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探索丁香酚对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幼鱼的麻醉效果,为其生产和分子取样等提供参考。采用静水法研究幼鱼在丁香酚溶液中,不同浓度、不同药浴时间、不同空气中暴露时间下细鳞裂腹鱼幼鱼麻醉与复苏情况。结果表明,丁香酚浓度与麻醉时间呈负相关,浓度与麻醉时间关系式:y1=286.63e-0.0135x,R2=0.9593;幼鱼复苏时间与丁香酚浓度呈正相关,浓度与复苏时间相关式:y2=101.54e0.0134x,R2=0.9913,不同浓度下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40 mg/L浓度丁香酚药浴中,幼鱼药浴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复苏时间与药浴时间关系式:y=64.647x0.2394,R2=0.9823,不同时长下复苏时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40 mg/L浓度下,幼鱼在空气中暴露时长和复苏时间呈负相关,麻醉后的幼鱼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的...  相似文献   

2.
摘 要:【研究目的】为了了解麻醉剂丁香酚对鱼类养殖的影响,适量麻醉是否可以降低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方法】通过对罗非鱼进行适量麻醉和无麻醉直接处理后,检测不同时间捕捉处理后罗非鱼血浆中皮质醇和乳酸动态变化,研究鱼用麻醉剂丁香酚对罗非鱼捕捉应激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在10~120 mg/L范围内,随着丁香酚药浴浓度的增加,罗非鱼麻醉时间逐渐缩短,苏醒时间逐渐增长,实验选取的最适麻醉浓度为45 mg/L。捕捉后0、30、60 min三个取样点,丁香酚处理组罗非鱼血浆中皮质醇浓度降低,但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捕捉处理组皮质醇浓度显著增加(P<0.05)。0 min时处理组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0、60 min时处理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捕捉后两个处理组0 min血浆中乳酸浓度无显著差异;直接捕捉处理组30 min和60 min血浆中乳酸浓度显著高于0 min(P<0.05),且显著高于丁香酚处理组0 min、30、60 min三个取样点 (P<0.05),丁香酚处理组血浆中乳酸浓度差异不大。【结论】结果表明:在理想麻醉剂量下,将罗非鱼使用丁香酚进行麻醉后捕捞、运输等操作,可避免捕捉后鱼体皮质醇和乳酸浓度的激增,有效降低罗非鱼的捕捉应激。  相似文献   

3.
丁香酚对日本沼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丁香酚对日本沼虾的麻醉效果。在不同浓度(100,200,300,400和500mg/L)和不同温度(17,22和27℃)条件下,观察日本沼虾的麻醉状态和苏醒状态,然后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0.05):日本沼虾进入麻醉状态所需的时间(麻醉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缩短,随麻醉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所需时间(苏醒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加长,随麻醉温度的升高和而缩短;苏醒后第14d统计,各实验组存活率均为100%。多重比较结果表明(P<0.05):对于麻醉效果的影响,不同的麻醉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麻醉温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恢复效果的影响,麻醉浓度100mg/L和200mg/L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浓度400mg/L和500mg/L之间差异也不显著,麻醉温度17℃和22℃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显著。研究表明,丁香酚对日本沼虾的麻醉效果良好,是一种合适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个稳定的谷子遗传转化体系,对216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筛选,确定材料178成熟胚为受体材料,从植物激素浓度、防褐化剂、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方面对谷子再生及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2,4-D 9μmol/L、细胞分裂素Kinetin 4μmol/L、硝酸银8mg/L,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且能有效防止褐化。在侵染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100μmol/L AS,gus表达效果最好。农杆菌溶液OD600为0.3~0.5,侵染15min,共培养3d时,抗性愈伤组织率最高。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及gus染色分析,确定外源bar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谷子基因组中。初步建立了一套谷子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谷子遗传转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外源脯氨酸对荞麦幼苗耐盐性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脯氨酸(Pro)处理对荞麦幼苗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盐敏感荞麦品种TQ-0808为实验材料,100 mmol/L NaCl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Pro处理,测定相关耐盐生理指标。外源Pro能明显降低盐胁迫下荞麦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20~30 ?mol/L Pro处理时降低幅度最大;外源Pro还能显著增加盐胁迫下荞麦叶片SOD活性和净光合速率,20~30 ?mol/L Pro处理时增加幅度最大。说明外源Pro可明显改善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的生理特性,对盐胁迫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20~30 ?mol/L Pro处理对荞麦幼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浓度的ZnSO4溶液(0、2、4、6、8 mmol/L)、CaCl2溶液(0、5、10、15、20mmol/L)、H2O2溶液(0、0.1、0.2、0.3、0.4mmmmol/L)分别对小油桐种子进行12 h的浸种处理,探讨不同处理对小油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等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 mmmmol/L ZnSO4、10 mmol/L caCl2、和0.2mmol/LH2O2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在这3个最优处理中,4mmol/LZnSO4处理对提高小油桐种子发芽率效果最明显,比对照提高41.7%;10 mmol/L cacl2对提高小油桐种子发芽势和萌发指数效果最佳,分别比对照提高41.4%和39.3%;而0.2mmol/LH2O2对促进幼苗生长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苗株鲜重提高39.6%,苗高提高25.6%.  相似文献   

7.
