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亚太地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胡锡骥本文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按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可分为发达国家(日本)、新兴工业国或地区(韩国、中国台湾省、香港和新加坡)、东盟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和南亚国家(印度、孟加拉国)。一、GDP的增长和食品...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欧盟成员国居民食物消费发展趋势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王原欧盟成员国1993年共有人口347亿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已达19749美元。作为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最大集团,它的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与日本基本持平。其中德、英、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协整检验和 Granger-causality检验方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8)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出口与 GDP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而总体出口与 GDP、工业制成品出口与GDP之间不协整;总体出口增长和初级产品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问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 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按照今天的标准,美国在1909年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国家。70多年来,美国食物消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美国食物消费模式的特点 1.热能、蛋白质主要从动物性食品中摄入 在1909—1966年期间,人均每天热能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从大约3400大卡降至3175大卡。这种下降反映了人们对稳定生活方式的追求,其它工业化国家也出现了这种趋势。但从1966年以后,美国人均每天热能摄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运用历年统计数据,分析了不同阶段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数量和结构的变动,并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趋势进行展望,总结出中国农村居民人均肉类、蛋类和水产品的消费比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口粮消费不断减少,但下降幅度逐步放缓,而食用油、蔬菜和食糖的消费将基本保持小幅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北京食品支出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有效供给作为大事来抓,继续提高并不断完善"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加快副食品基地建设,保证"绿色通道"的开通。使得北京市鲜菜市场淡季不淡,副食品供应充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稳步增长。据统计显示,2000年北京市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3 083.37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4.2%,增幅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为36.3%。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粮食消费比重继续走低,副食品消费比重逐年上升。随着北京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发生了转变,50年代的农家饭、贴饼子、山野菜等,如今成了时尚餐、抢手菜。消费档次也逐年提高。据城市住户调查资料,2000年,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牛羊肉14.2kg,比1999年同期增长18.9%;人均购买猪肉34.7kg,增长2.8%;购买鲜蛋21.6kg,增长8.7%;购买水产品12.8kg,增长1.5%;购买鲜奶24.9kg,增长23.2%。另外人均购买茶叶、鲜瓜果和各种糕点为0.5kg、71.6kg、6kg,分别比1999年同期增长14.3%、6.6%和5.7%。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居民在外用餐支出明显增加,人均支出666.75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6.5%,而且"绿色食品"受到欢迎,"生猛海鲜"成为消费亮点。 (本刊辑)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中国农产品能否满足国民的需要,采用农业供养能力,即从能量角度,按一定标准,计算农业产出能够养活的人口数。结果表明,按人均每日获得10.88 kJ能量的标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的综合产出已能满足国民的需要;1994年后,农产品也逐渐能满足人均每日摄入脂肪70g的要求;1998年起,植物与动物性产品的供给均有富余,但粮食提供的能量达不到占所需能量80%的要求,须依赖其他植物和动物性产品弥补;1998年以后,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超过30%,植物性蛋白中,蔬菜与水果的比重增加。要提高中国农业供养能力,须减少损耗以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提高劳动生产力并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增加人均占有农产品量;增加粮食产量以保障对粮食的需求;改善农产品构成以优化国民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8.
张莲莲  孙滨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89-13092
研究新兴城市居民食物碳消费对于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碳消费机理,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官方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2002~2010年东营市城乡居民食物碳消费变化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食品消费结构、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及变化趋势、食物碳消费总量方面,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影响因素方面相同,城市人均食物碳消费上升,农村人均食物消费数量呈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城市和农村居民食品碳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食品碳消费量远低于北京、上海和安徽居民的消费水平。研究结果对应对城市化所产生的环境压力、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农业》2005,(11):63-63
~~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每天食物热值、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0.
先进国家食物消费变化的经验事实显示,一个国家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食物消费存在峰值,食物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但粮食消费总量是不断增长的。中国目前食物消费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期。未来除了口粮消费会下降外,其他农产品的食用消费都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年,中国粮食消费、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都将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农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居民营养素及其来源构成的阶段性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消费习惯比较接近的日本居民相比,我国居民的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已超过日本居民的人均摄入量,但是蛋白质的摄入量仍然偏低,而且我国居民热量的来源中,脂肪所占比例偏大,蛋白质所占比例偏小,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脂肪的比例偏低等。因此,应提高贫困人口消费含有优质价廉蛋白来源的食品;针对在外饮食人口的增加,应增加公共饮食服务机构的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消费习惯比较接近的日本居民相比,我国居民的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已超过日本居民的人均摄入量,但是蛋白质的摄入量仍然偏低,而且我国居民热量的来源中,脂肪所占比例偏大,蛋白质所占比例偏小,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脂肪的比例偏低等。因此,应提高贫困人口消费含有优质价廉蛋白来源的食品;针对在外饮食人口的增加,应增加公共饮食服务机构的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13.
