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选择优良品种小麦子粒品质、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又受栽培措施的影响。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2 精耕细耙增肥土壤选地力水平在亩产500kg以上的麦田,耕层土壤有机质1.2%以上,全氮0.09%以上,水解氮7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90mg/kg。施  相似文献   

2.
试验地选在八十三团技术推广站1-7#农田,质地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8.32mg/kg、碱解氮56.3mg/kg、速效磷10.5mg/kg、速效钾30.1mg/kg。前茬作物棉花。  相似文献   

3.
为破解我国玉米生产存在的耕层过浅、地力低下的难题,探索合理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两因素裂区设计的5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还田结合深松、增施氮素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降低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增加田间持水量、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孔隙度、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配施氮素降低土壤容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下层有机质含量、表层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结合深松降低表层土壤孔隙度和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容重、下层孔隙度、田间持水量、表层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深松、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氮素、秸秆还田结合深松均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长期(连续10年以上)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从2009年夏季小麦收获秸秆还田开始实施定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地块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玉米产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年平均增加0.333 g/kg,碱解氮含量年平均增加2.2 mg/kg,有效磷含量年平均增加1.3 mg/kg,速效钾含量年平均增加3.8 mg/kg;小麦年平均增产144 kg/hm2,玉米年平均增产207.6 kg/hm2。该研究坚持长期定位试验,创新性地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跟踪研究,为小麦玉米主产区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环境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蒗县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指导云南省宁蒗县的农业生产实践,通过对云南省宁蒗县的201个土壤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分析与评价宁蒗县土壤的酸碱度状况和主要肥力指标。结果表明:宁蒗县土壤pH平均值为6.77,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51 g/kg,0.93 g/kg,93.83 mg/kg,25.19 mg/kg,43.86 mg/kg,157.28 mg/kg。大部分土壤pH近中性偏酸,速效磷总体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机质、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水平偏低。各种营养元素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磷。为此初步提出了调控土壤酸碱性,稳定土壤氮磷、适当增施有机肥、钾肥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云南省玉龙县的农业生产实践,通过对云南省玉龙县的216个土壤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分析与评价玉龙县土壤的酸碱度状况和主要肥力指标。结果表明:玉龙县土壤pH平均值为7.08,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12 g/kg,1.83 g/kg,134.67 mg/kg,16.75 mg/kg,139.10 mg/kg,896.56 mg/kg。大部分土壤pH近中性偏碱,速效磷总体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机质、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水平较高。各种营养元素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缓效钾、全氮、速效磷。为此初步提出了调控土壤酸碱性,稳定土壤氮磷、适当增施有机肥、钾肥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养分的丰缺现状,以玄参产地土壤为对象,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并评价了土壤养分的丰缺现状,讨论了土壤各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玄参产地土壤属于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24.86~120.12g/kg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玄参产地土壤全氮含量处于1.64~1.88g/kg之间,全磷处于0.11~0.21g/kg之间,全钾处于14.34~16.73g/kg之间;玄参产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123.73~269.37mg/kg之间,有效磷处于7.17~21.37mg/kg之间,速效钾处于90.56~251.38mg/kg之间;玄参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比较丰富,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适宜,全磷含量属于缺乏水平。玄参产地土壤各养分中pH值与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磷、土壤全磷与土壤全钾成极显著正相关。贵州玄参产地土壤肥力水平总体较高,能够提供玄参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地进行试验,设3个秸秆还田水平: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施肥和不施肥2个施肥水平,共6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作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一年内两季不同作物收获期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收获期土壤不论是0~20 cm还是20~40 cm土层,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和秸秆半量还田+施肥处理相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并且高于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处理下的冬小麦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处理的0~20 cm土层分别提高92.34%,87.91%,4.94%,62.41%;对于夏玉米而言,秸秆全量还田+施肥相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处理的0~20 cm土层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分别提高了68.54%,49.11%,149.84%,10.38%。可见,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在秸秆全量还田+施肥的处理下活性最高,并且土壤脲酶与全氮和碱解氮相关性最好,碱性磷酸酶与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关性比较好,过氧化氢酶与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关性比较好,蔗糖酶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好,且均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
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玉米秸秆腐解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玉米秸秆腐解、提高土壤肥力,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对照、水、水+N、水+微生物、水+N+微生物共5个处理,研究了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玉米秸秆腐解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和氮肥能促进秸秆腐解,加快土壤中有机态磷的矿化,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补施氮肥一方面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另一方面提供了微生物的氮素营养,提高其活性,促进了秸秆后期养分释放,加速有机态钾矿化分解,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2.62%-28.19%;适宜的水分、氮素和微生物配合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四个月后增加了7.62%-9.45%。综合比较各个处理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水+N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长期秸秆还田与氮肥调控对稻田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土壤对长期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的响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秸秆不还田+N 300kg/hm~2(TB)、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T0)、秸秆全量还田+N 255 kg/hm~2(T17)、秸秆全量还田+N 300kg/hm~2(T20)、秸秆还田+N 345 kg/hm~2(T23)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活性有机质、微生物炭、碳库管理指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长期秸秆还田(5年)条件下土壤质量对氮肥配施的响应,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T17、T20、T23 3个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含量上升,但总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差异不明显;土壤容重下降;土壤中汞、砷、铅、镉、铬、铜、锌7种重金属(全量)未出现明显积累现象。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秸秆还田(T20)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较秸秆不还田(TB)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21. 1%,8. 9%。综合考量经济、土壤质量、产量等因素,无污染的秸秆还田后,合理的配施氮肥(300 kg/hm~2)不仅可以避免秸秆腐解过程中与作物争夺氮肥,而且可以促进土壤碳、氮的更新,培肥土壤,提高产量,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75%和<60%为标准,将对应的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划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等级,建立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并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云南旱地小麦种植土壤的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平均值分别为145.3、26.6和143.0 mg/kg,三者变异均较大。当小麦种植土壤碱解N高(>175 mg/kg)、中等(155~175 mg/kg)、低(125~155 mg/kg)和极低(<125 mg/kg)时推荐施N量分别为:25~45、45~115、115~185、185~210 kg/hm2;种植土壤有效P高(>30 mg/kg)、中等(15~30 mg/kg)和低(<15 mg/kg)时推荐施P2O5量为:15~30、30~75、75~110 kg/hm2;种植土壤速效K高(>145 mg/kg)、中等(85~145 mg/kg)和低(<85 mg/kg)时推荐施K2O量为:15~30、30~75 和75~11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云南省旱地小麦种植合理施肥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胡一  王晶  李刚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7):94-100
以地处渭北旱塬东部的陕西省合阳县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为对象,研究县域内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为指导新增耕地后期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合阳县12个乡镇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物元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合阳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有机质平均含量8.66 g/kg,全氮1.30 g/kg,有效磷18.66 mg/kg,速效钾151.21 mg/kg。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全氮、有效磷含量适中,速效钾较丰富。养分评价等级显示Ⅳ级贫乏等级土壤占83.4%,肥力提升空间较大。建议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和施肥习惯,优先考虑使用有机肥,适量增加化肥施用量。在种植方式上,可采用种植1年豆科作物和2年小麦的粮豆3年轮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贵州盘县主要植烟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查明贵州盘县主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和烟草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县的3个主植烟区14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植烟土壤pH平均为6.12,处于弱酸性至中性范围;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分别为34.38 g/kg、2.22 g/kg和1.12 g/kg;但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分别为39.27 mg/kg、8.78 mg/kg、9.69 g/kg和139.98 mg/kg;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1147.88~5854.67 mg/kg之间,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46.66~708.17 mg/kg范围,二者含量均高于临界指标;土壤有效锌含量范围为0.57~5.55 mg/kg,94.29%的样品高于缺锌临界值(<1.00 mg/kg)。水溶性氯含量处于7.43~39.23 mg/kg之间,95.71%的土壤样品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为0~0.59 mg/kg,80.00%的样品高于缺钼临界值(<0.10 mg/kg)。土壤有效硼含量在0.17~1.25 mg/kg之间,68.57%的样品低于缺硼临界值(<0.50 mg/kg)。建议盘县主植烟区在平衡施肥时应注重控氮、补施磷钾、增施钼和硼。  相似文献   