苦豆子种子萌发期及幼苗期对盐、旱耐受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豆子因其具有较强的耐盐、耐旱特性常被用于沙漠地区的防风固沙材料。本实验采用浓度为0.2 mol/L、0.3 mol/L、0.4 mol/L、0.5 mol/L的NaCl溶液模拟不同程度的盐胁迫,用PEG-6000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溶液(对应的渗透势分别为-0.054 MPa,-0.177 MPa,-0.393 MPa,-0.735 MPa,-1.25 MPa)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苦豆子种子和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势(第5天)和相对盐害率、旱害率及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苦豆子种子和幼苗能耐受的NaCl溶液浓度的临界值分别为0.3 mol/L和0.4 mol/L,能耐受的PEG-6000质量分数的临界值分别为15%和20%,表明苦豆子是一种具有极强耐盐、耐旱性的植物。该结果为苦豆子在荒漠区生态防护林的选材提供了依据,也有助于苦豆子耐盐、耐旱功能基因的发掘。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小球藻为材料,探讨不同处理条件对超低温冷冻后成活效果的影响,以获得最优保存方法,重点针对微藻时期、预处理中的蔗糖浓度、玻璃化液中DMSO的浓度等方面的影响展开试验。结果表明,小球藻群体密度中等(OD680为0.800~1.100)的小球藻,0.5 mol/L甘油和0.4 mo1/L蔗糖的预处理液,30%蔗糖+15%乙二醇+5%二甲基亚砜+BG-11液体培养基的玻璃化液处理可以达到最高成活率,从而确定了小球藻的最适超低温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9.
蔗糖对鼎湖山紫背天葵组培苗生长和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鼎湖山紫背天葵快繁体系中组培苗叶片褪红返绿的问题,以球茎芽丛为试验材料,采用蔗糖浓度筛选法对紫背天葵花色素苷的合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NAA 0.3 mg/L+IBA 0.2 mg/L+卡拉胶 7.0 g/L)中,适当上调蔗糖浓度至45~60 g/L,有利于紫背天葵组培苗的健壮生长及花色素苷的积累,其相对含量达0.417 μmol/(g?FW)。但蔗糖浓度≥75 g/L时,则对组培苗的生长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酿酒葡萄‘桂葡1号’幼叶原生质体的最佳分离条件。以‘桂葡1号’20~30日龄无菌苗幼叶为分离原生质体试材,对分离过程中酶液组合、酶解时间、稳定剂浓度、纯化时离心速度及离心时间进行比较分析。酶组合以2%纤维素酶+0.5%果胶酶为宜。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的产量逐渐增高,适合‘桂葡1号’幼叶原生质体的酶解时间以8 h为宜。在0.45~0.55 mol/L的甘露醇范围内,随浓度提高,原生质的产率明显上升,0.55 mol/L时达到最大2.48×106个/(g?FW),活力为79.78%。在悬浮纯化原生质体时,以1000 rpm离心6~8 min的效果较好。分离材料的适宜酶液组合为2% Celluasw Onozuka R-10+0.5% PectolyaseY-23+25 mmol/L MES+0.55 mol/L甘露醇,解离时间以8 h为宜。悬浮纯化时,蔗糖浓度以30%、1000 r/min离心6~8 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莲雾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莲雾DNA为模板,应用正交设计法对SRAP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0 μL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浓度或用量分别为:1×Buffer,3.0 mmol/L Mg2+,0.3 mmol/L dNTPs,0.4 μmol/L引物,0.5 U Taq DNA聚合酶和40 ng模板DNA。利用该优化体系通过64对SRAP引物组合对7份连雾进行了SRAP-PCR扩增,证实了该体系具有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多态性较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副干酪乳杆菌HD1.7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的电转化条件,为构建L .paracasei HD1.7prcR基因敲除突变株奠定基础。通过电转化方法将自杀质粒pUC18-prcR-tet导入L. paracasei HD1.7内,对影响L .paracasei HD1.7电转化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当L. paracasei HD1.7生长8 h时,加入青霉素使终浓度为12.5 μg/mL,再培养1 h。经AEB1电转缓冲液(蔗糖浓度为0.3 mol/L)处理后,在1.8?2.0 KV电压下完成电击,并迅速加入MRS培养基中,复苏5 h,成功地将自杀质粒pUC18-prcR-tet转入L. paracasei HD1.7内,并发生了部分同源重组。本研究得到了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较优电转化条件,为继续研究L.paracasei HD1.7的群体感应调控因子prcR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乙酰甲喹在鲤鱼肌肉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乙酰甲喹(Mequindox)在鲤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在水温(15±1)℃条件下,给鲤鱼单次口灌乙酰甲喹(10 mg/kg)后,定时取样,采用HPLC法测定肌肉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通过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计算各项参数,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t1/2为0.17 h,达峰时间Tmax为0.50 h;最高药物浓度Cmax为761.75 μg/L;总体消除率CLz/F为42.59 (L?h/kg),1.5 h后几乎检测不到原药。