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不同形态氮素对春小麦苗期生理特性及氮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类型小麦苗期生理特性及氮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氮对于促进小麦的生长速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效果最好,硝态氮次之,铵态氮效果最差。硝态氮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中硝态氮的含量,而铵态氮则显著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类型小麦的生长速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而强筋型小麦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中筋高产型小麦。  相似文献   

2.
硝酸盐胁迫对玉米幼苗氮同化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硝酸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郑58、郑单958和昌7-2为研究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不同浓度硝酸盐胁迫下,对3个品种的幼苗进行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揭示了玉米幼苗在适宜、高、低浓度硝酸盐供应条件下3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硝酸盐浓度2.00 mmol/L时,根系和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低,说明该浓度范围可以作为玉米幼苗适宜培养浓度。低(0.02,0.20 mmol/L)、高(10.00,20.00 mmol/L)浓度硝酸盐条件下,SOD活性明显上升,杂交系郑单958体内SOD活性明显高于亲本郑58和昌7-2品种(P0.05),说明郑单958品种在胁迫条件下有较高的自我保护作用。低硝酸盐浓度(0.02,0.20 mmol/L)时,随着硝酸盐供应浓度的增加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强;高硝酸盐浓度(10.00,20.00 mmol/L)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叶片NR活性下降程度小于根系,说明硝酸盐供应变化对根系影响较大。父本昌7-2对硝酸盐的还原作用明显弱于母本郑58和子代郑单958,尤其在胁迫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趋势与硝酸还原酶活力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素水平对甜菜氮代谢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合适的氮素施用量,研究氮素营养和氮素同化关键酶的关系,以尿素为氮源,采用HI00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对甜菜叶片、块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超过 200 kg/hm2酶活性下降;块根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在0~120 kg/hm2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上升,超过 160 kg/hm2酶活力下降。叶片、块根中,整个生育期施氮肥处理增加了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试验中发现施氮量和生育期早期的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和甜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7月15日和9月15日呈显著正相关;在生育期内,氮素水平和块根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氮素营养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3个小麦品种的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 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 降低旗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 增加施氮量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与促进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能力有关. 不同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二年生平邑甜茶(M.hupehensis Rehd)实生幼树为试材,在砂培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完全营养液、缺氮、缺磷、缺钙条件下,平邑甜茶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及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缺氮明显降低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缺磷也降低了硝酸还原酶活性,但缺钙8d后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根系硝态氮含量也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6.
氮素供应水平对小粒型花生氮素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较高,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各器官中氮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及与籽仁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可为花生优质高产提供依据.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粒型花生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花生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又能提高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等氮素同化酶的活性,使其达到同步增加;氮素水平过高虽能提高硝酸还原酶和籽仁蛋白质含量,但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下降;N素施肥水平不改变花生植株各器官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变化趋势,但适量施N(B2、B3处理)使花生各营养器官中NR、GS活性提高;氮素水平对花生各叶片和籽仁中GDH活性的高低影响较大,但对茎和根中活性大小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多穗型(豫麦49-198)和大穗型(兰考矮早八)品种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旗叶氮代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花后前15 d,两品种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酰胺合酶(GOGAT)活性均随各自的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则表现为中等密度的较低(兰考矮早八:375株 m-2;豫麦49-198:150株 m-2);花后15 d之后,各酶活性随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一定范围内,两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氮代谢酶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灌水对不同追氮水平下夏玉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玉米生育后期补灌和追氮对氮代谢及产量的耦合效应,采用大田试验,测定了拔节后灌水对不同追氮水平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等氮代谢酶活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灌水使花后穗位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增加;随追氮量增加,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反而降低;灌水处理和自然降水处理对GS活性变化影响差异较小。相同灌水下,追氮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相同追氮下,补灌处理产量要高于自然降水处理。追肥对产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灌水。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超级稻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超级稻氮钾肥综合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超级杂交稻‘桂两优2号’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172.5、207、241.5kg/hm2)和3个施钾水平(216、288、360kg/hm2),以不施氮钾肥的处理(N0K0)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桂两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田块的基础地力产量(N0K0处理)较高,产量达到7.99t/hm2。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桂两优2号’叶片的叶绿素含量(6.44%~37.27%)、硝酸还原酶活性(19.33%~107.19%)、可溶性蛋白含量(10.90%~36.43%)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14.25%~76.99%),进而获得了更高的产量(9.39~10.63t/hm2),但不同施氮量和施钾量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在基础地力产量与本试验田相当的田块,超级杂交稻‘桂两优2号’的生理特性对氮肥和钾肥施用量的敏感程度较低,氮钾肥施用量超过172.5kg/hm2和216kg/hm2,增施氮钾肥并不能显著改善其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效率玉米基因型苗期对光和氮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氮效率表现差异显著的三个玉米自交系幼苗采用不同光强和氮浓度处理,比较根冠比、生物产量、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效率自交系对不同氮浓度与光照强度处理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氮低效材料在低光低氮条件下的生物产量表现比氮高效材料好,在高光高氮条件下时生物产量表现比氮高效差;氮高效材料随着氮浓度增加比氮低效材料更能保持根的发达性,表明根系是氮高效的保证。不同氮效率自交系生物产量和硝酸还原酶光氮最佳耦合点值不同,氮低效自交系出现光氮最佳耦合点时所需要的氮浓度(或光强)要比氮高效自交系低。因此,玉米基因型氮效率的发挥不但需要适宜的供氮水平,还需要合适的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1.
