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重点从育苗时期、苗床准备、播种及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温室蔬菜育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茄子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种选择、培养土配制、苗床制作、种子处理与播种、苗床管理、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日光温室茄子育苗技术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取4种不同的育苗方式,对甘薯育苗苗床的烂薯率、种苗的出苗时间、出苗数和苗粗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盖膜的层数,能有效的提高苗床的温度,降低苗床的烂薯率,促进甘薯种苗早发快发。  相似文献   

4.
棉花塑盘育苗(又称微钵育苗)技术具有简便、高效、省工、节本等优点,且育苗苗床面积大大减少,同时育苗过程有所缩短,移栽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凯 《中国种业》2020,(10):104-105
甘薯种苗质量对甘薯生产十分重要。吉林省是我国甘薯的新兴产区,其育苗技术相对粗放。本文通过良种选择、育苗方式、苗床制作、浸种与排种、苗床管理以及采苗介绍了甘薯种苗繁育技术,以期为吉林省甘薯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凡 《中国种业》2020,(7):62-63
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并规定了十堰市饲用苎麻种子育苗的范围、产地环境、种子育苗技术、移栽和建立生产档案的标准。育苗技术方面重点介绍苗床和种子的准备,播种的时期和方法,覆盖和苗床管理,包括水分、温度、除草、间定苗、施肥等内容。适用于十堰市区域内饲用苎麻的种子育苗,也可为其他相似区域苎麻种子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岩  吴跃民 《种子科技》2006,24(2):53-53
1 什么是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 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是指用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取代塑料农膜作苗床覆盖保温材料,培育水稻秧苗的一项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1苗床准备 苗床地要选择向阳、背风、排水良好,且土层深厚管理方便的地方.最好选择本土作苗床。每667m2大田必须备足67m2地.苗床做好后将床土挖细整平、浅挖,并捡净残枝瓦砾,以利划格或肥团育苗。以667m2苗床为例,  相似文献   

9.
海南冬季辣椒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粱  李林  李仕祥 《种子世界》2012,(11):41-42
1育苗 1.1选地 选没有种过茄果类、瓜菜、薯类等作物,排水良好、浇水方便、地势较高的地块作为育苗床。1.2整地,做畦营养盘育苗,1hm2苗需苗床地180m2左右;板田育苗,1hm2大田苗需苗床300m2;整地起畦宽1m,畦高10~15cm,畦面整平整细。1.3营养土配制及装盘①塑料盘育苗营养土每片约需5kg,营养土用清洁  相似文献   

10.
棉花基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基质育苗技术,需育苗基质、促根剂和保叶剂等产品联合使用,具有育苗方式灵活多样,管理简化,劳动强度轻,省种、省工和节本等诸多优点,而且具备苗床成苗率高达95%,移栽带走的根系多,裸苗移栽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等符合生产要求的特点。其操作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体内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将P1分子克隆接种普通仔猪,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猪的扁桃体、脾脏、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的凋亡情况。猪感染P1后21和35 d的扁桃体、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出现了凋亡。P1可能引起猪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并揭示大豆异黄酮提高奶牛免疫性能的作用机理。试验采用6×2(浓度×时间)实验设计,各浓度梯度的大豆异黄酮 (100.00、25.00、5.00、1.00、0.25、0.05 μg/mL)与淋巴细胞共育培养48 h和60 h后,用酶标仪在570 nm处测得各孔的OD值。结果表明:(1)添加0.05~25 μg/mL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奶牛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在添加量为5 μg/mL时达到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大豆异黄酮添加剂量达100 μg/mL时显著抑制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增殖;(2)100 μg/mL和25 μg/mL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极显著抑制奶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而1 μg/mL浓度组则显著促进奶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其余各浓度组对奶牛脾脏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6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添加0%、0.2%、0.4%和0.8%谷氨酰胺饲粮28天。每周末取鸡24只,每组6只,颈静脉放血致死,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电子分析天平称重,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显微摄影,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影响。结果为(1)试验3组1、4周龄和试验2组2、4周龄胸腺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2周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2组1、2、4周龄和试验3组4周龄法氏囊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1、2周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组胸腺小叶增多,皮质增厚,淋巴细胞密集,髓质比例减小,胸腺小体减少、减小;法氏囊皱襞内淋巴滤泡增多,皮质增厚,滤泡内淋巴细胞增多,但对照组4周龄皱襞内淋巴滤泡急剧减少。添加0.8%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的作用最为明显。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中枢淋巴器官,尤其是法氏囊的退化具有延缓作用。从组织学角度证明谷氨酰胺能够促进中枢淋巴器官的胚后发育及其内T、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发病机理和致病机制,【研究方法】将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的猪脾脏、淋巴结用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盲传6代后,病毒已经适应PK-15细胞,【研究结果】然后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ORF2片段中540 bp的基因。第6代细胞病毒液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PCV特征的荧光斑,表明毒株具有感染性。【结论】将病毒纯化后进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径约17nm,圆形,无囊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猪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研究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的变化。方法 用107.4 EID50/0.1ml H9N2病毒,0.5ml/只,接种1月龄SPF鸡。结果 5日后引起鸡群发病,并引起一些个体发生死亡,剖检发现喉头充血、肺淤血,气囊膜增厚,皮下胶样浸润、出血,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肺常见有灰黄色坏死灶。无菌取肺组织做细菌培养时发现在血平板上有白色露珠状菌落,挑取菌落做碱性美蓝染色镜检发现两极浓染的杆状菌;经生化和PCR检验确认该菌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结论 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可引起巴氏杆菌的内源性感染,从而导致鸡群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现象。  相似文献   