14.
评价区域土壤基础肥力差异、明确土壤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农田土壤培肥和优化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5—2013年在冀中南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开展的967组“3414”夏玉米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河北冀中南山前平原与低平原基础地力差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南山前平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均高于低平原,速效钾含量略低于低平原;山前平原玉米基础产量6133 kg/hm2,高于低平原的5815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71.2%和69.0%;山前平原在不施肥条件下获得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最小值分别为14.9 g/kg、1.07 g/kg、19.1 mg/kg和127 mg/kg,低平原则为16.0 g/kg、0.76 g/kg、18.8 mg/kg和106 mg/kg。影响山前平原玉米基础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程度分别为38.6%和24.8%;影响低平原玉米基础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程度分别为45.0%和32.2%。本研究表明,山前平原土壤培肥要以稳定和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为主攻方向,低平原则要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用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籽粒产量,且三者增产幅度分别为9.52%~29.52%,2.30%~17.82%,2.19%~11.48%;玉米季施用氮肥、有机肥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9.37%~45.74%,1.69%~11.15%,小麦改良剂的后效对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50%~8.33%。盐碱地施用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其中O3(N_2O3A2)效果最佳,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最高;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通过建立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周年小麦玉米总产量最高可达16 770.46 kg/hm~2,对应的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周年施用量分别为763,2 250,3 167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施肥应重视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的配合施用,可获得一定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16.
周德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02-107
旨在为稻麦轮作模式中秸秆全量还田提供有效配套措施,采用田间大区试验,开展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套腐熟剂研究。试验设3处理,分别为不施腐熟剂CK、施腐熟剂A和施腐熟剂B处理。结果显示腐熟剂A处理水稻比CK减产2.37%,B增产1.74%;A处理土壤速效NPK分别比CK增加了2.34mg/kg、1.00mg/kg和4.00mg/kg,铜、锌含量下降,砷含量上升3.03mg/kg;B处理速效NP分别比CK降低5.33mg/kg和6.47mg/kg,有机质减少3.66g/kg,铜、锌、砷含量均低于CK。腐熟剂A、B均可促进土壤微生物增殖,提升整体代谢活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其中A处理细菌与真菌增加明显,而B对放线菌的促进更为明显。综合腐熟剂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种群和代谢特征的影响,配套腐熟剂B更利于水稻产量和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17.
山东枣庄石榴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山东省石榴主产区(枣庄市峄城区)土壤肥力状况,采用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对枣庄市峄城区万亩石榴园15个果园的土壤有效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园土壤pH范围在6.78~7.42之间,其平均值为7.17,适合石榴生长;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变化范围为7.88~13.89 g/kg,平均值仅为10.93 g/kg;土壤碱解氮变化范围为15.80~77.20 mg/kg;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5.48~140.33 mg/kg,平均值为36.75 mg/kg;土壤有效钾变异变化范围为57.0~262.0 mg/kg,平均值为169.0 mg/kg。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有效磷缺乏过量并存,有效钾含量处于适宜和丰富水平。为此,认为试验区石榴园要增施有机肥,加强氮供应,根据园地情况调控使用磷肥、钾肥。  相似文献   

