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下黄连产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方法]对休耕地、柳杉林下、厚朴林下、黄柏林下不同的林下种植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土壤养分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柳杉林下栽连模式的土壤氮(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钾、磷含量均最高;厚朴林和黄柏林下栽连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较接近,处于中等丰富状态,林下土壤磷含量较休耕地丰富。[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下黄连产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方法]对休耕地、柳杉林下、厚朴林下、黄柏林下不同的林下种植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土壤养分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柳杉林下栽连模式的土壤氮(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钾、磷含量均最高;厚朴林和黄柏林下栽连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较接近,处于中等丰富状态,林下土壤磷含量较休耕地丰富.[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繁  杨旭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2):287-288
用HPLC法测定厚朴、黄柏、杉木3种不同林下黄连的5种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3种林分中,黄柏林下种植的黄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林下种植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与搭棚栽连相比,林下栽连的人工投入和材料更少。对不同的林下种植黄连后土壤养分进行调查,通过主要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验证,科学反映了各林下黄连地的土壤肥力水平,为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鄂西南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从林地选择与整地、黄连育苗与移栽、栽后管理、采收和加工、包装贮藏与运输等方面,制定了一套较系统的日本柳杉林下黄连种植技术规范。该规范适用于鄂西南山区日本柳杉林下黄连种植,亦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连是名贵中药材之一。近年发展起来的“林下栽黄连”技术较搭棚栽培方法省工、省材,节约投资,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7.
林下中药材种植是一种复合型、立体型经营模式,在林下种植中草药既能提升林分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又能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增加山区林农收入。柯村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为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黄连是名贵中药材之一。近年发展起来的“林下栽黄连”技术较搭棚栽培方法省工、省材,节约投资.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高。具名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等不同林分,林下地栽、林下控根容器栽培、大棚地栽和大棚盆栽等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的叶绿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郁闭度过高(90%)或过低(40%~50%)的杉木林下,三叶青的光合性能和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三叶青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生理性能均优于杉木林下和毛竹林下;大棚栽培的三叶青比林下栽培的三叶青表现出更优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最终发现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用控根容器并架设攀援网种植三叶青,可能会获得较佳光合性能和较佳叶片形态的三叶青。  相似文献   

10.
毕节市5种核桃林下经济模式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综合人工投入、技术投入、资金投入、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5个方面对毕节市5种不同核桃林下经济种养模式(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半夏、林下种党参、林下种脱毒马铃薯、林下种大豆)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市核桃林下种植最优种植模式为半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七叶一枝花野生资源的消耗,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选择常绿林地(杉木林地)、阔叶林地(核桃林地)与灌木林地(金银花林地)3种类型的林地,采用湖南洪江八面山生产的七叶一枝花种子和根茎切块2种繁殖材料,开展了林下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繁殖材料时,应采用种子繁殖,可减少野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提供种苗,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不同繁殖材料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直栽林下规模种植时,宜采用直播直栽,可节约生产成本,提早投产;3种不同类型林地种植时宜选择阔叶林地,符合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七叶一枝花野生资源的消耗,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选择常绿林地(杉木林地)、阔叶林地(核桃林地)与灌木林地(金银花林地)3种类型的林地,采用湖南洪江八面山生产的七叶一枝花种子和根茎切块2种繁殖材料,开展了林下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繁殖材料时,应采用种子繁殖,可减少野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提供种苗,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不同繁殖材料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直栽林下规模种植时,宜采用直播直栽,可节约生产成本,提早投产;3种不同类型林地种植时宜选择阔叶林地,符合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杉代数林下植被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林不同连栽代数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营养元素及养分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草本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均高于2代的和1代的。林下植被层的N、P2O5、K2O、Fe、Mn、Cu、Zn营养元素含量均随连栽代数增加而下降;同一林分林下植被层中,草本层上述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灌木层的。不同栽杉代数林下植被营养元素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N〉K2O〉CaO,MgO〉P2O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连续监测,总结分析杨树林下经济效益并提出优化模式,结果表明:杨树林下种养模式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节约林分管理成本和促进林木生长,但不同模式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效益存在显著差别;适当加大株行距和宽行窄株配置能有效提高林下经济的效益.文章同时提出了适合不同立地和林分的多个杨树林下经济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皖东地区低丘陵地建立复合经营系统的模式;重点在于进入模式中的林下混种作物的研究以及不同林分下混种效果的比较,对刺槐林分中混种绞股蓝植物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通过二年的比较栽培表明该种模式稳定高产,可在皖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周洋 《乡村科技》2023,(9):89-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材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中药材原材料的快速繁育、田间常态化管护逐步转向林下仿野生种植、药园零残留管护,其原生态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贵州省仁怀市黄连林下仿野生种植实践,从种植地块选择、林间清理及整地、采种选种、种子处理、播种、间苗、移植、后期管护、采收和贮藏等方面对黄连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深化成熟黄连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促进黄连林下仿野生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对中粳稻产量的影响,以探寻灌南县最适宜的中粳稻种植方式,为当地水稻栽植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连粳7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手栽、抛栽以及机插三种水稻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指标,生育期、种植经济效益。【结果】机插这种水稻种植方式中粳稻实际产量最高,较手栽及抛栽两种方式分别增产3.44%、1.59%;相较于手栽,抛栽和机插均可缩短水稻的生育期,其中抛栽可缩短3天,机插可缩短11天;在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种植纯收益由高到低依次为机插、抛栽和手栽,机插、抛栽分别较手栽每公顷可增加种植经济效益2488.6元、2056.6元。【结论】在灌南县中粳稻栽培中,机插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缩短水稻生育期、增加种植经济效益,是三种栽培模式中最省工、节本、增效的种植方式,值得在当地水稻种植区域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辽西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和推广,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辽西地区中草药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林下中草药种植模式,分析了辽西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原则和方法。得出林下中草药种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栽培南方红豆杉人工林,采用方差分析、径阶分布拟合和林木分级等方法,在福建省明溪县进行林下套种及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早期生长及林分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套种模式的12年生南方红豆杉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显著大于迹地更新造林,其胸径、树高、冠幅变异系数较小。10年生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林分生长有着显著的坡位效应,除下坡与中坡间冠幅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均有着显著性差异,3个生长性状生长量和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10年生南方红豆杉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显著大于杉木林下,但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南方红豆杉的胸径、树高、冠幅变异系数较小。不同培育模式及林下套种时,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林下套种模式及其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均呈倒J型分布,即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迹地更新造林的林分径阶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表明其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除迹地纯林造林和林下套种的上坡位出现Ⅴ级木外,其它尚未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应该进行培育模式、坡位和弱光环境选择,其培育模式宜选择林下套种,并在林下套种时优先选择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和中下坡。  相似文献   

20.
为高效栽培南方红豆杉人工林,采用方差分析、径阶分布拟合和林木分级等方法,在福建省明溪县进行林下套种及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早期生长及林分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套种模式的12年生南方红豆杉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显著大于迹地更新造林,其胸径、树高、冠幅变异系数较小。10年生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林分生长有着显著的坡位效应,除下坡与中坡间冠幅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均有着显著性差异,3个生长性状生长量和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10年生南方红豆杉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显著大于杉木林下,但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南方红豆杉的胸径、树高、冠幅变异系数较小。不同培育模式及林下套种时,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林下套种模式及其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均呈倒J型分布,即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迹地更新造林的林分径阶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表明其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除迹地纯林造林和林下套种的上坡位出现Ⅴ级木外,其它尚未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应该进行培育模式、坡位和弱光环境选择,其培育模式宜选择林下套种,并在林下套种时优先选择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和中下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