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德州市玉米田1993年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春玉米较夏玉米发病重。一般为10%左右,严重地块发病率达95%以上。苗期感病,病株株高80—90厘米,节间极短,叶片叠罗在一起,叶色浓绿,病株早期即干枯死亡;中期感病,病株下半部茎节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出现一种新病害玉米疯顶病,其病原菌为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 et al.,是玉米霜霉病的一种。河北省未发生过疯顶病的地区突然发生,而且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一般发病率为3%~60%,发病地块逐年增多,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发病植株多数因出现雌、雄穗增生畸形而败育,颗粒无收损失严重。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扩展蔓延,自1992年起开展了玉  相似文献   

3.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Okabe) Young, Dye& Wilkie]是为害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印度、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仅报道在吉林省长春市郊区的番茄大棚内发生,山西未见报道。 2000年 11月份,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的 54棚温室 (约 3.6 hm2)番茄普遍发生了该病,番茄茎秆上出现大面积的黑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致使植株发育迟缓,果实膨大受阻或幼果开裂,产量损失极大。据调查,严重发病地块约 1.3 hm2,发病株率 80%~ 90%;轻发病地块约 2 hm2,发病株率 35%~ 40%。该…  相似文献   

4.
随着亚麻播种面积的扩大,亚麻复合苗病在坝上地区发生日趋严重。据1983—1984年抽样调查,一般田的病苗率为15—30%,枯苗率为5—10%,发病严重地块的枯苗率达到50%以上,平均减产9.4—10.4%,少数地块甚至毁种绝收。1985年坝上各县发病总面积达1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其中严重减产或绝收面积5千公顷,损失  相似文献   

5.
杨立群  于恒纯 《植物检疫》1993,7(6):441-442
1992年6~8月份,我们对黑龙江省大豆产区的9个县和哈尔滨市郊进行了病害调查。在阿城、尚志、宾县、巴彦绥化、哈市郊的大豆地块调查中发现一种病害,经鉴定为大豆靶点病 Corynesporacassicola(Berk.et Curt.)Wei。据资料记载此病在国外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时可减产18%~32%。近年有资料表明,此病在吉林、山东、四川等省均有发生,在黑龙江  相似文献   

6.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吉林省白城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了防治此病,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分布、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一、分布及危害大豆孢囊线虫病在白城地区早有发生,经1978~1980年在全区9个县(市)的50个乡、场,172个点进行了普查,结果有43个乡、场,132个点发生此病,发病地块占调查地块的76.7%。其中发病较严重的(植株枯黄或枯死的)地块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7.
2001年南陵县单季稻种植面积16.0hm2,水稻霜霉病(Sclerophthoramacrospora)发病面积达13.09hm2。据9月6日水稻齐穗期调查,平均病丛率10.8%,最重田块达44.0%。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大。以杂交稻协优57最重,常规籼稻次之,糯稻最轻。由于感病植株后期死亡或不能成穗,所以对水稻造成的损失率和病丛率相当,损失严重。水稻霜霉病又称黄化矮缩病,属藻状菌纲,霜霉科,指梗疫霉属。以卵孢子和菌丝在越年寄主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近几年本县单季稻田有零星发生,一般对产量影响很小。该病发病适宜温度15~…  相似文献   

8.
甜菜黑腐病是我省河西走廊甜菜生长期发生的1种新病害,发病植株急剧萎蔫死亡,根部由根尾向上变黑腐烂。据调查,一般发病率2%~5%,个别严重地块高达21%,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识别和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地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病害田间识别田间5月份可发现病株,发病盛期在6~7月。地上部症状有两种类型:①植株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2/3。病叶直立,灰绿色,随着病害的发展,由基部叶片叶缘开始变黄,并成V字形向叶基扩展,然后全叶变黄枯死,并由下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全株枯死。②植株外观无显著变化,日…  相似文献   

9.
程云波 《植物保护》1989,15(2):26-26
大豆根潜蝇,又名豆根蛇潜蝇,是我省大豆苗期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奶部害虫。据调查,1987年长岭县流水乡、巨宝山镇和前七号镇种植的大豆长农四号,发生19500亩,占这3个乡镇大豆播种面积的55%。发生大豆根潜蝇严重的地块,植株被害率一般都在70—90%,减产10—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大豆菟丝子是我县大豆的重要病害,常年有50%左右大豆受其侵害,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地块翻耕改种。为探讨有效防治途径,我们相继引进了鲁保一号和地乐胺,进行防治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谢明全 《植物保护》1989,15(5):59-59
大豆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主要大豆产区都有发生。1985—1986年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盟、兴安盟发病率达30%左右,平均减产15%,严重地块基本绝产。1987年我所大豆普遍发病,病株率达22.3%;与向日葵毗邻田的发病率达75.4%,减产5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小麦黑颖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translucens(Jones et al.)Dye1989年在我市首次发生,发病面积10亩,发病品种是京双16号、丰抗8号。严重地块病叶率达80%,病情指数为44.4,产量损失14%。自1989年开始,利用了三年的时间对该病症状进行了系统观察记载,并对小麦各期症状进行了现场  相似文献   