18.
何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1):56-62
摘 要:为了探明秦巴区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制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对该区2008—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1980—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数据,研究了该区域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该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20.1 g/kg、1.16 g/kg、108.9 mg/kg、17.9 mg/kg和113.7mg/kg,与1980—1982年二普平均值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18.2%、46.5%、113.1%,全氮略有升高,速效钾稍有下降。目前秦巴区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生产潜力大,建议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氮肥施用以精准为原则,将磷肥基施变为追施,辅以秸秆还田,控制氮肥、磷肥投入;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实现区域土壤肥力均衡提升。  相似文献   

19.
浙北河谷丘陵区土壤有效硼现状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指导农户合理施用硼肥,2010年对桐庐县22个土壤的有效硼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1983年相对应点的有效硼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显示,2010年全县土壤有效硼含量变幅为0.20~0.97 mg/kg,平均值为0.50 mg/kg,其中8个园地土样的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61 mg/kg,14水田土样的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44 mg/kg。2010年土壤的有效硼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果园(0.82 mg/kg)>茶园(0.68 mg/kg) > 桑园(0.47 mg/kg)>稻-蔬菜(0.45 mg/kg)>稻-油菜(0.41 mg/kg)。近30年来,土壤有效硼含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土壤有效硼含量<0.25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90.8%减少到2010年的13.6%;土壤有效硼含量0.25~0.50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4.6%增加到2010年的31.8%;土壤有效硼含量0.50~1.00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4.6%提高到2010年的54.6%。据此,提出了硼肥施用的对策。关键词:土壤有效硼;评价;演变趋势;桐庐县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陕西关中西部冬小麦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获得经济最佳施肥量,指导科学施肥。2006—2010年期间在宝鸡市陈仓区分不同肥力水平设置冬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30个,分析冬小麦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通过回归方程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经济最佳施肥量。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冬小麦相对产量55%、75%、85%和95%为临界值,土壤养分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个级别,关中西部冬小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土壤碱解氮临界指标分别为>110、80~110、50~80、20~50、<20 mg/kg;有效磷临界指标为>50、35~50、20~35、10~20、<10 mg/kg;速效钾临界指标为>190、150~190、110~150、70~110、<70 mg/kg。关中西部冬小麦平均经济最佳施肥量为:冬小麦每公顷施纯氮177.0 kg,五氧化二磷124.5 kg,氧化钾76.5 kg。分析得出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及经济最佳施肥量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对指导关中西部冬小麦科学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