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摘要:不同垄作栽培模式对啤酒大麦生育期无明显的影响;垄作栽培垄沟加行使植株的分蘖、穗粒数、经济系数降低,但产量有所增长。垄作栽培垄沟敷草明显促进啤酒大麦株高、穗长生长,相对正常垄作单株穗、经济系数、产量有所增长;原麦品质:千粒重变化趋势为处理C>处理A>处理B,蛋白质含量处理C>处理A,垄作栽培垄沟加行显著降低啤酒大麦筛选率;麦芽品质:垄作栽培垄沟敷草模式显著提高啤酒大麦麦芽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垄作栽培模式对大麦麦芽细粉浸出物、糖化力之间无显著性影响,对啤酒大麦麦芽细粉浸出物、β-葡聚糖、a-氨基氮、a-淀粉酶、糖化力、可溶性氮影响趋势不一致,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更精准筛选和选育不同用途二棱大麦品种,对38份不同来源及用途的二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籽粒产量和不孕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二棱大麦品种(系)有效穗数、产量、穗长、不孕粒数及蛋白质含量变异丰富,株高、千粒重及穗粒数变异相对较小,二棱大麦育种的增产效应主要体现在穗长和有效穗数的适度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二棱大麦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且多个性状均可影响产量,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二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中秆大粒型和矮秆多穗型两类。主成分分析将38份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以前4个主成分得分值为指标进行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分析38份二棱大麦品种(系)在特定因子性状上的差异,结果为创制优异种质及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稻虾生态种养对太湖区域优良食味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提供决策参考。选用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稻虾复合种养和宽窄行两种栽插密度处理,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常规大田栽培比较,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茎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垩白性状,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升高,消减值降低;降低栽插密度能改善稻米品质;稻虾种养对品质的影响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植模式与品种之间互作对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长期稻虾共作稻田宜选用适宜的优良食味品种,适量减施氮肥和减少栽插密度可以实现水稻安全稳产,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4.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专用苦荞品种和探明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内在关系,以14个苦荞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苦荞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4个苦荞品种分别为云荞2号、晋苦荞2号、西荞5号和晋苦荞6号,比平均产量分别高25.5%、23.6%、15.3%、12.2%;产量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量与淀粉、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黄酮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27);产量较高的云荞2号和羊坪早熟荞的品质较差,而蛋白质含量最高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产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晋苦荞2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蛋白质产量和黄酮产量均处于最高水平,是兼顾高产与优质的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引进大麦品种资源的特性并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对美国引进的47份大麦种质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7份引进资源株高多为中间型和高秆型材料,穗长属中等偏短,穗粒数较高,倒伏率高,千粒重低,多数资源属于早、中熟材料。引进材料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不一,筛选率较低,小区产量表现变化幅度较大,且整体不高。相关分析表明,生育期、穗长、穗粒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都明显影响小区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株高、穗长和穗粒数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且各农艺性状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灌浆期小麦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49个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对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上三叶间、不同灌浆期间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基因型间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倒二叶和倒三叶与穗粒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9日旗叶和倒二叶和5月24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与千粒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和5月24日旗叶和倒二叶与穗粒重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5月10日旗叶外其他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对产量和品质性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山东省2008~2009年度小麦高肥组区试165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666.7m2穗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均极显著负相关;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分析结果和山东省生态条件及目前种植条件特点,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穗型大群体品种为主,同时要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于2017—2018年分别收集长江中下游地区90份和105份常规中熟粳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各供试品种(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素吸收量,对产量、品质、氮素吸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探索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中熟粳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协同提升途径。结果表明,产量与千粒重、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负相关,与有效穗数相关性不显著。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促进作用最大,而有效穗数通过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限制作用最大,千粒重通过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限制作用最小。总吸氮量与茎、叶、穗的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叶、穗含氮率相关性较弱,增加茎、叶、穗的干重是增加氮素吸收量的有效途径。直链淀粉、蛋白质与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以及稻米食味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降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提升稻米食味品质,但不利于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改善。影响产量的关键指标千粒重、穗粒数与影响氮素吸收的关键指标茎干重、叶干重、穗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与茎干重、叶干重、穗干重、千粒重以及穗粒数无显著相关性,而蛋白质与茎干重、叶干重、穗干重、千粒重、穗粒数总体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在直链淀粉淀粉含量相对较低的品种中,选择生物量较大,且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的品种,能够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中熟粳稻产量、氮素吸收以及食味品质的协同提升,但这可能不利于加工以及外观品质的改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施氮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的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选用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A1)和中麦5051(A2)、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A3)和扬麦24(A4)为供试品种,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底施(B1)和追施(B2)处理。结果表明:在其他栽培措施相同条件下,强筋小麦穗长、总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优于弱筋小麦,其中A1籽粒产量分别比A2、A3和A4高0.44%、49.81%和15.27%;施氮处理中B2的株高、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和籽粒产量均高于B1;不同处理组合中,强筋小麦品种A1B2的植株和产量性状优于其他处理;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高于弱筋小麦品种,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中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051在氮肥追施处理中可以兼顾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光合器官对小麦籽粒特性的作用,以明确产量和品质的穗粒位差异。