13.
大豆壳针孢菌侵染引起的大豆褐纹病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导致叶片提早10~15天枯黄脱落,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减产。1990~1995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生面积达100%,一般地块病叶率50%以上,严重地块95%以上,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此,作者于1990~1995年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潜蝇     
大豆根潜蝇(Opnimyia shbatsuji)又名大豆根蛆。属双翅目潜蝇科,是我区近几年新发现的,为害大豆幼苗。 一、为害损失的调查: 1973年以来,据146个点的调查,我区6个县普遍发生,严重地块苗期被害株率达60—80%,百株虫数一般在45—66头,受害地块减产20—  相似文献   

15.
大豆烂根病又叫大豆秆腐病、大豆炭腐病,是大豆的一种根部病害,在山东省分布广泛。2000年,平阴县刁山坡镇部分农户在刨掉苹果树的土地上种植未经定名的春大豆时,大豆烂根病严重发生。6月12日调查死苗率达50%以上。未死植株长势衰弱,单株产量降低,出油率下降。笔者与有关单位就病原发生条件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1症状和病原病菌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和根部。茎基部受侵染后,皮层皱缩,形成菱形灰褐色病斑,下部叶片变黄,植株生长矮小,结夹少,千粒重下降。发病严重的,病斑可绕茎一周,引起植株萎缩枯死。根、茎的内皮组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县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dwarf virus)严重。1992年夏玉米发病7万亩,其中以套种玉米发生最重。一般病株率2.5%,严重地块病株占30.7%;直播夏玉米发病株率为0.5%,最高5%。发病程度在品种间差异很大,以改良掖单2号(新2号)最重,平均夏套种的病株率为15%,发病最重的病株率占48%。1993年5月,春玉米田也已发现病株。玉米粗缩病在苗期叶色深,生长健壮,与健苗高度一样,间苗时往往误留,玉米拔节期植株开始矮化,叶色黑绿,茎秆粗壮,  相似文献   

17.
葡萄根癌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分布广泛,部份葡萄园发病严重,感病品种病株率高达100%。葡萄的根、根颈、枝蔓均能发病,以根颈部冠瘿瘤最多。在受冷伤害严重的葡萄园,枝蔓上发病也重,且成为植株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内蒙古包头市一带,5月下旬发病,6月中旬至8月为发病盛期,9月下旬停止发病。温度、湿度及降水与病害关系密切,葡萄受霜冻和冬季低温的影响,增加了病菌新的侵染点,加快病害的发生发展。葡萄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玫瑰香、巨峰等高度感病,罗也尔玫瑰、康拜尔、贝达等抗病性强。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抗菌剂401、402,福美砷和石硫合剂渣子等抑菌力强,并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芦笋茎枯病是东山县芦笋的1种主要侵染性病害。该病较轻的地块缺株减产,较重的地块,株病率69.2%~76.8%,严重地块株病率可达85.6%以上,死株达28.6%,普遍减产5~6成,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因此,为减轻和杜绝芦笋茎枯病侵害蔓延,减少损失,1997年以来,笔者在东山进行以芦笋茎枯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与综防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 症状与病原该病全年发生,但以春季重,秋季和冬季较轻。初发病时,母茎和茎的分枝出现水渍状古铜色或褐色的病斑,中后期病斑中央灰色或褐色,凹陷,…  相似文献   

19.
田东县1989年晚稻桂晚辐大面积发生恶菌病.9月中旬发病高峰,遍及全县13个乡(镇).发病面积28538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20.4%,其中林逢、平马两乡(镇)尤为严重,发病面积占52.2%.主要发病品种为桂晚辐,病株率高的71.43%,平均13.25%.其他品种轻发生.禾苗受害,植株徒长,叶片发黄,最后枯死,全县损失粮食约一百万公斤.据田东病虫测报站了解,发病原因为:1.多年种植来自病区自种自留的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芦笋种植面积占全国(20万亩)一半,烟台占全省的一半。近几年,烟台种植的芦笋发生芦笋茎枯病危害十分严重。如乳山县白沙滩乡共种植1800亩芦笋,发病面积就有500多亩,严重地块发病率在60%~70%;福山区的胜利村种植的芦笋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因病致使植株早衰,茎枝枯死,危害严重,直接影响来年芦笋产量。据日本报道,被此病危害的地区逐步扩大,1981年、1982年胆振管内的西胆振管地区茎枯病率高,受害面积达70%,芦农只能收获往年产量的30%,并且逐年蔓延,危害到其它作物,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初感病的成枯茎侧枝上有水渍状病斑,病斑呈梭形,病斑外围是红褐色,中央为灰色,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分生孢子器,病重时全株布满黑斑,病株相连,围茎一周,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