畜的饲草料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8.
依据呼和浩特市郊区牧草套种田间试验提供的参数,对苜蓿套种玉米的4种不同组合模式,在进行产量性状、经济效益和水效益比较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综合效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4行玉米套8行苜蓿的组合模式,在节约灌溉水的前提下实现了草、料高产,并且水分、能量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综合效益显著,可作为内蒙古中部乃至西北牧区发展灌溉饲草料地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依据田间试验,以西藏高寒牧区典型人工牧草(燕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耗水规律、灌溉制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不同处理耗水量在283.7~380.24mm之间变化,各生育期耗水量与耗水模数总体变化呈现先升高拔节后降低抽穗再小幅回升的变化趋势。适宜作物-水模型为Stewart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拔节~抽穗、分蘖~拔节、抽穗~刈割、出苗~分蘖。得到的理论灌溉制度灌水次数为1~4次,灌溉定额为516~1 551m3/hm2。应用ISAREG模型对非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与充分灌溉相比,优化灌溉制度灌水量减少7.2%,减产率仅3.7%。该成果可初步用于西藏高寒牧区牧草灌溉制度制定和用水管理。  相似文献   

10.
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力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年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实践,提出发展灌溉水力学的初步设想.在分析农田灌溉实施过程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输水、灌水、土壤入渗与植物吸水4个阶段;输水与灌水过程属灌溉水力学范畴,土壤入渗属土壤物理学范畴,植物吸水则与植物水分生理密切相关;灌溉水力学、土壤物理学与植物水分生理学共同构成农田灌溉的基本科学理论.据此给出了灌溉水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灌溉水力学将着重研究输水与灌水过程中的水流运动规律,其科学目标是如何经济、高效、均匀地将灌溉水流输送到田间土壤;灌溉水力学的内涵主要包括灌溉水流运动规律、灌溉系统水力计算和灌溉均匀度评价3个方面.灌溉水力学的发展,可作为农田灌溉基本科学理论,指导灌溉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灌溉工程设计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全国第二大牧区,通过浅埋式滴灌种植,研究苜蓿的根系、株干生长情况,对比分析发现浅埋式滴灌技术,能够节约水资源,大大减轻劳动强度,使牧区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得到改变,为牧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项目区牧民脱贫致富做出积极贡献.对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疆干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应用实际为基点,采用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主要针对新疆内陆干旱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节水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对新疆节水灌溉分区和各分区适宜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适宜各分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模式。为推动新疆干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牧区地处中高纬度内陆区,受降水、气温、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作用,草原地带性分布十分明显。在草原植被和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下,牧草对水分的需求和草地对水分的消耗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我区各类天然草场的耗水量,揭示其供、耗水矛盾,不仅可为提高草地生产力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为牧区旱灾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适用于牧区的太阳能扬水节水灌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牧区草地灌溉水资源与动力能源的限制,提出适用于牧区的太阳能扬水节水灌溉模式,阐述了模式中主要的技术体系或设备,并介绍了模式的特点、技术要点、应用综合效果及适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关系与水盐运移规律,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灌区内耕地间隙分布的荒地进行水分和盐分运移平衡研究。研究显示,耕地盐分部分向荒地迁移,荒地对灌区盐分分布具有调节作用。耕地每年平均有28.1%的灌溉水浸入荒地,荒地每年积盐268.5 g/m2,为灌溉水盐分的38.3%。研究为灌区水盐科学及区域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低压管道输水小畦灌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优化地面灌溉在我国农业节水中的重要性 ,结合在禹城地区进行的小畦灌研究工作 ,浅析了小畦灌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提出了小畦灌发展的思路、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小畦灌的应用历史已久 ,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但理论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工作方兴未艾。农业节水主要靠优化地面灌溉 ;小畦灌应该是由低压管道输水管网、移动快捷控制简单的地面分水系统、机械化平地技术组成的精细地面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7.
精确灌溉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精确灌溉的基本概念,并在近几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确灌溉技术体系,认为:建立完整的精确灌溉技术体系需要有多种技术知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集成支持,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分布调控构成与农田精确灌溉的完整技术体系。精确灌溉使用信息技术将灌溉区域划分为较小的单元,测定每个单元的各自特性,测定科学的灌溉方案,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需求灌溉。结论认为:精确灌溉技术体系对建立我国21世纪精确灌溉管理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负压给水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负压给水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灌水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它具备节水、节能、精准、高效等多项优势.分析了负压给水技术的优点和技术难点,介绍了负压给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