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消费也在渐渐提高,其中对水产品的消费也随着增加。为给水产品相关企业的决策和政府管理提供政策借鉴,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选取上海地区作为分析对象,以上海市人均GDP,消费者价格指数水产品的产量作自变量,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作为因变量,并以2000年为划分点考察了两个时间段上海市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影响因素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1999年之前影响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2000年之后影响水产品消费量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人均GDP和水产消费价格指数及水产品产量,还包括一些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1991-2009年29个省级区域的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数据,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等变量与人均GDP拟合全国和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方程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符合倒U型假说,并且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适合倒U型假说。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环境负荷的拐点来比较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情况,描绘了中国现阶段工业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为进一步协调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85—2015年福建省农牧系统磷素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福建省农牧系统磷素流动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农牧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整理福建省1985—2015年统计年鉴中农牧业产品活动数据和补充文献中农牧业产品养分参数,结合实地调研,使用NUFER (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 模型,定量估算1985—2015年福建省种植业和养殖业磷素流动账户平衡、利用率与损失变化特征,明确影响农牧生产系统磷素流动的主要因素。【结果】 1985—2015年,福建省农牧生产系统磷素输入总量由63.1 Gg升至196.2 Gg,主要输入项为化肥投入及饲料进口,其中种植业单位面积化肥磷投入量由27.8 kg·hm-2逐渐上升并稳定于60.4 kg·hm-2,受福建省种植业及养殖业规模和结构变化影响,本地饲料磷供应量由3.33 Gg降至1.65 Gg,饲料磷进口数量由20.7 Gg增至70.2 Gg;农牧系统输出端,磷素输出总量由45.0 Gg增至90.9 Gg,主要输出项为作物主产品和粪尿损失,其中作物主产品变化较小,由24.3 Gg增至26.7 Gg,粪尿损失磷增加较多,由1.44 Gg增至25.8 Gg;在农牧系统内部,磷素的主要去向为土壤累积,且逐年上升,由18.1 Gg升至106 Gg,种植业磷素利用率(PUEc)由36.1%降至16.6%,农牧系统的磷素利用率(PUEc+a)变化趋势与PUEc相仿,逐渐下降并最终维持于15.0%,同时单位农牧产品磷损失由0.3 kg P·kg-1逐渐上升并稳定于1.3 kg P·kg-1。在经济发展和种植结构方面,当人均生产总值(GDP)<1.1万元时,GDP与化肥磷投入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当GDP<1.5万元时,与单位农牧产品磷损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人均GDP<1.3万元时,与PUEc呈显著负相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与单位农牧产品磷损失、化肥磷投入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UE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当前福建省种植业结构特征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较高,同时单位面积化肥磷投入量较大,养殖业畜禽粪尿循环不充分,导致单位农牧产品磷损失较多,同时磷素利用率偏低。因此,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增强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将是提高福建省农牧系统磷素利用率,促进农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0~2006年海关进口贸易数据,运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考察中国公司与各贸易伙伴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1)从“公司—产品”微观层面上看,中国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短,中国进口贸易关系是在动态中不断调整的:在大量贸易关系结束的同时,又不断地形成新的贸易关系。(2)语言、人均GDP、GDP、产品交易额和初始交易额等因素对于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为正,距离因素对于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7.
袁子勇  贺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16-3218
从水资源现状承载力的角度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选取人均年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年产量、年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投影法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从大到小为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  相似文献   

18.
姜再明 《北京农业》2011,(24):54-58
北京市怀柔区畜牧业产值83029.7万元,占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48.6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37%,占全区GDP的5.59%;渔业产值15226.9万元,占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8.9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5%,占全区GDP的1.03%。但怀柔区养殖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宜渔水资源的减少与冷水鱼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矛盾,因此,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利用荒山、荒地建设养殖暖棚发展肉驴、肉牛养殖。目前,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具有综合功能的休闲渔业度假园区60处、1000.0万元的30处、2000.0万元的10处。  相似文献   

19.
重,提高农民收入中来源于第二、三产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地方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比重以及保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较高的速度,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水产品生产地区分布上不平衡的特点出发,结合畜禽产品和国外情况,重点分析考察了沿海渔业区、淡水渔业区和山地高原非渔业区水产品在膳食中可能提供的动物蛋白质数量水平及其地位作用。着重指出了人口为全国30%的沿海渔业区占有全国73%的水产品,而人口为70%的淡水渔业区和非渔业区只占有全国水产品的27%。因而尽管1989年全国水产品蛋白质人均占有量仅为3.1克/人日,但沿海渔区却达到相当于世界多数渔业国的7.4克/人日的平均数量水平,并在动物蛋白质中占有平均40%的高比例水平,对保证膳食营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人口为40%的淡水渔业区蛋白质的平均占有量为2.0克/人日,在动物蛋白质中只占16.6%,但在淡水生产较快发展的前景下,90年代末仍有可能提高到现有全国平均水平3.1克/人日,部分省区有接近现有沿海渔业区水平的可能。但占有30%人口的非渔业区水产品蛋白质平均占有量仅为0.3克/人日,在提高膳食中动物蛋白质的作用上,不具有任何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