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7种高等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合适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7%~63%,磷的去除贡献为12%~65%。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芦竹>荻>菖蒲>芦苇>水生鸢尾>千屈菜>野慈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植物明显分为3类,其中,芦竹单独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强;菖蒲、芦苇和荻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强;水生鸢尾、千屈菜和野慈姑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微污染水源人工湿地处理效果与植物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沉砂后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考察了处理效能与湿地植物作用。结果表明: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TN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89%,50.44%,53.41%和48.45%;湿地植物作用研究表明:一方面,植物通过吸收直接去除氮、磷,在生长季节作用更明显。而且在床体前部植物生长效果略好于后部,对氮、磷吸收也略高于后部。另一方面植物根系可以过滤、截留去除水中污染物,并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表面,从而发挥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这在人工湿地系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aeration and waterscape structures reaeration system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in revetment wetlands was studied by laboratory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N, TP in tranquil flow waterscape was 61% and 72%; aeration and waterscape structure system promot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in revetment wetland through increasing the DO content in the water, compared with system without artificial oxyge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P in waterscape structures increased by 11. 6%-19. 1%, and that of TN increased by 10.5%-16. 1%; meanwhile, disturbance brought by the waterscape structure systems enhanced the adsorption of TP and flocculation effect; in addition, nitrification was confirmed as the main control step of TN removal in revetment wetland system.  相似文献   

14.
张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131-138
雨水有效利用是解决城市用水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内针对雨水利用展开了许多理论和技术研究,LID技术是国内认可的雨水有效利用的先进技术之一。本研究借鉴湿生植物净化能力研究的方法,探索几种在LID技术中常用陆生植物24 h内对雨水水质中CODMn、TN、TP 3种污染物质的净化能力。研究表明,陆生植物对污染雨水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不同植物对CODMn、TN、TP的去除存在较大差异,且植物在不同污染浓度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净化能力。这一研究结果为LID技术中植物配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化学氮肥(N)、有机肥(M)、有机肥和氮肥配施(NM)4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和春小麦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有一定差异。NM处理下SOC、TN含量及碳磷比(C:P)、氮磷比(N:P)均为最高,显著高于N和M处理;土壤碳氮比(C:N)和TP含量在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春小麦产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下有一定差异。NM处理下春小麦产量最高,显著高于N和M处理。春小麦产量与土壤SOC、TN、C:P、N:P和C:N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产量与T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在黄土高原丘陵区,有机肥和氮肥配施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春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径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处理农业径流的污染,本研究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农业径流进行处理试验,以减轻河流污染。结果表明,进水流量2.5m3/d运行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潜流人工湿地CODcr、TN、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均分别达到49.65%,51.37 %,56.24% 和59.12%;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出水CODcr、TN、NH4+-N、TP平均含量分别达到Ⅱ类水质的含量,Ⅴ类水质的含量, ,Ⅱ类水质的含和Ⅳ类水质的含量。通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进水流量的控制非常关键,适宜的进水流量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马杰  蒋月  张秀  王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0):92-96
对84个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水质和底泥氮磷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并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指数法对水质和底泥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7%的黑臭水体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氮磷污染,且50%的水体同时存在氮磷超标,河沟、沟渠较塘氮污染更为严重;底泥均受总氮、有机氮、总磷污染,70.2%的底泥存在有机污染。水质中总磷、总氮、氨氮3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底泥中有机质、总氮、总磷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底泥中总磷与水质中总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弱,底泥中全氮与水质中总氮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总体上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氮磷污染以外源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8.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因素对农业径流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旭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36-338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基质在处理农业径流中的作用,对农业径流人工处理湿地中的基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基质能够吸附水中一定的污染物质,成熟基质基质具有很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发挥重要作用。湿地基质对实验农业径流的COD、TN、TP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41%,50%,49%和%52%。出水中CODcr、TN、TP、NH4+-N含量分别达到Ⅱ类水质的含量,Ⅴ类水质的含量, Ⅴ类水质的含量,类水质的含和Ⅲ类水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pollutants in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SFW),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FW) and combination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CFW) treating sewage plant effluent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se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 reaction kinetics model. It is shown that COD, TN, TP are more effectively removed in SSFW than in other two types of wetland, and the kinetic constants are 0.29, 0.20, 0.28 m/d respectively. The SFW has higher removal rate on ammonia and the kinetic constant is 0.12 m/d. Temperature change greatly affects the kinetic constants of ammonia and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eaction, whilst the influence on COD and TP are not significant. The pollutants removal efficiencies decrease grea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hydraulic loading and areal loading. The increment of areal removal mass is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real loading in three types of wetland.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be operated on low pollutants loading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0.
许桂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42-245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以红梗叶甜菜、羽衣甘蓝、红花石蒜3种观赏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3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景观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60d。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3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生长良好,红梗叶甜菜、羽衣甘蓝、红花石蒜对水体中TN的去除率分别为64.0%,53.0%和32.9%,远高于对照组的去除率(20.04 %),3种植物对水体中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3.1%,88.4%,75.3%,去除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本研究为冬季浮床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