以中筋品种济麦22和强筋品种济麦229为材料,于2011-2012年小麦季种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通过对穗部遮光或剪掉叶片等6个处理,研究了小麦叶片与非叶光合器官对不同穗粒位籽粒粒数、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处理对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对穗粒数的影响;同时包穗和减掉全部叶片可显著降低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并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在单个处理条件下,剪掉旗叶对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包穗处理。济麦22强势粒穗粒数以及强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均高于济麦229,而济麦229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更高。不同处理下,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变化较一致,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相反。因此,提高叶片光合效率的同时,增强穗部等非叶器官的光合能力,对保证籽粒灌浆、培育高产稳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的选育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西藏地区13个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以及生育期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6334、0.6957、0.6394、0.7088、0.6955、0.7308、0.6241、0.6514;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穗数>退化小穗数。从结果来看,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对玉米DUS测试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大棚设施栽培对玉米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表达的影响,本文以香花糯6号和新华珍303(甜)两份玉米种子为材料,将其在大棚设施条件下栽培,设在露地条件下栽培为对照,对其部分DUS测试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表达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对两份材料的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目测型数量性状表达均无显著影响,而对其测量型数量性状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糯玉米的穗粒重降低了14.9%,而其百粒重提高了13.6%,但甜玉米的穗粒重和百粒重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用粳型巨胚稻新品系‘西巨胚1号’为试验对象,以常规粳稻‘合系22-2’作对照。采用淹水、旱种和垄畦3种栽培方式进行种植,大田的移栽规格为(20+14) cm × 14 cm宽窄行双行种植,每穴种2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详细记载生育进程;于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每个处理取4穴测定其叶面积和干物质重;成熟后,每处理取10穴考种测其产量性状,全小区收割计产。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中,垄畦栽培下巨胚稻植株的分蘖增多,茎叶干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构建早期高产群体;生育后期延长了叶片的寿命,提高了干物质运转率,有效穗和穗粒数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稻谷产量。因此,在巨胚稻生产中建议采用垄畦栽培以提高物质积累和运转和获得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晚播麦的生育特性研究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类型品种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江苏淮北地区小麦播期推迟对冬前麦苗素质、全生育期及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均出现了全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推迟,穗分化时间缩短的趋势.晚播麦产量构成表现为亩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产量下降,其中每穗粒数的减少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通过选用穗粒中间型品种,提高播种质量,注重返青期及剑叶露尖期的田间管理,晚播麦仍可获得380kg/667m2左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Eight malting cultivars of barley released from 1944 to 1998 in Argentina were sown in two growing seaso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reeding on malting quality. An adequate grain weight and screening percentage as in the older varieties were maintained in the recent releases. The grain protei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in the modern cultivars together with a decreased in C-and an increased in B-hordein. These results were achieved without a clear trend through the time. Malt extract was increased by 0.054% per year in the period analysed and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i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was the introduction of Beka (known as a high quality cultivar released in Europe) in1966. There was not a clear trend in the breeding process to obtain more stability between years in the quality attributes, at least, 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onversely, malt extract was less variable and this tendency was observed through the years of release of the cultivar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R. J. Henry 《Euphytica》1985,34(1):135-145
Summary Methods for assessing malting quality in barley breeding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precision, including var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batches, analysts and barley samples. The barley characters measured were grain moisture, ground grain moisture (two methods), grain weight, steep moisture, malt moisture (two methods), malt yield, malt nitrogen, malt soluble nitrogen, Kolbach index, malt diastatic power, malt -amylase, malt -glucanase, wort refractive index, hot water extract, extract yield, wort reducing sugars, wort total carbohydrates, wort -amino nitrogen and wort total nitrogen. The value of these measurements in barley breeding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啤酒大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8对SSR引物对包括22份野生材料,8份耐盐碱材料,21份优质高产甘啤系列品种(系)材料和9份日本早熟材料在内的60份啤酒大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8对引物,有25对有多态性;聚类结果表明这些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4792~0.9948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63的水平上,这些材料聚类为2大类,下分7个亚类。从聚类结果看出,不同类型材料基本各自聚为一类,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系)内遗传差异较小;不同类型品种(系)间遗传差异较大,杂交可能会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和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8.
用GGE双标图分析燕麦品种(系)农艺与品质性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GGE双标图法分析了17个燕麦新品种(系)在阴山北麓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适应性和品质,为筛选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H44号的秸秆产量最高,科燕一号的籽粒产量最高,2004R-17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坝莜十号β-葡聚糖含量最高,坝莜八号赖氨酸含量最高。籽粒产量与千粒重和有效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秸秆产量与株高、分蘖数以及有效穂数间也呈正相关关系,小穗数和穗粒数与籽粒产量或者秸秆产量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赖氨酸和β-葡聚糖、β-葡聚糖和脂肪、脂肪和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赖氨酸和脂肪、赖氨酸和蛋白质、β-葡聚糖和蛋白质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