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几种常用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病原细菌(phytobacteria)是植物上一类重要的病原菌,这些细菌能引起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花卉、树木及牧草上的病害。它的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治、预测预报及植物检疫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其中,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使植物病原细菌的检测更快速、灵敏和可靠。本文对近年来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尤其是应用广泛的ITS-PCR(intergenictranscribedspace-PCR)、ARDRA(amplifi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PCR)、rep-PCR(repetitiveDNA-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技术,旨在促进我国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原细菌DNA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DNA检测技术建立之前,种子上的病菌及未显症的病害的快速检测和鉴定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DNA检测技术的发展,在隐症植物材料上的病害检测变得快速可靠.本文主要介绍DNA检测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原真菌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作物抗性是病原真菌病害防控的重要措施。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 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技术是在RNA干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病原真菌生长发育和侵染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为靶标,通过在寄主植物中表达这些基因的干扰RNA从而抑制病原真菌中靶标基因的表达,达到抵制病原真菌扩展,提高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目的。近年来,HIGS技术被用于防控多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植物抗病资源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HIGS技术的原理、技术路线、操作方法和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总结了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原真菌是农业上的第一大病原菌,能够持续性地给全球的作物和果蔬产量带来严重的损失。目前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这也带来了真菌耐药性、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应对病原真菌的新型绿色防控技术迫在眉睫。喷雾诱导基因沉默(spray 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一种通过外源施用双链RNA或小干扰RNA的方式来控制病原体关键靶标基因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产上颇具潜力的新型绿色防控技术之一,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病原真菌的防控。本文主要综述了SIGS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农药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斑纹片病是茄科、伞形科作物一种重要病害,其病原为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技术对该病害的发现、预警和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马铃薯斑纹片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PCR、实时荧光PCR、多重PCR、LAMP等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马铃薯斑纹片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为该病原菌的检测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叶锈菌的特异性分子诊断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叶锈病由Puccinia triticina引起,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小麦叶锈菌快速、准确的PCR诊断检测技术体系,用于病害精准测报和综合防控。以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为引物,进行小麦锈菌gDNA的PCR比较分析,发现小麦叶锈菌具有长度为268bp的特异性DNA片段;序列分析后设计了2对专化性引物,成功获得检测灵敏度为5.00pg/μL模板DNA浓度水平的小麦叶锈菌种的特异性SCAR标记。对55个来自我国不同麦区的小麦叶锈菌标样以及其它麦类病原真菌的检测表明,该叶锈菌标记的检测可靠性达100%。人工接种条件下,叶锈菌侵染24h后,即可在小麦叶片内检测到该标记。  相似文献   

7.
柑桔类病毒病害的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庆 《植物保护》1994,20(6):34-35
柑桔类病毒病害的检测技术陈国庆(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黄岩317400)类病毒(viroid)是一种不同于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的植物病原因子,可引起许多植物发生病害。柑桔裂皮病和木质陷孔病都是由类病毒或类病毒复合物引起,可导致树势衰退,植株矮化,树冠生...  相似文献   

8.
快速有效地对甘蔗重要病害病原进行诊断检测,明确监测病害的病原是科学有效防控甘蔗病害的基础和关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通过探索研究、改进创新、优化建立了甘蔗黑穗病、锈病、白条病、宿根矮化病、赤条病、花叶病、斐济病、黄叶病、杆状病毒病和白叶病等10种重要病害13种病原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脱毒健康种苗检测及引种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科学施用杀菌剂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由于杀菌剂的长期使用, 病菌抗药性问题逐渐加重, 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寿命。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杀菌剂抗性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并开发出了病菌抗药基因型快速检测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植物病原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ZD)、肌球蛋白合成抑制剂、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QoI类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的抗药性现状与抗性机制。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杀菌剂抗性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 对抗药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豆类种子及其他植物产品的国际贸易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我国进口大豆量的迅猛增加,有害生物的跨境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大。本文简要介绍了豆类上6种重要植物细菌病害及其危害特征,综述了分离培养技术、生理生化技术等传统检测方法和血清学技术以及普通PCR、实时荧光PCR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豆类重要植物病原细菌检测上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