16.
对世界唯一一例人工圈养的棕白色大熊猫“丹丹”的肝胀、脾胀、子宫、癌变皮和口皮部分组织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窦和脾窦不同程度扩张,其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枯否氏细胞,可见大量黄褐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肝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肝细胞胞核浓缩、碎裂、溶解甚至消失。白髓淋巴小结里淋巴细胞增多。子宫的固有膜由富有血管的胚性结缔组织构成。癌变皮的棘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未见恶性细胞团向深层组织生长浸润。口皮的棘细胞未出现增生。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克隆并分析绵羊regakine-1基因;【方法】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提取总RNA,利用设计的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后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克隆的绵羊regakine-1基因与牛的同源性为91%,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信号肽为1~21aa,SCY结构域为29~87aa,结构特征与牛的相一致。【结论】克隆了绵羊regakine-1基因的ORF,并注册GenBank (AccessionEF617337)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福建04A(PRRSV-FJ04A)株感染仔猪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和病毒在仔猪体内各器官的分布情况。采用PRRSV-FJ04A株人工接种30日龄PRRSV抗体阴性仔猪,通过组织学观察与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主要器官及免疫器官等组织进行了病理和病毒抗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RRSV-FJ04A毒株接种猪群10天,肺脏中有大量肺泡细胞变性、坏死,巨噬细胞增生;淋巴结淋巴细胞坏死;脑神经元变性、坏死,脾小体有大量细胞碎片,肝脏有颗粒变性,扁桃体隐窝上皮脱落等;PRRS病毒在猪群体内各器官含量分布含量以最高为肺脏,其次为淋巴结、脑、扁桃体、血液等,而在肾脏中病毒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嵌合猪圆环病毒(PCV1-2)对仔猪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检测了健康普通仔猪接种PCV1-2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与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及血清学变化。结果显示,仔猪接种PCV1-2后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未受影响,未出现可见的临床症状和大体病理变化,仅部分出现轻微的组织病理变化。血清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蛋白抗体在接种后第14天出现阳转,第28天时抗体阳性率达到100%,表明PCV1-2诱发仔猪快速产生了针对PCV2 ORF2蛋白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反应。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清中PCV1-2 DNA含量在接种后逐渐上升,第28天时达到最高,之后迅速下降;第35天宰杀时组织中病毒含量以肺门淋巴结中最高,心脏中最低;而常规PCR难以检出血清和组织中的PCV1-2 DNA,表明PCV1-2接种后只引起仔猪的轻微感染。研究数据表明,PCV1-2对仔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致病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自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的非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为了解分离毒株的特性,进行回归动物试验;【方法】将此分离毒回归2月龄健康犊牛,接毒25天后扑杀剖检,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自犊牛体内采取脾、骨髓、肠淋巴结及血液接种MDBK细胞进行培养,分离病毒,进行细胞传代,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犊牛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腹泻症状和病变。自病料分离病毒经MDBK细胞盲传至第9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相应的665bp的片段;【结论】将分离株接种易感犊牛以复制出BVD-MD病症,并从试验牛体内分离得到BVDV,从而进一步确证分离到的毒株属BV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