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表示可能存在肝肠循环或胃肠循环。乙酰甲喹在鲤鱼体内吸收良好、代谢快、体内残留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10、50μmol/L)处理对鲜切芹菜常温(20℃)下贮藏4 d期间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多酚、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和还原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效地保持鲜切芹菜的贮藏品质,延缓衰老进程,尤其以1μ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芹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白蜡属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建立了适合白蜡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并利用该体系从50对白蜡引物中筛选出了3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白蜡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该研究采用L16(45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白蜡SSR-PCR的Taq聚合酶用量、Mg2+浓度、DNA模板浓度、dNTP浓度和引物浓度等5个因素在4水平上进行筛选。优化后的白蜡SSR反应体系为:Mg2+ (25 mmol/L) 0.8μL、引物(10μmol/L) 0.2μL、DNTP (10 mmol/L) 0.3μL、Taq酶(5 U/μL) 0.05μL、DNA模板(5~10 ng/μL) 2.00μL、10×PCR缓冲液1.0μL,ddH2O 5.45μL,总体积10.0μL。该结果为今后利用SSR-PCR标记技术研究分析白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海马齿对氮、磷吸收利用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海马齿对N、P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马齿对不同浓度N、P及其不同形态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1)在适宜范围内,海马齿对氮、磷的吸收速率随介质中氮、磷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显著(P<0.05)。在氮浓度为100 μmol/L时,氮吸收速率最大,为11.11 μmol/g?d;在磷浓度为10 μmol/L时,磷吸收速率最大,为0.74 μmol/g?d。(2)不同氮磷比及氮浓度下,海马齿对氮的平均吸收量仅在氮磷比1:1和5:1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组差异不显著;不同氮磷比及氮浓度下,海马齿对磷的平均吸收量差异显著(P<0.05)。氮最大吸收速率发生在氮浓度为50 μmol/L、氮磷比为50:1时,而磷的最大吸收速率发生在氮浓度为50 μmol/L、氮磷比为10:1时。(3)海马齿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NH4+-N和NO3--N比的降低而加快,对NO3--N的吸收速率随着NH4+-N和NO3--N比的降低而减慢,差异显著。海马齿对TIN、PO43--P吸收速率呈折线变化趋势,TIN的吸收速率在NH4+-N/ NO3--N为1:2处存在最大值,PO43--P的吸收速率在NH4+-N/NO3--N为1:10处存在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海南海域海洋红酵母的分离鉴定和应用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海域的海滩、红树林、渔港码头、产盐滩涂、入海河沟分离海洋红酵母,旨在从中筛选与养殖对象共生的优良菌株。从海南海域分离和纯化海洋红酵母,对海洋红酵母进行形态和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大量发酵海洋红酵母,提取分离类胡萝卜素并测定其含量,并将海洋红酵母与鱼虾等养殖对象共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了40多株酵母菌,经形态和生理鉴定以及产类胡萝卜素试验,筛选得到一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红酵母属(Rhodotorula)菌株。该菌株在葡萄糖2%、蛋白胨2%、酵母提取物0.3%、核黄素2×10^-6 mol/L、pH 4.5的培养基中,于28℃振荡(180 r/min)培养72 h,其细胞生物产量可达87.55 g/L,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520 mg/L;可以在13%高盐和pH 1.0强酸中培养生长;经过与鱼共培养试验,结果显示在合适的菌体浓度条件下,该菌株对鱼无毒害,并与鱼共生。该菌株与鱼共生,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将其应用于盐诱导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盐诱导表达外源基因蛋白(如抗菌肽)的海洋红酵母工程菌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银白杨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通过对离体再生体系中银白杨无菌苗的获得、生芽培养基激素组合及诱导出芽、生根培养基激素组合及诱导生根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影响银白杨植株再生的最主要因素是激素浓度和类型,其次是培养基种类和外植体类型;最利于银白杨再生植株的培养基条件为:芽增殖培养基以MS 6-BA1.0mg/L NAA0.3mg/L IBA0.6mg/L为宜,生根培养基以1/2MS NAA0.05mg/L IBA0.2mg/L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